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人的文化,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经济活动本质上是人的活动。美国理论界为什么在70年代末期能够提出企业文化这一最新管理理论?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考察日本短期内在世界上刮起“日本经济旋风”的奥秘时,发现日本企业管理的突出特点是将企业  相似文献   

2.
企业精神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 ,正在悄悄崛起 ,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重视。企业精神理论起源于 80年代初期的美国和日本 ,由于企业管理环境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差异、社会制度的区别 ,在美国称为“企业意识”或“公司文化” ,在日本则叫做“经营理念”或“企业哲学” ,只有我国才叫做“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 ,是企业全体人员活力的集中体现 ,是激励职工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企业精神标志着一个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带有特征性的价值观和战略眼光。当前 ,我国商业企业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考虑 ,进一步解放思想 …  相似文献   

3.
被誉为“企业成功的真正秘诀”“和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运转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括企业最高目标、共同价值观、经营哲学、作风和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等在内的有机整体。一般认为,日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典范,而美国则是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发源地。近年来,日本的企业文化随着石油危机和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开始由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团体的作用,转向以技术创新为中心,争取自己的市场份额。日  相似文献   

4.
七十年代末期,世界市场上势如破竹的“日本旋风”,将沉浸于传统成熟管理方式中的美国惊醒。素以兼容现世的美国人,面对“怪胎”式的日本管理,终于开始了新的思考。于是,企业文化这一陌生的概念在美国的“管理革命”中应运而生,并迅速渗入了西方诸国,形成了一股强大的非理性管理新潮。管理理论也就此掀开了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作为商品经济文化主流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5.
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是民族文化在企业内的综合反映,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具有强烈的约束作用与控制作用。它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支配着企业行为。企业文化的不同,会造成经营哲学的差异。 如何正确地融合企业文化,已为各国管理学者所关注。企业的管理改革,必须要求有与此相适应的文化环境。没有彻底的文化变革,企业经营的改善将是非常困难的。目前,美国企业与日本企业掀起了相互学习企业文化的热潮。  相似文献   

6.
日本企业文化建设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企业文化建设给我们的启示于淑秀袁霞辉许多美国学者在对日本许多成功企业考察之后一致认为:造成日本企业高生产率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它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推动着日本企业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经营管理,注意发挥理想、信念、精神、道德、作风等群体意识的凝...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卓有成就的企业家在企业的管理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企业管理单纯依靠经营战略、数据规章制度、技术设备等手段,效果是很有限的,必须通过建设企业文化,即文化手段,企业才能获得持久内在和适应发展变化的强大动力。美国《幸福》杂志就提出:“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即价值观念和哲学信仰,再高明的经营战略也无法成功。”因此可看出,企业文化得到了各国企业界和管理界的广泛推崇,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东南亚、日本、韩国及周边独联体国家还没有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  相似文献   

8.
怎样认识企业文化黄元生赵秀坤贾俊菊自80年代初,美国学者从日本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中得出了企业文化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文化及作用进行了研究。但是,进一步深刻认识企业文化仍然很有必要。本文从人在生产经营中的决定作用、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社会发展的特点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文化的传统精粹和在新时期的再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之为管理思想史一场新的“革命”的企业文化,一度风靡于各国经济社会,并于本世纪80年代中期传播至我国。一时间,企业文化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人士的共同热门话题。而议题的中心,则集中在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上面。然而,无论是学术界或企业界,他们在探讨或引进企业文化理论和经验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企业文化理论中包容的“东方管理模式”的内涵因素。因为美国管理学家对企业文化所作的理论概括,正是根据调查、总结西方企业新的成功经验并研究日本的“东方管理模式”的结果。而日本的“东方管理模式”又恰恰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而对于企业文化的探究,不能不从最得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并在半个世纪以前便成功地进行类似企业文化建设的若干中国近代企业谈起。  相似文献   

10.
精心培育企业文化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育企业文化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并赢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培育企业文化、塑造企业价值观的过程 ,就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黄河钻井总公司企业文化的内涵 :“创业奉献 ,创新发展”的企业精神 ;“以人为本 ,文化制胜 ,科学管理 ,效益至上”的经营理念 ;“打造胜利钻井品牌 ,创建知名钻井公司”的经营战略 ;“诚信守诺 ,规范竞争 ,互惠共赢 ,追求卓越”的经营准则  相似文献   

