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数波次影响了台湾文坛,其中最为台湾民众喜爱和接受的,即其现实主义的"战斗"精神。陈映真要对抗威权统治、批判社会丑恶,鲁迅的韧性战斗精神正是其勇气和力量的源泉。而与强烈批判性、战斗性紧密相随的敏锐性,集中体现在陈映真的多个文坛"第一"。这种敏锐而深刻的思想,来自马克思主义等社会科学理论的烛照和作家具备的自我反省能力,以及其"揭露"、"批判"背后深沉的"爱"。所有这些,陈映真又与鲁迅十分相似。就现实主义批判传统而言,鲁迅和陈映真分别辉耀于20世纪上半叶和下半叶的中国文坛,也共同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
(二) 鲁迅一生主要是以其文学创作为思想武器进行韧性战斗的。对于鲁迅作品的研究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不过,“文革”前探讨鲁迅作品思想性、战斗性的较多,而探索其艺术性、进行综合性的整体性研究的较少。新时期前几年仍有此倾向。自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活动开展以来,系统性的综合研究明显加强,加之比较方法的自觉运用,鲁迅作品研究创见迭出,取得了令人喜悦的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3.
《朝花夕拾》的基调,是一般的回忆抒情,还是另一种形式的战斗?这个问题,关系到对《朝花夕拾》的理解和评价,关系到对鲁迅那个时期的生活、思想、战斗的理解和评价,很有必要弄清楚。联系鲁迅所处的时代,从《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和战斗风格来看,尽管它是以回忆作为素材的,但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立足于现实战斗的需要,以战斗为目的的。这就  相似文献   

4.
<正> 对《过客》的研究历来分歧较多。“过客精神”固然体现着鲁迅所一向倡导的韧性战斗的内质,但我认为,《过客》最深刻的意蕴表现在:透过对自我心态的层层剥离和展示,传达出鲁迅密切胶结着历史与现实的沉厚的人生体验和全部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5.
鲁迅杂文大量使用反语。鲁迅自己也说过:“好作短文,好用反语,每遇辩论,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迎头一击”(《两地书·十二》(1925年)。这既是内容的革命性和战斗性所需要,也是鲁迅艺术才华的生动表现。鲁迅杂文反语之多之好,使他的杂文和同时代的其他杂文作家迥然有别。鲁迅的十四个杂文集,因为几乎是“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起”(《且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杂文占有光辉的一页。毛泽东给鲁迅杂文以崇高的评价;瞿秋白最早为鲁迅杂文编集子,写序言;无数进步青年从鲁迅杂文中汲取营养,振奋了精神,从而走向革命之路。今天,在社会主义时代,鲁迅杂文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鲁迅杂文为什么具有这样大的影响?为什么具有这样强的生命力?很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探讨的。鲁迅杂文有很强的战斗性,这同鲁迅的功利观是有直接关联的。鲁迅杂文的创作轨迹,同他的整个文学创作活动一样,有一个萌生、发展到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鲁迅在留学时期和五四时期的杂文,主要是在反对封建文化和寻求新的思想出路上反映出时代的眉目。二七年十月始鲁迅在上海战斗的最后十年,是“围剿”和“反围剿”十分激烈的十年。作为主将,他的主要战斗武器是杂文。因此,鲁迅后期的杂文可以说是反对文化“围剿”的胜利的记录。 左联成文,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一兴起,就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在他的杂文里揭露了国民党的种种罪恶勾当,并用饱蘸着血和泪的笔,以悲愤的感情,写下了哀悼革命烈士的文字。这时,鲁迅自己也被通缉,追捕,但是他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发展却充满了信心,在最艰难的时候看到了希望。他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仍然会滋长,“因为这是属于革命的广大劳苦群众的,大众存在一日,壮大一日,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也就滋长一日”。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列宁的一生就是战斗的一生。他为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指出了实现无产阶级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和到达彻底解放的胜利道路。列宁在领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同帝国主义资产阶级以及一切敌人的斗争中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列宁深恶痛绝地揭露和申斥了一切企图把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偷运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来的行动和倾向,不倦地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战斗性和革命性。