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诗歌的韵律格式,词汇和标点符号特点以及修辞三个层面来分析埃德温.阿林顿.罗宾逊的代表作"Richard Cory"的文体特点。  相似文献   

2.
标点符号作为现代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语法功能和修辞功能,参与书面文本的建构。其中,标点符号修辞功能参与微型小说修辞审美建构。  相似文献   

3.
论《三寸金莲》的标点手法曹石珠中篇小说《三寸金莲》不仅在内容上别具特色,而且在超常运用标点符号方面机抒独出,产生了积极的修辞作用。本文就该作品超常运用标点符号谈一点看法。一《三寸金莲》超常运用标点符号的突出特点是,匠心独运地运用标点符号的相对零形式①...  相似文献   

4.
诗歌与模糊修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具体探讨了诗歌与模糊修辞的关系:因为诗的质是模糊的,诗歌语言及其表达具有模糊的特点,所以诗歌需要模糊修辞;诗歌常用的模糊修辞手段是选用模糊词语,选用模糊表达方式,意象的模糊组合,模糊的韵律手段;模糊修辞可以使诗歌展现出图画美,可以增加诗歌的含蓄美。  相似文献   

5.
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是一部唐宋律诗评选类著作 ,书中对诗歌的评点体现了作者的修辞思想。它涉及到词语修辞、句子修辞、篇章修辞等方面的内容。既有对前人的继承 ,更有自己的创新。《瀛奎律髓》应在我国诗歌修辞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古典诗歌语言修辞研究的开拓之作──评《古典诗歌的修辞和语言问题》周荐读了谭汝为先生的论文集《古典诗歌的修辞和语言问题》(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深感此书是古典诗歌语言修辞研究的一部开拓之作。该书有以下四个特点。一、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在古典...  相似文献   

7.
标点修辞的隐含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点符号在修辞作用上具有隐含性,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是说标点修辞没有什么特殊的显性标志。即使是修辞作用很强的某个标点,如果仅仅把它当作古代的“句读”一样看待,也未必就会妨碍句子基本思想的交流。不然,古代诸多文不加点的作品,何以至今读起来还津津有味呢?这就是说,标点修辞  相似文献   

8.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常用于诗歌中。诗人运用隐喻不是使诗歌的意思发生改变、让诗歌难以理解,而是运用隐喻使诗歌在读者的大脑里形成一个视觉形象和美的意境,并让读者在理解诗歌时,感受到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书面语言的语气停顿是书面语言构成的基本要素。从表达者和阅读者的角度看,它是一种心理需要和生理需要;从语言的交际功能的角度看,它是一种社会需要。因此,作为对书面语言语气停顿标示的标点符号就成为从古至今人们十分重视的问题。从书面语言的历史演进轨迹的角度,论述了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精确表达的必然选择,认为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是“准文字”,指出了标点符号在修辞方面的文字功力。认为标点符号具有组织构造语言的功能,并具有一定的组织规则,标点符号特别是点号的正确点断对于书面语言的准确、规范表达具有语法学意义。从语法学的角度解读了点号的层级关系。指出恰到好处地使用标点符号应该是编辑出版领域工作人员的业务修养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杜甫诗歌中有典故人物与诗歌实指人物姓氏相切的用典方式,即“切姓用典”。这种修辞手段能取得意外的修辞效果,丰富了杜诗的修辞艺术。但由于创作中取材的局限,使得“切姓用典”可能因“断章取义”而失之精切。这种不精切和与之相关的“过誉”现象,正是杜诗“社交诗”性质所决定的,是以公认的社交文化为背景的。杜甫“切姓用典”有自己的特色,特别在与李白诗歌的对比观照下,杜甫的“崇汉”心理和重视艺术技巧的创作态度再次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1.
刘军 《学术研究》2012,(12):32-36
马克思早期创作的诗歌在马克思思想演进中具有重要作用。马克思的诗歌,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对德国浪漫主义的继承和改造。马克思的浪漫主义诗歌在"反讽"修辞和"复归"情结等方面影响了马克思后来的思想发展。马克思在接受浪漫主义影响的同时,又以扬弃的态度超越了浪漫主义,从而克服了它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反讽既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意味着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种世界观。不同层面的反讽给穆旦诗歌语言带来了不同的形态:修辞反讽形成了所言非所指的语言形态;浪漫反讽形成了含混多义的语言形态;新批评反讽与后现代反讽则形成了穆旦诗歌语言知性特色。穆旦对反讽这种现代诗歌语言形式的借鉴与创造,从创作而言,生发出诗歌内部的矛盾张力,丰富了诗歌的外在语言形式;从哲学层面来说,使中国新诗在现代性的构置上与西方最前卫的现代派诗歌形成了对接。  相似文献   

