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诗性作为艺术的原初形态,在本质上是对于常识的回归.在常识的基础上思考那些基本的东西,例如惊奇、激情、想象.诗性的整合意味着回到原初的境界,也即混沌的境界、智慧的境界和"道"的境界.文学所要面对的是我们生活和生命中那些最基本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永恒的,并不随着流行时尚而漂浮不定,由此文学便成就了对生命的最高阐释.  相似文献   

2.
精神断想     
这诺大的世界,什么都有.但却不外乎是两个东西.一个是"物质"的东西;一个是"精神"的东西.现实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的东西往往总比只可"感知"、只可"寄托"的"精神"的东西实惠得多.其实,殊不知这世界是由"物质"和"精神"构成的,是物质与精神的矛盾统一体.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一个神经正常的人,没有哪一个人是只需要"物质"的东西,而不需要"精神"的东西.我们不可否认,物质上的进步、富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使人们的"精神"得到飞跃,然而,精神升华的推动力量更能使人们获得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创造世界,美化世界.必须承认,如  相似文献   

3.
吴越 《山西老年》2020,(3):53-53
在人们眼中,韩少功不仅是写作者,在4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他始终关注着现实,关注着那些人们容易忘记或掩盖的东西,"为那些不可命名的东西书写"。例如新书《修改过程》中,韩少功将人们的视野拉回到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与书中人物一起追忆"七七级"的似水年华。  相似文献   

4.
阿虎 《山西老年》2008,(5):31-31
如今很多人都有收藏的爱好,相互间自然免不了交往。在交往中,笔者建议应注意"三大纪律"。一、不问藏品值多少钱一听说某人喜爱收藏,有些人见面就问:"你家收藏的东西值多少钱?"这种问法不妥:一是"东西"用词太不雅。但凡收藏爱好者都将藏品当做命根子般看待,你说"东西",他情感上受不了。如果  相似文献   

5.
正马克思曾经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①而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来说,所谓的"彻底"首先就是要求准确表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但遗憾的是,某些教材却不能做到这一点。例如,某教材~②环仅存在混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发展的问题,把属于时代发展的东西混入基本原理,而且未能准确表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限于篇幅,本文仅举其中的少量例子,来谈谈准确表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学者wansink通过实验研究了影响我们进食的很多因素,他发现饥饿并非促使我们进食的唯一因素,除了饥饿以外,很多人吃东西或许还有别的原因,比如他们看见了食物、他们觉得到了吃饭的时候,但其实他们的肚子并不饿,或者仅仅因为用餐时他们有事可做(例如很多人想边看电视或者边看书边吃东西)。当这些人被问到为什么停止用餐,一部分人指出是环境引起的,比如说是用餐时间到了或是一起用餐的人吃完了。  相似文献   

7.
试论夏商时期东方地区的考古学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不少学者经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认为夏商时期的东方地区(今山东、苏北、皖北等地)大体属夷人之域,例如傅斯年的《夷夏东西说》就代表了这种见解。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将东方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同夷人文化相联系的研究也逐步提上日程。现有考古材料表明《夷夏东西说》所谓夏商时期河济淮流域“地理的形势只有东西之分,并无南北之限”,夷夏对峙“是东西而不是南北”并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但是,目前在考古  相似文献   

8.
菜谱连连看     
文津 《社区》2012,(34):57-57
十月萝卜小人参,冬日白菜美如笋。天气一凉,人对于食物就特别渴望。在外头顶着风回到家,总想吃点热乎乎的东西,暖暖身子。不过.“进补”并不等于“昂贵”。便宜朴实的食材,也总能带给人惊喜。例如白菜便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精神动力的概念,但却非常重视人的精神因素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在他的一生中,提出过很多论述精神动力的经典语句。例如,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毛泽东的精神动力思想,是在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对改造人类社会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雯 《今日南国》2008,(1):15-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形成一种习惯--他们买东西总是冲着某个"牌子"去,在众多相同的商品中,喜欢购买某个"牌子"的东西.认同一个"牌子"不是一个简单的心理冲动,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人们使用这个"牌子"的东西后,觉得商品质量或商家服务态度不错,对这个"牌子"才会产生认同感.对一个"牌子"认同的人多了,这个"牌子"就具有了品牌效应.为了便于顾客识别自己的品牌,商家还设计出别出心裁的标志和名称,这就是商标.  相似文献   