列宁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产生的,也是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文学创作活动是从诗歌开始的。他在谈到自己的诗歌作品时说,“我于旧诗素未研究”,新诗则“打打边鼓,凑些热闹”,“待到称为新诗人的出现,就洗手不作了”。其实,从1900年春的《别诸弟三首》到1935年底的《亥年残秋偶作》,写诗几乎贯穿了他一生的创作生涯。我们现在见到的鲁迅诗歌近八十首,其中大部分是旧体诗,也有一些白话新诗和民歌体,具有丰厚的思想内容和极高的艺术成就。循着鲁迅先生的杂文笔法,我们可以见到这位杂文大师所独创的诗歌艺术天地。 鲁迅杂文的特质之一是有强烈的战斗性。他称自己的杂文“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人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这一创作精神也溶化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怒向刀丛觅小诗”,其诗也是战斗的艺术结晶,锋利的战斗光芒与其杂文交相辉映。他的诗诞生在激烈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中,凝聚着一个伟大思想家、革命家的战斗豪情。年青时代在东京写的七绝《自题小像》就是一曲深沉的爱国主义绝唱:“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诗一开始就表明自己与祖国存亡与共的联系,接着勾画了在阶级敌人和民族敌人的统治与侵凌下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然后通过寒星“寄意”,誓为拯救民族危亡而献身“我以我血荐轩辕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当年所生活和战斗的时代是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和复杂的时代。鲁迅先生为着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曾经亲身参加了从辛亥革命启蒙直到抗日战争发动这段历史时期中的一系列革命斗争。随着革命斗争形势的深入开展,鲁迅先生为了争取和时代相适应、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光辉的战斗的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阶段,从民主主义者锻炼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思想的战士。鲁迅的战斗的经历,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鲁迅在党的领导下所进行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史实乃是鲁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的一个重要方面。鲁迅参加社会活动、政治斗争所签署的宣言、声明和通电等历史文献资料,对于我们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作品的战斗内容以及时代背景,有极大的帮助。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有力地粉碎胡风分子、右派分子以及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用各种卑鄙手法,对于鲁迅的歪曲和诬蔑。解放以来,经过鲁迅博物馆、鲁迅纪念馆等单位和许多同志的共同努力,收集和整理了不少新的文献资料,为学习鲁迅和研究鲁迅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本文主要就是介绍鲁迅自己保存下来的以及上海鲁迅纪念馆逐年来收藏的关于鲁迅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文献资料,以供研究工作者的参考。我们衷心地希望通过这篇简单的介绍,能够进一步收集到更多的有关鲁迅参加社会活动、政治斗争的文献资料。我们在鲁迅著作中找到了有关线索,但是没有找到文献资料的原件。譬如,鲁迅在《“题未定草”(五)》(《且介亭杂文末集》)中就提到,他曾给《铁流》作者绥拉菲摩维支发出一个祝贺生日的电报,现在就没有找到电报的原文(可能绥拉菲摩维支本人保存着这份鲁迅贺电,也说不定)。在这里顺便提出,有关部门和热心的同志们不妨留意寻找。再如,一九三六年春,鲁迅在获悉红军胜利地完成长征,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曾向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发出一个贺电,现在也尚未找到电报原文。为了叙述方便,本文按照历史先后,参以事件为中心,分成六个部分,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鲁迅,用战斗的笔,用多种文艺形式,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在用小说、杂文进行战斗的同时,还吹响了诗歌这一时代的号角。鲁迅一生写的诗,无论是新体诗、歌谣,还是旧体诗,现在能收集到的,已近八十首。这些诗从篇幅来看,比起他的小说、杂文、散文,数量是少的;这些诗又是散见在鲁迅一生的各个时期,但它伴随着鲁迅前进的步伐,同样从一个侧面记录了鲁迅光辉战斗的一生。“五四”时期,鲁迅写了《梦》《爱之神》《桃花》《他们的花园》《人与时》《他》  相似文献   

13.
处身"书局时代"的鲁迅与出版界的相互关系纷繁复杂。鲁迅对出版界的初识和印象、鲁迅独立出版与图书审查、鲁迅的现代版权意识以及鲁迅作为多重身份的人,在出版业中兼顾情感认同与商业利益等,这些关系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历史动因,反映了鲁迅的"韧性"战斗思想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4.
