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古典园林史》是周维权先生的十年力作,在园林史研究上有着很高的价值。这本书反映了周维权先生的史学思想:史籍要内容详实、条理清楚,要搜集大量史料、严格考订史料,应用历史比较法和唯物辩证分析法等史学方法对历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从史学史的角度探讨史学研究范式的论文已经不少,但从史学方法论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的文章似未见到。作者运用库恩同时主要是莫兰的科学研究范式思想,以主导概念、关键概念、关键原则及其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对象和方法,归纳概括出了历史主义史学研究范式的样式,另辟蹊径地对历史主义史学研究范式作了一番解读。在此基础上,作者又联系史学界对历史主义史学的认知现状,阐释了历史主义史学研究范式的特殊性和“如实直书”的概念,简要地对其现实意义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3.
《四库全书总目》作为一部集大成的古籍目录著作,不仅在目录学史上留下了极为重要的篇章,而且在中国学术批评史上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和价值。它在开展史学批评过程中凸显出多种史学方法,既从不同侧面详细而绵密考证了历史事实,又诠释了史学思想方面的不少见解和主张,对正确解读和认知史学典籍和历史现象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标志着中国传统史学理论与方法论的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分隔性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首要表现特征之一,是古典造园的基础和必要手段,它主要表现为园的内外分隔、人与自然的分隔、人与人的分隔。这三个方面的分隔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通过与西方古典园林多方面的比较和分析,对中国古典园林分隔性进行全局、系统地研究,揭示其表现形式及产生的原因和历史文化背景,有利于人们了解中西方古典园林存在的本质差异,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现代设计师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发现和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促进人们在当代的园林设计中继承和发扬传统园林的精华,创造与现实环境相吻合的、符合人们需要的优秀设计。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史学史研究如何做,根本上不在于研究者怎样设想,而主要取决于史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程度和自然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方法论的变革。众所周知,在中国,整个20世纪,史学史研究成就卓著,一大批颇具影响力的专著问世了。...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与风水理论的渊源、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意识与风水理论的关系以及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风水观念的体现,研究了风水理论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相地选址与布局、各种造园要素、园林组景手法等方面的体现,指出了风水理论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形式布局密切结合,并对中国园林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风水理论中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村落园林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古村落中保存完好的园林景观已为数不多 ,文章对其实例进行深入分析 ,提出了“古村落园林” ,并从我国城镇古典园林与“古村落园林”相对比的角度入手 ,对“古村落园林”的界定、特点以及进行“古村落园林”研究的意义等三个方面 ,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讨 ,以求拓展和深化中国古典园林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郑先兴 《南都学坛》2010,30(4):32-41
改革开放以来,中西史学比较研究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其因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频繁和深入,以及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的关注。而其研究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关中西史学的异趣问题,主要包括中西史学的起源及其精神异同、中西史学的进程和史学家的学术侧重点等方面;二是有关西史东渐的过程和细节,以及输入之后中国学者对其的接受和发展,可以分为整体性研究,即对西方史学的输入及其在中国的回响作整体性、全盘性的论述和专题性研究,即探讨诸如文化史学、实证主义和心理史学等流派的传入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三是有关西史东渐与中国史学的现代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外交史学出现了两大方面的变化:后修正学派形成并提出了"共识说";"国际史"取向的方法论为大多数史学家认同。然而,《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的出版表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外交史学界,现实主义学派、修正学派、自由主义全球化论者以及后修正学派在基本史观和重大问题见解上存在巨大差异甚至决然对立;方法论方面也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史学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在学科体系、历史观和方法论、重视民族风格和史学遗产以及史家自身修养的境界等方面,都有突出的特点。加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史学观的研究,对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本质,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以来,我国世界史学科获得空前有利的发展机遇和条件,世界史研究领域大为拓宽,各种重大课题层出不穷.我国学者在通史、区域史、国别史和专题史诸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世界史工作者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具体的历史问题,正确对待西方史学理论,加强外文资料建设与国际学术交流,求深求新,努力填补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以往的汉代园林史研究中,人们往往重视西汉皇家园林而忽略对东汉园林的研究,或将两汉、秦汉园林混为一谈。笔者从园林史研究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两汉时期的社会背景、审美思想,并将园林创作思想、技法、造园成就等要素进行对比,详细阐述了东汉较之西汉在造园思想和审美的不同之处以及造园技术的进步之处、东汉造园的发展与魏晋士人园林的兴起有着不可忽略的关联,探讨了东汉园林作为独立研究对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学术的视域入手,来梳理与辨析历史和历史哲学的内涵与外延;本文首先考察历史一词的多重含义;指出西方历史哲学乃根据对历史的两分法,即历史事实和历史著述,而有"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历史哲学"两大流派;进而指出中国古代对历史有一三分法,即史事、史文、史义,认为史义即为中国的历史哲学,同时史义又包含有"历史之大义"与"吾心之精义"两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4.