11.
在认知过程当中 ,最重要的是记忆和思维两个方面 ,在这两方面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具体差异。首先 ,记忆的个性差异 ,要受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和制约。比如人们往往对有兴趣的或者符合需要的东西记得快、记得牢 ,这种记忆的选择性正表现了人们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也在记忆的品质上显露出来了。记忆有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等基本品质。记忆的好坏 ,要根据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准备性等品质来判断。记忆的个别差异 ,也表现在记忆的类型特点上。例如 ,一些人有更好的记忆图形、颜色、声音等形象的东西 ,而另一些人则更善于…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人的善恶问题争论了数千年而无定论,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应是:人的善恶不属于人的本质方面,而人们不加深思地把其作为本质的东西.事实上,"善"与"恶"只是本质的外在表现,属于表层的东西,是现象.其背后的本质是:对幸福的追求.而人与人之间的幸福的标准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取决于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追求幸福的特征是普遍的,却不是抽象的.人们若认识到追求幸福是人的普遍特征,那么也就自然会推出结论:只有首先放弃自我才能实现自我的追求,为了"为己"必须首先"为人",只有付出劳动、创造财富、求得他人幸福和社会的共同幸福,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幸福,由此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夏柳 《老友》2012,(3):57
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在出仕前,家乡有个叫盛温和的好友,此人亦是博学多才的人。一天,两人相遇于巷子内。盛温和手中拿着一个竹篮子,朱熹问他:"你去哪里?"盛温和回答说:"我要去买点东西。"朱熹是以穷理致知研究学问的人,他听完盛温和的话,很好奇,随即问道:"你说‘买东西’,为什么不说‘买南北’呢?"盛温和反问朱  相似文献   

14.
《可乐》2007,(11)
天下乌鸦一般黑主张一竹竿打翻一船人。例如:谈到东北人,有人接话:"东北人都豪爽。"谈到河南人,就有人接话:"河南人都爱骗。"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15.
张振清 《社区》2012,(3):52
我们常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镜头:某个人因为压力太大或受到刺激,整个人突然"崩溃",不断咆哮、怒吼,摔东西、抓头发,甚至伤害自己……有人给这样的人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咆哮帝"。这样的"咆哮帝"、"咆哮姐"在生活中也并不少见。特别在生活节奏紧张、压力大的现代社会,很多人感觉自己好像会间歇性地出现情绪失控,受到刺激就会变得特别烦躁不安,像着了魔  相似文献   

16.
研究者一般从批判性、否定性和破坏性方向上定位鲁迅杂文,也多从这个方面探析并发掘鲁迅杂文及其意义.这是一个我称之为批判性或解构性的视角,这种视角有偏颇之处.因为它不是把鲁迅及其杂文看作一个"整体",不是从整体性方面加以把握,它遮蔽了鲁迅(杂文)更内在更本质性的东西.所谓更内在的东西,就是关于"人的观念".我认为这种关于"人"的观念,在鲁迅那里是作为"基本理念",即根底性意识特征而存在着的.从"非人"到"人",从解构性到建构性,可看作鲁迅五四杂文的总趋向;也是掘发鲁迅杂文更内在意蕴的一个有力视角.  相似文献   

17.
李戈 《新天地》2011,(12):37
在生活中,有些人舍不得"扔东西"。这些喜欢积攒废物的人可以分成3种类型。逃避现实型这类人因为没时间在家里,没办法好好整理杂物。其实,他们中很多人是由于对家庭不满等因素,不想待在家里,才去忙于其他事情。同  相似文献   

18.
你幸福吗?     
《可乐》2006,(6)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让受试者造句,规定以"我希望"起头,例如"我希望我像比尔·盖茨那样富有"、"我希望我是贝克汉姆的情人"、"我希望我中百万大奖"。然后,让受试者再造三个句子,以"还好我不是"起头。例如"还好我不是绝症患者"、"还好我不是乞丐"、"还好我老公没有暴力倾向"等等。结果显示:同样一批人,在完成"我希望"的造句后,心情都会变得比较差;而完成"还好我不是"造句后,心情都比较好。心理学家又给受试者讲了个故事:有位青年家境很好,学业顺利,衣食无忧。但他从不知道什么能够让他快乐。他认为人生的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没有意义。他说:"如果我现在从窗口跳下去,第二天,真正在乎的人有多少呢?地球照样转。"人活着都会衰老死亡,没有意思。"  相似文献   

19.
让宝宝尽情地咬,千万别阻拦1岁以前的宝宝都喜欢把能够抓到的东西放到嘴里"品尝品尝",很多大人觉得这很不卫生,通常都要把东西从宝宝嘴边拿掉,甚至还会呵斥"不可以吃,脏"。其实,12个月以前,宝宝手的触觉不灵敏,舌头却很敏感,因此,他们感知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高教大众化的到来,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有些问题也亟待厘清.例如,是法治管理还是人治管理、是"教导"还是"引导"、是柔性管理还是刚性管理、是培养"知识人"还是培养"职业人"、是实施"专才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梳理、分析、思考和研究,无疑对更新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促进高教大众化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