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中国特色"的首创.而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及采取的决策和措施,不仅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胜利道路,也为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把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推向高潮。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也促使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与中共最低革命纲领基本一致的新三民主义。国民大革命失败和土地革命的经验教训,使毛泽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思想,并引导中国人民最终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重任,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证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年,是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关键时期,应摆脱"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之类的传统学术提法,将其定位为"后辛亥革命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各族大众从模糊的民主共和意识中觉醒,在民主与专制的较量中产生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渴望,开始了政治观念的转型;这一时期,以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已任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由此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党领导人民先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四大成就."四大成就"的取得不仅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之"能",而且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好"."四大成就"的取得,是进一步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唯物史观、世界历史理论等基本原理的坚持和发展,也完全揭示出中国共产党之"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好"都归结于马克思主义之"行".  相似文献   

5.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系统、完整、科学的中华民族复兴思想。就生成而言,中国共产党人中华民族复兴思想内在地形成于担当中华民族复兴使命的目标坚守,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的根本遵循,是以中国古代辉煌历史为自信源泉和对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是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观念和思想的吸纳与超越。就发展来看,中国共产党人中华民族复兴思想实质上是把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与中华民族复兴运动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经历了萌芽、雏形、发展、成熟和进一步深化等几个主要发展阶段。从内涵意蕴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中华民族复兴思想是以中华民族的整体性认同为逻辑前提,以在共产主义理想指引下“建立一个新中国”为目标愿景,以人民为主体为本质要求,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根本基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中华民族复兴思想夯实了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其思想精髓在党和人民的接续奋斗中传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莫世祥教授的力作《中山革命在香港(1895-)①》即将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这是向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一份厚礼.作者在前言中有一段话:“对于孙中山在世期间领导的中国革命运动,中国内地的历史著作曾经称之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区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和平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三场伟大革命。三场革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辛亥革命开启了现代化潮流的历史闸门,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现代化的基本前提,新和平革命实现了现代化进程中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8.
100年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封建帝王专制制度,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新历史。100年来,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中国人民继承和发展了辛亥革命的事业,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壮大了革命力量,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及其策略方针得以完善、成熟,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与辛亥革命,在政治思想上有传承关系,在历史的演进上有逻辑联系。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使中国出现了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有利于思想解放的文化环境,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提供了有利条件。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建立,国民党已经无法承担领导中国革命重任的现实,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客观历史条件已经成熟,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成为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十分珍视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辛亥革命没有认清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辛亥革命缺少一个集中统一且思想理论正确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使自己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核心力量;辛亥革命党人没有组建自己的军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完全归于自己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军队,从而继承、发展、超越了孙中山的思想和辛亥革命所取得的成就。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客观上帮助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1.
建党百年来,农村社会治理主体伴随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业生产合作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多元协同共治主体、乡村振兴新时代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统领的多元共建共治共享共同体4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建党百年来,我国农村社会治理主体始终遵循党的领导与农民主体地位相统一的演进逻辑和党的政治引领与农民自治实践相统一的行动逻辑,形成了一套独具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治理主体演进体系。  相似文献   

12.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适应形势任务需要提出反映时代发展特点的指导理念,是无产阶级政党取得革命、建设及发展事业成功的基本保证。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不同历史阶段,分别提出了以斗争哲学、建设哲学和和谐哲学为主要内容的指导理念,有力推动了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之奋斗的强国之梦一步步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指出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对党性与个性自由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索,阐述了个性自由对党性建设的意义。采用"初始问题意识"与历史实践统一的方法,分析计划经济时期坚持党性与发挥个性的内在矛盾,进而在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中探讨党的建设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员标准是一个政党的重要体现。革命战争时期,要求必须为党所提出的主张而坚决奋斗。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要为更高的党员条件而奋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要求党员必须成为人民群众的先锋模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必须放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去考察。党员标准的这种时代内涵,体现了不同时代对党员先进性的不同要求。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的建党思想,并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建党思想。坚持思想上建党,使党员树立坚定信念;深入联系群众,反对官僚主义;从严治党,防止腐败的发生;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他的这些思想不仅对当时党的发展,也对现时代党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在担负起领导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任务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周恩来在执政党建设方面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执政党建设的思想。对于今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 史证明,我们党始终都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思想。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 们党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 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创了正确道路。正是中国共产党80年“三个代表”的具体实践,为江泽民 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奠定了丰厚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 ,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和特殊的国情环境下 ,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使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无产阶级政党具有成员的优秀性、思想的科学性和组织的统一性,这些属性使得它能够担负起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重任。无产阶级政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主要表现为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几个原则:不能把党的领导与无产阶级专政对立起来或混为一谈;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要密切配合;制定决议与执行决议要密切配合。斯大林时期在坚持党的领导的理论与实践方面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党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以及党和政府的关系方面。斯大林时期的这些经验与教训,对新时期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旗帜代表党的形象与方向,关系党的生命与前途.每当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关键时刻,旗帜问题总是被鲜明地提出来.旗帜的创新发展、旗帜的正确指引、旗帜的统一高举,不仅能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带来生机与活力,而且能使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找到成功的道路和成熟的理论,同时更能推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