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林成法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8(1):20-22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的作用,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是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法宝.这是邓小平在新时期对党的"三大法宝"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梁家贵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6-12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的山东民众生活日趋艰辛,清王朝内忧外患,统治岌岌可危,再加上官吏贪腐、"民怨"沸腾,社会控制力越来越弱。"民变"时时发生,社会骚乱不断,社会失范日趋严重。这一时期的山东社会力量出现了分化、组合,社会分裂严重,有组织的反政权力量日益强大,原有的社会秩序濒临瓦解。山东与全国其他省区一同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形成、发展及高潮的到来,是全国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郝宏桂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4):19-23
"清末新政"是20世纪初清政府为自救而发动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它对推动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速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满清王朝的灭亡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它与辛亥革命之间存在着无法割断的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4.
韩小林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2):111-115
从社会改造与转型的角度来讲,辛亥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是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人权、平等、法制等政治原则对封建专制的否定;全面改造和整顿旧的封建官僚机构,建立有别于封建专制社会的资产阶级社会道德新风尚;反对旧式教育,提倡发展资产阶级新型教育;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彻底改造封建的经济结构,力图建立资产阶级的经济秩序。辛亥革命促使中国社会走出中世纪,迈向近代化,为中华民族展现了灿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靳志朋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6):681-688
辛亥革命时期,白话文发展成为一种文化潮流。以陈天华、秋瑾、林獬为代表的一批革命党人,以白话文为战斗武器,借助报刊、宣传册等新兴媒介,大力鼓吹革命排满、自由民权、民主共和的思想。这些白话书报散布于全国各地,在新军士兵、青年学生及秘密会党等群体中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志士受其感召投身于反清革命。民众在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中,也自发地利用各种形式的白话文,联结同志,发展组织,壮大声势。在这个过程中,革命党人与广大民众共同建构了革命反抗的舆论,并与暴力的革命行动相配合,冲击着清王朝的统治。 相似文献
6.
刘小红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8
在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黄兴等为代表的革命领袖提出了"平均地权"、"兴办实业"的民生主义思想和主张,但因其理想主义成分太重而止步于理想。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传承与发展孙中山等的民生主义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历史与现实相统一,宏观与微观相协调,成功地化解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种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从而实现了民生思想从理想到现实的跨越。 相似文献
7.
田海林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2):85-90
辛亥革命前后儒家文化命运的变迁聚焦于“尊孔读经”问题。清末新政使儒家“经学时代”沦入山穷水尽的窘境。辛亥革命创建民国 ,资产阶级既摧垮了封建帝制 ,也涤荡了为封建帝制服务的儒家文化。民初帝制死灰复燃与“尊孔读经”借尸还魂之如影随形 ,既证明封建专制主义天道观根深蒂固 ,也证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反对“孔夫子”为拥护“德先生”之必要前提乃时势使然。考察这一问题 ,有利于对“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儒家文化“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8.
陆发春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4-19
安徽辛亥光复后,两任革命党背景出身的安徽都督孙毓筠、柏文蔚,任内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共和政权制度建设的新举措,大体表现在革新、除弊两个方面。正是这些措施夯实了共和政权的基础,也给后世留下值得纪念的遗产。如革命党人尽力避免乱世祸民的政治思考,稳定政局,避免旧式王朝更替时期对地域社会的破坏再现;构建省级和县级权力分立的基本政治制度,大胆尝试省级共和政权新的政治共同体构建。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征程中经历的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它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国人民中间广泛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留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全面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是有重要的历史启迪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统一战线是我党革命和建设的法宝。我党的历史就是统一战线工作发展的历史。总结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对于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祖国统一大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统一战线在中国的独特运用与发展,探讨了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吴晓亮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以及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从实际出发制定实行了一系列正确的干部工作方针、政策和制度,探索确立了体现民主集中制精神的统一高效、分部分级的干部管理体制机制,不拘一格地选拔任用干部,多渠道和多形式地培养训练干部,使干部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以及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俞良早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2(3):1-7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中,俄国、中国等国家革命组织的形式应该有其特殊性,他们的这种思想值得人们认真领会。列宁提出工人阶级执政党必须保持组织上高度的统一,要达到组织上高度统一之目的,必须反对党内的派别活动,必须加强党中央的稳定性和防止分裂;他还提出执政党必须由工人阶级队伍中的优秀分子所组成。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执政党的组织建设,通过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经典作家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王国成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15-17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文化的建设,通过在全民中树立生态文化意识,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以及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使生态文化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之中,以发挥其基础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魏盼盼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28(3):20-21
以开放性、自组织性、个性化、互动性为显著特征的新媒体不仅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而且正在对中国公民社会的构建产生着重要影响。公民社会建构也推动新媒体的繁荣发展。新媒体与中国公民社会之间存在着双向建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的逻辑结构、理论特征和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不断探索和回答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而形成的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性联系的新思想、新观点构成的科学体系,它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继承性和发展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科学性和价值性相统一这四个主要特征。它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6.
杨威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3(2):129-132
现代社会快速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繁荣的经济文化是滋养服饰时尚的温床,日益强大的服饰时尚文化与时尚产业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反作用力。解析服饰时尚与社会发展之间作用与反作用力,理性地认识服饰时尚发展对于社会发展的利弊关系,以警醒人们对于服饰时尚的过分盲从,推进服饰时尚向有益于社会的良性方向上发展。 相似文献
17.
理清教育理论和创业教育的历史和逻辑关系,是澄清思想并进一步促进创业教育在我国深入发展的现实需要。教育理论和创业教育的历史关系体现在教育理论在我国"本土化"历史进程中创业教育作为一种特定教育模式的出现。教育理论和创业教育的逻辑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从教育理论的演绎逻辑分析,创业教育是特定教育理论的演绎子系统;第二,从教育理论的建构过程来看,创业教育是教育理论建构的基础和中介,具体表现在:创业教育是教育理论量的扩展和内涵的深化,创业教育为传统教育理论注入了新的教育要素。 相似文献
18.
何关银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6(1)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的方针 ,不仅是一个政治方针 ,也是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重大发展。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的理论是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第三阶段完善化的标志 ;实现了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可操作化 ;对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有许多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林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6):137-141
清朝末年以来 ,维护民族独立、建立统一的中央政府一直是推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但是 ,这一切 ,都需要充分有效地动员国内来自于现代城市与传统农村的资源。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都由于自身的局限而无法在立足于城市的基础之上深入农村进行最广泛的动员 ,只有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选择才真正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特殊情况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毛泽东个人和中国共产党集体主观努力的科学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