历史观问题是影响人们能否正确认识与借鉴历史经验的重要问题,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内容。唯物史观作为指导无产阶级认识历史、探索历史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和方法论,它是唯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历史研究方法。当前,我们对历史虚无主义以学术研究的名义企图动摇唯物史观的科学地位,颠覆、改写人民创造历史的企图必须予以彻底揭露,而只有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虚无主义展开批判,才能在理论上彻底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实质及其虚伪性、误导性和强烈的政治诉求,为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健康而正常地发展服务。历史虚无主义以“反思历史”“重新解读历史”为名否定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否定中国近代以来一切革命尤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历史,否定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带有严重的主观主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倾向;它宣扬资本主宰决定一切——一切都要服从服务于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的“资本逻辑”,否定革命,推崇改良,宣扬抽象人性论和极端个人主义,是地道的唯心史观,归根到底它是反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园林与道家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论证了目前从园林布局、空间结构、“一池三山”、“效法自然”以及玄学思想等角度说明“中国园林体现了道家思想”这一说法在立论上的不足,认为论据的缺陷在于无法把道家思想落实在园林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之上。通过道家思想在山水审美方面与其他思想的区别,文章指出了中国园林的道家思想是通过园林山水的象征尺度,以及植物选用的象征意象等内容来体现的;并认为虽然中国园林中有道家思想的成分,但不能从总体上将中国园林从思想的角度概括为道家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传统学术的视阈入手,可以发现中国历史上对“历史”有一种三分法,即史事、史文、史义,其中史义即是中国的历史哲学。同时,史义包含有“历史之大义”与“吾心之精义”两部分内容。史义与西方历史哲学存在着一些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江南史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历史学曾经有过依据以“阶级斗争”等为代表的特定历史观来设定研究对象的情况,这种僵化的、从既有结论出发的研究难免会出现漏洞,于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了以江南等地域为对象、尝试脱离战后历史学桎梏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意在分析中国特定地域的社会形态,吸引了多数研究者的注意。而如今,直接针对江南地域社会史的研究并不多,地域研究大多成为更大的问题意识中的一部分。如同战后的历史学史观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被地域社会史取代一般,随着日本的中国史研究者对江南这一地域看法的改变,江南地域史研究也在改变。目前,由于受到全球化的强烈影响,单纯细致观察某一地域状况的做法已经难以得到有意义的结论。可以说,对某一地域的研究已经成了“东亚史”等更大的研究范畴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神话历史的提出建立起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在其烛照下神话的历史隐喻性质得到彰显神话非但不是历史的对立面,甚至是构成历史书写和政治话语的内在机理;历史的内在神话模式也被提示了出来。在神话历史视野下重新进入中国文化,不难看出作为合法性和权威来源的神话始终在与历史、思想文化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建构作用,理应得到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的中国古代史研究在是在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较为自由的学术氛围下进行的。当时学者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采用了丰富多样的历史研究手段,在立足史料,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从理论高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其研究成果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由于过分强调史学研究为现实服务,因而其科学性便受到损害,甚至在个别问题上出现了非历史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学批评史”称谓的多重指涉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学批评史”这一称谓,表面上约定俗成,其实客观上存在着多重指向。从历史发展与研究现状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它起码应该指涉三个层面学科门类,研究方向,研究对象;三者之间既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也有历史形态的研究对象与科学形态的著述方式之分。该文试图对整个学科进行本体意义上的系统观照,并为本学科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廓清思路,提供一个认知基础和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