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把古人区别同义词以表达不同事物(概念)的做法,叫做同义词的区别使用。这种区别使用常常是根据同义词在联想意义上的差异及从这种差异中抽象出的关系类型。本文分别从反射、搭配、体验、风格四种联想意义出发,对同义词间的差异关系类型、待表现事物(概念)间的区别性特征及由它构成的差异关系类型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同构。进而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和符号学理论说明:同义词间的差异关系类型就是它们区别使用的理据。本文开拓了词源学、古代术语研究上的一个新的方面,同时,对词汇学中同义词的研究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将"言"、"语"二字置于先秦这一语言发展的断代进行穷尽式考察,分析了"言"、"语"在先秦时期的主要区别,认为"言"、"语"作名词时,两者都有俗语、谚语、名言之义;在表示言论、话语时,多数情况下可以通用,但在表示相互约定的话这一意义时,"语"不可以代替"言"的意义;在作动词时,其语法功能和词义则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相似文献   

3.
同义词是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概念 ,但都有很细微的区别。在俄语学习中 ,由于俄语不是我们的母语 ,语感不强 ,还有受双语词典“对译”的影响 ,我们的俄语学习者往往掌握不好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区别 ,经常用错。该文主要谈谈同义词的区别及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同义词是语言发展的产物,它们客观地存在于语言词汇之中。然而,区别、运用同义词却是中国学生学习俄语的难点之一。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区别、运用极其丰富的同义词,本文详细介绍了同义词的区分类型及其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搜集了111个方言点关于"向日葵"的42个不同的说法,对其按词根和地域分布进行分类,并初步探讨了"向日葵"异名的构词理据,主要有三种构词理据,特征理据、类比理据和忌讳委婉构词理据。  相似文献   

6.
论同义词之“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将"言"、"语"二字置于先秦这一语言发展的断代进行穷尽式考察,分析了"言"、"语"在先秦时期的主要区别,认为"言"、"语"作名词时,两者都有俗语、谚语、名言之义;在表示言论、话语时,多数情况下可以通用,但在表示相互约定的话这一意义时,"语"不可以代替"言"的意义;在作动词时,其语法功能和词义则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相似文献   

8.
“委曲”和“委屈”是不是同义词,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不一致的。讨论同义词的著作有的把这两个词列为同义词,在语言运用中,不少人也把这两个词当做同义词,把“委曲”当“委屈”来用。实际上,这两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同义词,因此,在语言运用中,这两个词必须严格区分,避免混用。 “委曲”和“委屈”在现代汉语中不是同义词,但在古汉语中却是同义词。成语“委曲求全”有人写成“委屈求全”。“委屈求全”应看作是“委曲求全”的别体,不应看作是“委曲求全”的误写。“委屈求全”的成语的合法身份应该得到承认。  相似文献   

9.
以"公正""公平""公道"为例探讨同义词群之间的关系,从构词的共同语素、运用环境方面进行分析,说明词群成员的个性特征,显示它们的用法区别。  相似文献   

10.
<正> 先秦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发祥之源,在这片汪洋浩荡的源头中,潋滟折射着当时人们对世界意义、社会秩序、生存方式等睿智的见识。这些见识经过不断地汇合、凝聚、升华,最后形成了一种二元交合型的文化精神①。这一文化精神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认为,它除了同先秦文化所发生的地理、经济、社会诸文化背景直接相关外,还同先秦人的“格物致知”的认知方式有密切联系。本文目的就在于细致考察先秦格物致知的具体方式以及它是如何通过这种致知方式而形成二元高合型文化精神的。原始人的“原始思维局限于最近的感觉所及的环境,即人们能够思索的仅是他们直接感受到的东西或现象。”(《德意志意识形态》)由于各种思维的直观性,因此在观察事物、解释世界时,往往要借助具体形象的帮助,或者类比、或者附会、或者替代。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将这种思维方式称作“互渗律”的方式。他说:“在原始人的思维的集体表象中,客体、存在物、现象能够以我们不可思议的方式同时是它们自身,又是其它什么东西,它们也以差不多同样不可思议的方式出发接受那些在它们之外被感觉  相似文献   

