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感受能力是创作主体的基本功,是其素质、修养的重要标志。社会生活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但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并不完全取决于生活本身,重要是作者能否使自己的心理、感情与社会生活进行“沟通”,产生“共融”。  相似文献   

2.
刘辉说:“不从《金瓶梅》小说本身的研究出发(我们认为这是最有说服力的内证),而是光在作者问题上兜圈子,难免要走进死胡同。”我完全同意刘辉的看法,所以在对《金瓶梅》的作者冯梦龙作了必要的外考后,再从《金瓶梅》小说本身作如下的内考。 冯梦龙的生活经历与《金瓶梅》 深厚的生活基础,是文学创作的首要条件。尤其是那些取材于现实生活的长篇巨著,都  相似文献   

3.
<正> 文学创作是一种创造性行为.在这一创造性运动过程中,生活是如何与创作主体相结合的?是什么动力推动构思之船在脑海中扬帆奋进并最终到达成功彼岸的?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恩格斯曾指出过,“就个别人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相反,“如果没有恰当的动机,任何人都不可能进行活跃的思维或有始有终地坚持解决一个难题”可见,人的一切有意识的行为,都与动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创作行为过程,就不能不研究文学创作动机系统.  相似文献   

4.
当代工业文学创作的考察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工业文学创作,经历了历时性的三次跳跃:文学视野是由社会革命角度转向政治经济学角度再转向社会文化学角度;作品形态是由“车间文学”转向改革文学再转向“社群文学”;人物形象是由革命者转向生产者再转向经济人,又转向社会人。这个过程体认着当代工业文学创作的实绩,也积存了与之关涉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
文心探珠     
此文是作者的书稿《文学创作心理探珠》的引论。它以作者已经提出并论证的“写作心理双向组合原理”为逻辑起点,进一步阐述了“双向组合原理”的心理学依据与哲学依据,强化了“读者意识”;在勾勒文艺心理学体系的基础上,给文学创作心理研究进行了定位。《文学创作心理探珠》是作者的“三探”,着意沉潜文学创作的心理大海探骊得珠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了张贤亮在大墙文学创作上的思想演变,通过对其三部代表作品《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和《习惯死亡》的比较,指出张贤亮在反思历史时,其创作思想经历了从“政治功利主义”到“人道主义”再到“个性主义”的发展演变和不断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文学是以形象反映生活的语言艺术。语言的艺术要用艺术的语言。不掌握艺术的语言,文学创作就不能“刻画入微”;文学欣赏就不能“体会入微”;文学批评就不能“分析入微”。文学的语言通过心灵的桥梁、艺术的形象把作者、作品和读者三者巧妙地联系起来。因此,研究文学必须研究作家的语言技巧及其艺  相似文献   

8.
薇拉·凯瑟在美国文学艺术领域被誉为拓荒传统的”挽歌作者”。她的文学创作主题与其早年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凯瑟的“故土情结”及对大自然的热爱成为她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而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和传统文化的沃土给了她无尽的创作灵感 ,其作品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她对生活、社会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相似文献   

9.
论细节     
主题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情节是作品的“骨骼”,细节是作品的“血肉”。巴尔扎克在《个人生活场景》的一版后记中说:“才能最明显的标志,无疑就是想象的能力。但是,现在当一切可能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加工过,一切不可能的都已试过,这时,作者坚信,再前一步,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这话说得有点儿绝对,也有些夸张,但却是精辟地道出了细节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地位。确实,婀娜多姿,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人们往往是通过细节的窗口去窥探的。一部作品读过的时日久远了,重要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0.
《随想录》是粉碎“四人帮”之后,巴金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建国后,特别是新时期涌现出的最优秀的散文作品之一。 《随想录》是巴金1978年至1986年间写的散文共150篇,分作五集,即《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巴金说:“这些文字只是记录我随时随地的感想,既无系统,又不高明。但它们都不是四平八稳,无病呻吟,不痛不痒,人云亦云,说了等于不说的话,写了等于不写的文章。”《随想录》内容恢弘,  相似文献   