杂文是鲁迅进行战斗的主要武器,是投向国内外反动派的投枪和匕首,因而它也成了反革命文化“围剿”的对象。鲁迅杂文,特别是后期杂文,就是“在官民的明明暗暗,软软硬硬的围剿‘杂文’的笔和刀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记录了二、三十年代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进程,而且总结了阶级斗争的丰富经验。鲁迅为战斗而创作的杂文,名副其实地是那个时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光辉史诗。“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鲁迅之所以选择杂文作为主要的战斗武器,是由于它“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街头诗运动成绩突出,街头诗作为媒介算不上性能优良却仍风行一时,原因正在于其战斗性、诗性与人民性的特质。“破壁人”的存在使街头诗在易于湮灭的同时获得战斗性内容与媒介意义,“造壁人”的书写、张贴行为被视作战斗的一环,成为街头诗最具说服力的信源佐证。街头诗的“悬置”诗性使自身呈现多种样态的同时,也赋予其承担不同宣传任务和因时而变的可能。借助以墙壁为主体的媒介符号矩阵,街头诗最终得以通过多种转喻机制作用到为人民赋权的革命进程中。政治性、战斗性、诗性最终统归于人民大众,人民性成为作为媒介的街头诗的终极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16.
鲁迅杂文是时代的产儿。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战斗口号是“打倒孔家店”;鲁迅杂文的总主题是批判以孔学为主体的中国封建传统文化。鲁迅杂文体现了时代的精神。 对于鲁迅杂文,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历来都有不同的评价,两者是相联系的。为了准确地衡量前者,必须首先评说后者。 五四时期反对以儒学为中心的旧文化,并不是哪一位领袖人物灵机一动凭空想象出来的花样,而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在中国近代史上,对于儒学的怀疑、动摇、以至反叛,不自五四运动开始。早在晚清时期,就出现了儒教叛徒李卓吾,他的思想影  相似文献   

17.
对于鲁迅成功的时代原因与个人原因,本文着重于探讨个人原因.这里所说的个人原因也不是所有的原因.只是若干我认为较重要的原因.我想通过这样的角度来讨论鲁迅的一些基本精神面貌,或者说,鲁迅的总体精神特性.但直至现在,我仍未形成成熟的认识,只是一些胚胎性的粗糙的思考.鲁迅的成功已经是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公认的历史事实.毛泽东同志对鲁迅作了最科学的评价.鲁迅的成功不是我们这些研究者捧起来的.有一些人,比如象梁实秋,他在台湾说我们是"有计划地"给鲁迅捧场,这种看法当然不是善意的.实际上,鲁迅创造了我国现代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思想个性根植于其青年时代的思想选择。在普遍崇尚物质、制度的时代氛围中,青年鲁迅选择了生命主义———个体生命的自由意志。这种自由意志成为鲁迅的思想轴心,是鲁迅一生求索、反抗、战斗的精神动力,铸就了他思想巨人的风采。同时,也造成了专断、霸道的性格局限。  相似文献   

19.
鲁迅对版画问题的关注和论述集中体现了鲁迅的美术思想,同时也是鲁迅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的艺术观不同于"直接"的反映论模式,其深刻性在于从新兴版画特有的形式意味中体味、张扬了人的生命力度,并渗透在文学创作的基调之中,共同构成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维度.本文拟从反叛因袭、张扬个性,新兴版画形式意味的战斗性,对人的本性的"驯顺"、"奴化"的批判,以及鲁迅不可调和的极端性格四个角度,论述鲁迅艺术观念中体现出生命力度与历史理性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20.
<正> 长期以来,人们非常重视人境庐诗的“诗史”价值,对黄遵宪诗歌的研究也多从这一角度着眼,这确有其合理性与重要性,因为黄诗中的许多作品的确反映了晚清中国社会的历史状况,为那个非凡的时代留下了不少有价值的形象的画卷.梁启超“公度之诗,诗史也”(《饮冰室诗话》)之誉的确名副其实.但是,就黄遵宪研究来说,仅看到其诗的诗史价值尚嫌不够,因为这还不能够全面地展示人境庐诗的意义和价值.黄遵宪诗的风格不是单一不变的,而是同他本人的思想一样,呈现出丰富的多样化的面貌.如果说人境庐诗“诗史”性的作品代表了黄遵宪的一种创作风格,其中强烈的爱国意识,救亡图强思想,豪迈酣畅的格调使人们看到了一个忧国忧民、伟岸高大的黄遵宪的话,那么,他的另外一部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