13.
等效理论是当代重要的翻译理论之一。在等效理论的关照下,从诗歌形式、音韵、语言和修辞等方面对邓恩诗歌《歌》的三个汉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有力地论证了等效理论于诗歌翻译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会话顺利进行,交际双方必须共同遵守"合作原则"及其子准则.但是对合作原则和子准则的故意违背却会便产生特殊会话含义.英语诗歌中的各种修辞,便是通过使用"陌生化"和"非熟悉化"手段.故意违背语言常规,突出所描写的人或物,从而产生特殊的会话含义.使用语用学理论,探讨英语诗歌修辞的特殊含义及其推导过程,以期帮助人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理解英语诗歌的修辞,加深人们对英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当前人们对孟浩然诗歌艺术的研究很少注意到评点这一批评形式。刘辰翁是最早评点孟浩然诗歌者。刘氏在评点中,首次全面评述了孟诗的艺术风格、语言修辞技巧、篇章结构特点等。其评点在孟诗艺术研究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评点视野下,孟诗艺术被逐渐彰显出来。  相似文献   

16.
围绕隐喻这一修辞学、哲学和诗学的共同主题,哈利斯考察了隐喻在不同语境中起作用的过程,探讨诗歌隐喻为什么不仅抵制翻译,而且抵制释义的原因,分析隐喻在哲学文本和诗歌文本中发挥作用的不同方式,比较戴维森和利科有关隐喻的不同观点,揭示了隐喻与现实的本质关联。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探讨唐诗作为整体在抒友情感上所采取的特殊句法修辞策略。重点考察了唐代近体诗抒情与部分特殊虚词、特殊句式的运用之间的关系以及唐代古体诗抒情的句法修辞模式。考察结果表明,唐诗句法修辞在服务于诗歌的抒情功能方面与前代相比,已经进入了相当成熟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笔者结合目前国内外新闻标题制作中已有研究理论和观点,分析新闻标题的重要性,以及当前新闻标题制作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并通过具体实例,研究新闻标题制作的技巧,包括修辞、熟语、标点符号等方法,最终探讨如何制作出能够入眼入心、富于审美意念及情境美感的优秀新闻标题。  相似文献   

19.
唐诗论和阿拉伯诗歌理论是世界抒情诗歌理论发展两个重要分支,在诗歌语言形式与修辞分析、诗歌的审美空间的拓展、诗作鉴赏方面都有大量详尽的论述分析.两个同属东方文学的互无影响的诗学体系在诗歌语言形式技巧分析方面表现出的一致的客观态度,诗歌美学方面诗性与科学性追求的差异引人注意.  相似文献   

20.
郭蓉 《兰州学刊》2006,(8):64-65,151
随着国内外学者对隐喻研究的日益深入,隐喻不再被仅仅理解为语言的修辞手段,在更普遍的意义上,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概念体系得到了诸多的认同。尤其是在作为修辞语言运作方式典型体现的诗歌语言中,象征、比兴等隐喻手法的运用则更为普遍。《诗三百》是中国诗歌的滥觞,而其中《蒹葭》篇又被誉为“千古伤心之祖”,诗篇中的意象暗示与意境生成极富隐喻内涵,通过对这种隐喻语境的解析,可观其无限丰富的“象外之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