11.
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在作家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的论断,正确地揭示了文艺的社会本质,清楚地指出了文艺与社会生活和文艺与作者头脑的关系。但长期以来,我们对文艺与作者头脑的关系的研究,没给予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哲学与生活     
“哲学就是生活”。这是古希腊人为哲学下的“定义”,也是他们对人类生活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作为“类”存在的本质特征。诚然,就人类来说,首先是生存,然后才是生活。可这并不意味着生存等于生活甚至高于生活。动物也要生存,而其摄食、繁殖、延续、死亡就构成了它的整个生命过程和“生活”内容。人类不同于动物之处在于:“人并不仅仅是为了面包才活着”。这个众所周知的老生常谈,说明了生活是一个比生存更大更丰富的概念。人类的生活固然是以生存为前提,但我们却不能因此得出这样的结论:生活是为了生存。如果把人类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工业化国家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有两句铭言:“增长不等于发展,富裕不等于幸福”,这是二战以后,许多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总结的教训。他们以前都把经济增长摆在第一位,忽略了社会的全面发展,结果是经济增长了,社会问题却增多了。诸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犯罪增加、贫富差距扩大、两极分化……等。实践使各国都认识到单一的经济增长井不能完全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生活的富裕并不等于给每个居民带来幸福,只有重视社会的全面发展,包括教育、文化科技。环境、政治、道德、精神等各个方面,从单纯的发展经济转变到…  相似文献   

14.
任何文章都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里反映的产物,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习作“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师如何在作文指导中实现这一目标呢?我根据某些单元训练内容,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对传统的作文指导课进行改革,把作文指导与活动课结合起来.课内指导与课外指导结合起来。化静为动,以动促写。  相似文献   

15.
在方法论方面,刘勰把佛教和其本人处理佛儒道三教冲突与融合过程中,及佛教对待内部渐悟与顿悟之争中采取的“折衷”思想方法,用于创作《文心雕龙》的过程中,这是《文心雕龙》“折衷”原则的主要成因。《文心雕龙》的“折衷”原则主要表现在对待齐梁文坛文学创作中“法古”和“新变”之争的关系上,也表现在对待当时文坛文学批评中“奇”与“正”之争的关系上,还表现在对待文学创作过程中迟与速的关系和文学发展进程中渐变与顿变的关系上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目前的文艺理论与创作理论在总结文学创作中主客结合规律问题上,我们认为是不够完善的。创作理论不能全面反映创作现象,给人的印象似乎是以生活为蓝本的创作是主客审美结合的唯一方法。其实,在创作实践中,大量存在另一种以意赋形式的创作,即作者先有强烈主观倾向,然后再在生活一寻找生活素材,通过一定的艺术形象宣泄作者的主体意识。本文拟对这种以意赋形式的创作方法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中立”的观点和行动是持批判和反对态度的,因为中立与折中主义相同。实际上,“中立”并不等于折中主义,有它存在的余地和一定的作用。人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中立”。当然,允许“中立”存在,不等于提倡“中立”,有的要坚持“中立”,也不等于要把“中立”绝对化。把“中立”当作折中主义而加以批判和彻底抛弃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知识产权的各单行法,至1993年已基本完成。作者认为,立法的“完成”,不等于“完善”,仍需继续总结经验,开展积极的讨论。本文对商标法、专利法、版权法进行具体分析,分别评说各法的特点、优点和缺点,表述了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9.
本系列论文──之一:提出并分析关于“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的表述方式之困惑及其问题的关键所在;之二:辨明有关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的研究应走向文学创作过程,需要重视创作的许多中介环节,如自然群体自我.文化自觉自我、审美情感自我、审美语言自我等研究;之三:结合我国文学运动实际,分析其命题之负面消极影响;之四:举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品《聊斋志异》,从其创作心理过程透视文学与生活关系的本质,并且指出研究文学创作过程的特殊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一名领导干部来讲.不仅要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廉政上还要不出事。有一句老话.叫做“职务的升迁.不等于素质的提升”。领导干部需进一步增强廉洁从政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珍惜家庭的幸福.珍惜今天拥有的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