11.
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与中国儒家的传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称为“三大法宝”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以及“企业工会”制,构成了日本战后独具特色的企业经营方式。“如果用“劳动契约+能力待遇”作为欧美企业经营特点的概括,那么日本企经营管理体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终身雇佣+年功序列”。 与欧美式企业管理体制相比较,日本在“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制度下,职工与企业之间的牢固纽带,不只是受同命运的利害关系的制约而且更有感情、思想意识作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增强。与此同时,他们对欧美各国的出口急剧上升,以致与美国以及欧洲共同体之间发生了贸易摩擦。 促使日本企业国际竞争能力迅速增长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最令人瞩目的企业职工高度的工作积极性。那么,为什么日本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会这样高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全面分析日本企业的人事、劳动管理制度。 工资、晋升在职工心目中的地位 战后的十年内,日本的企业管理主要是根据美国的经济学家泰勒的分工负责管理论和重视人际关系的管理论。分工负责管理论的基础在于把人看成是靠金钱以及其它报酬来刺激的所谓“经济人”;而重严人际关系的管理论则把研究的重点放在重视人际关系的所谓“社会人”上。  相似文献   

13.
王晓光 《船山学刊》2008,(4):217-219
日本的传统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延。日本企业管理中的“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成为日本企业管理成功的动力因素,也是日本经济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如何理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对企业建设有什么作用?如何发挥它们在企业建设中的作用?如何处理好思想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有的说,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个新名词,实际上就是思想工作;有的说,企业文化建设是思想工作的一部份,包括在思想工作之中;也有的说,思想工作是企业文化的部分内涵,企业文化是思想工作的外延;甚至还有的说,企业文化和思想工作是“母子”关系,企业文化是“母亲”,思想工作是“儿子”;等  相似文献   

15.
因中日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所处历史阶段及企业具体情况不同,中央企业对日本企业文化建设创造的经验只能有选择地加以借鉴。即正确认识“文化”的特性,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确立经营“文化”的新视角;正确处理实施CI战略与实施CS战略的关系,及时导入CS战略,实现企业形象的新提升;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充分认清以人为本原则的“三个特性”(前提性、历史性和整体性),从“三个特性”的要求出发落实以人为本,把落实以人为本原则推向一个新层次;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创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以构建“六种和谐关系”,即“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区(社会)、企业与环境、职工身体与心理之间的和谐关系”为目标,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提高企业全员的文化自觉,尤其是要把提高企业家的文化领导力与提高职工的文化执行力有机结合起来, 增强企业的同向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后刘光明编著的《企业文化》(42万字)一书最近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了。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出发,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发展以及它对企业经营的意义,该书在以下几方面是有特色的:1.作者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企业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讨论了企业文化在团队建设、团队协作中的作用,证明了文化力是企业获得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是企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之源和智慧之源。该书还对美国、日本企业文化的产生及其发展作了多维度的考察,对美日企业文化的特点、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7.
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元旭  卢荣 《兰州学刊》2009,(8):105-107
从经营战略论到企业文化论,再到战略管理的文化学派,管理学理论与实践一直在探寻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文章在借鉴DNA双螺旋结构、企业生命有机体特征的基础上,对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关系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双螺旋结构——由“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构成“双链”,结构(S)、人员(H)、知识(K)、范式(P)形成“碱基”。任何企业都有其独特的“结构——范式——人员——知识”表达,可称之为“企业基因表达”。双螺旋结构模型由于引入了动态演进的思想,统一了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自然而然地与战略变革和动态竞争紧密联系起来。该模型为分析企业“战略——文化”作用模式,以及管理战略变革、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六年以来,“企业文化”、“企业精神”陆续见诸我国报章。关于其关系众说纷云,莫衷一是: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精神;认为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等等。究竟其联系和区别怎样?本文拟就此谈些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各位贤达。 一、要科学理解企业文化的涵义 我以为,搞清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关系,关键问题是对企业文化的涵义有个正确的认识。目前理论界和实际工作中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系统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企业文化,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它源于中国,成功于日本,系统总结于美国,80年代初兴盛于西方,并随即传人我国,是一种角度新颖、内容独特、效果显著,为理论界和企业界所瞩目的世界流行管理新学科。早在19世纪末,我国一些民族资本家的激进入土在发展民族工业过程中,就曾提出建设为企业目标服务的企业文化,并身体力行。如侯德榜创建的永利碱厂,形成了以“相信科学,牺牲个人,顾全团体,服务社会”为核心的企业文化.50-60年代,大庆的“独立自主、艰苦创业”、鞍钢的“孟泰”精神也曾产生较大…  相似文献   

20.
“家族主义”企业经营模式并非日本独有,但其却是日本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和发展阶段。它的形成和发展是日本传统文化的延续以及这种延续性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它不仅对日本企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有过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日本国民精神、企业伦理也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我国私有经济的发展也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