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许超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18-19
意志作为最高层次的非理性因素,是个人成长和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古往今来,中外许多哲学家都曾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或肯定或否定地论及这一问题。这不仅对于人类把握自身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意志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超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6(3):30-35
民族形式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有着非常复杂的理论资源,从马克思、斯大林的民族理论到中国哲学思想,都对毛泽东民族形式概念的形成产生了影响。推动民族形式概念产生的核心动力,则是理论与现实层面的双重需要:一方面,以国民党三民主义为代表的民族主义思想走向僵化,难以回应时代的需要;另一方面,20世纪30年代共产党的民族主义转向,呼吁建立自己的民族主义理论。两者结合构成了毛泽东民族形式概念形成的历史语境。 相似文献
3.
汤云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3):72-76
承认理论通常认为意志是人们获得社会承认的必要条件,在此意义上,意志既区别于禀赋,亦区别于运气,其根本原因在于意志不同于后两者而直接相关于行为主体的能动性;这是承认理论以及正义理论的共识。在此基础上,论文区分了两种意志中心承认观,其一是以达沃尔(Stephen Darwall)为代表的强意志中心承认观—认为社会只需区分行为结果是否包含意志即能妥善分配承认,其二是弱意志中心承认观,认为承认的分配仍需考量其背后的社会条件,意志并非承认的充分条件。论文继而论证了在现代社会公私领域分离的背景下,承认的分配既有赖于意志参与,又受制于独立于意志选择的社会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定位只能是针对掌握了丰富人财物资源的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而言,这对基层政府正确处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能定位是一个误导,极有可能导致新农村建设中"公园意志"的出现.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自发形成的"家园意志"是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根本主体地位在主观意识形态上的反应.正确认识两种意志的主体、本质、特征和局限,是处理好在基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和农民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青年毛泽东之意志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2)
青年毛泽东的意志观是在中西思想文化影响下,从修身活动中体悟总结出来的。他认为意志属于精神的范畴,对于道德行为具有能动作用,意志本性是自由的。他运用自由意志观点批判旧的道德观念对个性自由的限制。毛泽东的这些观点对他后来的革命道路与思想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康德道德哲学中的意志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凡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4,(10)
意志是康德道德哲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和康德伦理学说的方方面面牵连深广;同时它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性的概念。本文展示了康德意志观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康德意志概念的起源、性质、层次、划界以及区分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地剖析。意志概念不仅在康德道德哲学体系的建构中发挥了作用,而且,它根本关涉康德道德学的核心内容,只有细致入微地检视康德的意志观,我们对康德的道德哲学才能既作出全景式的总体把握又有对局部问题的透彻理解,从而避免对康德道德哲学的种种误读。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乡镇基层政府必须正确贯彻落实上级政策,增强自身的公共服务职能,减少对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干涉,尊重农民主体的意愿。农民主体地位在新农村建设中必然存在自我的利益表达,这些自发的利益诉求必须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得到很好地保障和落实。基层政府意志与农民主体意志可能存在冲突和博弈,正确认识两种意志的本质、特征和局限,是处理好基层政府和农民主体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吴晓云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6):48-51
在西方哲学史中,自由意志理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资源,它起源于古希腊时期。那时对意志自由思想的探索尚处在朦胧阶段,哲学家们并未对该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只有一些简单粗糙的规定散见于不同哲学派别的学说中,但正是这些粗陋的规定,为整个西方意志自由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宁乐锋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9(2):60-63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客观过程。资本主义开创了世界历史,并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然而世界历史的终极指向并非是资本主义。全球化是人类正在经历的一个漫长过程,它服从于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规律,同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相同,它的必然前景是人类的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郝唯茂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4):124-126