11.
蜡祭是古代农业祭祀一种,在每年的岁终举行,祭祀对象是"八神",目的是为了感谢对农业生产有贡献和帮助的神灵,属"报祭"。本文通过整理传世文献中的内容来说明蜡祭"八神"中的"昆虫"是指蚕一类的有益昆虫,并试析蜡祭与腊祭是分属两种不同的祭祀,而蜡祭包括腊祭,两者从秦汉时期开始趋向模糊。  相似文献   

12.
籍、藉二字,字形相近,读音、意义也有相同之处,故很容易混淆。籍,读jí。汉许慎《说文解字》:“籍,籍书也。从竹,声。”可见,籍原指用竹简编成的用来记载文书、档案的册子,即名册、户口册。《汉书·高帝纪》:“肖何尽收秦丞相府图籍文书。”现在的“户籍”就有这个意思。“党籍”、“国籍”、“籍贯”等便是从这个意义引申出来的。又引申为登记。后来也泛指书籍。“藉”,读jiè,指凭借。《韩非子·五蠹》:“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藉仁义。”藉,从草,本意指草垫子。屈原《九歌·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  相似文献   

13.
辨别和使用俄语同义词是学习俄语的人经常遇到的非常棘手的问题。掌握并能熟练地运用同义词是提高使用语言的准确性及话语的质量的关键。辨别和使用俄语同义词具体方法包括六个方面:一、从语义差别上分析;二、从词的搭配功能上分析;三、从修辞手段上分析;四、从句法特征上分析,五、从使用场合中分析;六、用反义词作辅助手段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吃"为考察对象,首先追溯它的历史发展,对其引申义进行细致的分析,其次从借喻和借代这两大修辞角度来分析它的构词特点和表达效果,并进一步探索由"吃"的构词特点所反映出来的中华饮食文化传统和汉民族人的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15.
经常在有关清朝的书籍、文章或影视剧上看到“兵”和“勇”二字,但很多人对这两种标志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谜语,而灯谜只有中国才有。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形式不同“灯谜”是以谜条的形式写在纸条上供人猜射的;而“谜语”则通过口语形式传诵出来供人猜射。如谜底同为“花生”,灯谜的谜面是“木兰之子”(意为花木兰所生);谜语的谜面是“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  相似文献   

17.
先秦时期动词“谓”字句中有这样一类句式: (1)终远兄弟,谓他人之父。(诗经·王风·葛藟) (2)楚人谓乳谷,谓虎于菟。(左传·宣公四年) (3)子谓薛居洲善士也。(孟子·滕文公下) (4)维彼哲人,谓我劬劳。(诗经·小雅·鸿雁) (5)君王其谓午怀安乎?(左传·襄公十八年) (6)知我者,谓我心忧。(诗经·王风·黍离)  相似文献   

18.
宝鸡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为了促进和深化周秦史的研究,本刊编辑部与中国先秦史学会共同发起组织了一次先秦史研究的笔谈活动。专家、学者的来稿将从本期起陆续刊登。  相似文献   

19.
试论先秦“雅”的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诗》的“六义”,历来一般同意孔颖达的解释:“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即风、雅、颂是《诗》的不同诗体,赋、比、兴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今人对《诗》的“六义”的研究,偏重在“赋、比、兴”方面,  相似文献   

20.
“弗”字的先秦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是个否定性副词,它与“不”十分近似。但是细究起来,它们之间又有许多不同。对此,许多语法学者都曾从不同角度加以论述。下面把有代表性的一些看法摘录如下: 马建忠认为: “弗”者“不”之深也。与“不”字无异,唯较“不”字辞气更遽耳。《论》:“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极言其“不如”之甚,有不待思索急遽言之之状。 《马氏文通》 吕叔湘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