意志在人的事业成就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意志可以调节人的行动;可以控制人的心理状态;可以提高其工作效率.面对快节奏、高竞争的现代社会,人们要磨练意志的坚毅性、自觉性、果断性,凭借意志使自己事业有成.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年代中国哲学史学科逐渐建立以来,学者们先后建构了诠释中国哲学史的三种基本范式。第一种是以赵纪彬、杨荣国等为代表的学者建构的“对子结构”诠释范式。它将中国哲学史诠释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的历史。第二种是以任继愈、肖萐父、李锦全等为代表的学者建构的“板块结构”诠释范式。它将中国哲学史诠释为由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等若干板块构成的体系。第三种是以冯契为代表的学者建构的“螺旋式圆圈结构”诠释范式。它将中国哲学史诠释为基于对历史上不同哲学问题的争论、解答而形成的三大螺旋式圆圈结构。螺旋式圆圈结构范式揭示了中国哲学史展开过程中构成哲学发展环节的范畴、命题、论争,因而成为学术界比较认可的中国哲学史诠释范式。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已经逐渐摆脱过去教科书模式的束缚,转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的基本看法上达成了某种共识.因而我们就有必要对毛泽东哲学进行一番回顾和反思,从实践哲学的视角来重新研究、理解毛泽东哲学思想,而实际上这样的研究、理解也更能切合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神实质,更能阐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贡献及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庄国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7-32,39
思辨历史哲学对历史过程统一性的大量论述可以概括为两种基本观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整体性”观点把人类历史看作一个蕴含终极意义和内在联系、各阶段依次演进的整体;以维柯为代表的“共同性”观点则着眼于从各个历史单位独立的发展进程中概括出某些一致的方面。他们的“历史统一性”都归结于某种形而上的基础,如“天意”或抽象“人性”等。马克思认为,到资本主义时代才形成整体性的“世界历史”。在此之前,历史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各历史单位中社会关系的共同性,其基础在于人的感性活动。 相似文献
14.
毛卫平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15-19
斗争哲学是关于事物质变的哲学,是革命党用以指导革命斗争的哲学;和谐哲学是关于事物量变的哲学,是执政党用以指导和平建设的哲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较多地甚至过多地强调了斗争哲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排斥和谐哲学。相反,正是他在比较中给和谐哲学作了准确的定位,并指出了它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今天,认清历史的发展进程和其中的是非得失,对于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文彬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1):6-9
:孙中山和毛泽东由于不同的宇宙观和阶级立场 ,在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个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正义观。孙中山的宇宙观是民生史观 ,实质上是二元论 ;毛泽东的宇宙观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代表的是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毛泽东由于从实践中找到了将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金钥匙 ,因而他的社会正义观能从理论转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6.
商务英语是英语的一种功能变体,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国际商务活动引起了人们对商务英语的普遍关注。商务英语用词简短易懂,句式严密规范,语篇实用性强,是在特殊语境下使用的一种语言,比较突出地体现了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 相似文献
17.
孙晓东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4(5):111-115
从法哲学的角度对法律领域中因果关系的本体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对已有的因果关系理论范式的分析是总结和提出新的理论范式的前提。客观规律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和经验范畴上的因果关系相结合的本体范式是正确认识和分析法律领域中因果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韦日平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4):86-90
毛泽东突破前人就教育而论教育的弊病,从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的高度来论述教育的本质.他认为,教育是"观念形态的文化"之一,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并为之服务的上层建筑,教育是具有历史性、阶级性的活动,服从并反映一定的政治. 相似文献
19.
张健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1):57-60
异化归化策略是文化派别形成之后被正式提出来的,并逐渐成为翻译研究的重中之重.译界对于异化归化的诸多传统研究视阈却往往把二者之间定格为一种静态的对立关系.其实异化归化在哲学和政治二维视阈处处透露出静中有动,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学术的视域入手,来梳理与辨析历史和历史哲学的内涵与外延;本文首先考察历史一词的多重含义;指出西方历史哲学乃根据对历史的两分法,即历史事实和历史著述,而有"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历史哲学"两大流派;进而指出中国古代对历史有一三分法,即史事、史文、史义,认为史义即为中国的历史哲学,同时史义又包含有"历史之大义"与"吾心之精义"两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