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远东报》(1910-1921)、《滨江时报》(1921-1931)中钩稽出反映清末民初东北商业重镇哈尔滨戏曲活动的史料,这些戏曲史料主要具有三方面的价值,一是描绘了清末民初哈尔滨戏曲活动的繁华盛景;二是呈现了哈埠戏曲百家杂糅、崇尚武戏、尖新风趣的个性特征;三是反映了官方和知识精英阶层追求的“教化”功能与戏园大众追求的“娱乐”功能的矛盾.这些戏曲史料对考察清末民初哈尔滨戏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囿于资料的稀见,清末民初的京味小说鲜为学人关注。本文作者就自己收藏的京味小说,披露了民初京味小说家的轶事,诸如损公(蔡友梅)为代表的京味小说家及清末民初之际京师报界的鼻祖彭翼仲的一些社会活动等,均是难得一见的史料。  相似文献   

3.
中美庚款兴学活动肇始于清末繁荣于民初,以后又因中国社会变迁几经反复延续数十年。随着新史料的不断发掘及其研究意义的逐渐被公认,近年来其研究成果也蔚为壮观,出现了多视角、多层次的研究局面。本文选定清末民初这一特殊的时段,对此学术问题主要研究视点、研究中运用的主要史料与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试做一浅要的总结和回顾。  相似文献   

4.
玉树地区由于地处川、甘、藏的交接地带,因而一度受到清朝政府和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文章依据有关史料,主要探讨了清末民初玉树地区的经济状况及与其经济发展相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南唐王齐翰画<勘书图>,又名<挑耳图>,似乎从未进入皇室内府,而直到清末民初近千年间始终在民间流转.史料表明,该画先后为北宋名臣王巩、李叔夏,南宋末年权臣贾似道,明代名臣吴宽、富豪安国、首辅严嵩、安国曾孙安广誉,清朝新贵靖南王耿昭忠耿嘉祚兄弟、嘉庆初年著名藏家吴绍浣、清末两江总督端方,清末民初美籍加拿大人福开森等收藏,诸多贵人名士鉴赏过,1952年,由金陵大学转为南京大学珍藏,为国家所有.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刺绣的现代转型是在实业救国和兴女学的思潮下发生的。文章针对女性与刺绣现代转型的关系,采用话语分析方法,从社会性别视角对女学章程、女子教科书、尺牍等史料和报刊杂志等史料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清末民初刺绣现代转型的动因、公共领域的刺绣话语实践以及女性在此转型过程中的性别角色。文章指出刺绣的现代转型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其内在理路,官方和受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对女性性别角色持不同期待。以沈寿等为代表的新绣家从家庭走向社会,超越了贤妻良母的家庭角色,转而以国民教师和美术家的社会角色为女性开拓出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哀情小说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的"哀情小说"因其文化色彩的复杂性,一直是文学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在概要描述清末民初哀情小说创作的基础上,探讨哀情小说在中国文学历史长河中的继承与发展关系,有利于确立哀情小说独特的历史位置和独具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史学研究层面整体下移和教科书建设成为新课改着力点的双重影响下,清末民初教科书日益被学界所重视。通过对最近十余年相关文献的梳理可知,现有研究以探讨清末民初教科书的本体建设以及教科书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为主要取向,并着重从教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视角对清末民初教科书的历史脉络、编制特点、出版发行、编审制度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已有研究深化了清末民初教科书的研究,也为社会转型期的教科书建设提供了参照资源,但对清末民初易代之际教科书特点的分析,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白话报刊数量庞大、口语性强、真实可靠、覆盖面广,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词汇学方面,白话报刊为清末民初词汇研究提供崭新的语言材料,有助于勾勒清末民初词汇系统概貌,促进现代汉语词汇及方言词汇的研究;辞书学方面,白话报刊为大型语文辞书增补未收条目、添加遗漏义项、补充缺失书证;民俗学方面,白话报刊展现出清末民初的物质民俗形态,描绘出清末民初的社会民俗画卷,勾画出清末民初的精神民俗图景。为适应新时代文献资料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应当考虑建立专门的清末民初白话报刊数据库,以实现白话报刊学术资源全方位的整合与共享。  相似文献   

10.
以《点石斋画报》为起点的清末画报是我国近代报人以石印技术为媒介手段,将传统工笔画法与近代西方报纸模式结合,对中国本土画报的最初尝试。其图文结合的视觉传播形式、画报栏目细分、叙事手法的应用,共同构成近代中国视觉消费文化的心理基础,为研究当下流行的中国元素表述方式提供了参考资料。分析其出版职业化进程中画报的发行特点、新闻画报画家的职业特点、画家的社会理想与社会实践,可以发现清末画报的发展规律及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科技翻译与清末民初西学翻译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清初科技翻译与清末民初西学翻译是我国翻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从翻译动机、翻译主体、译作选材和译入语文化背景这四个方面对明末清初科技翻译与清末民初西学翻译做一对比研究,旨在探讨二者对中国文化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导致其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以语言学视角梳理清末民初文学的变化历程与历史形态,具有重审历史与反观文学的双重意义.<分裂与建构>一书将清末民初的文学纳入到语言演变的坐标中,阐释了中国近代文学语言走上现代化道路的独特历程;同时,在对文言、白话文以及翻译文学语言的透视中,重视对研究对象进行共时性的考察,使清末民初文学语言的建构作为一种本体的存在呈现于文...  相似文献   

13.
贵阳凌氏是贵阳地区自古以来书香门第亦耕亦读的代表。凌惕安在清末民初的读书、藏书、编书生涯为贵阳地方文化的建立和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收藏的古籍史料是贵州地方文化研究宝库闪亮的珍珠,是贵阳古籍藏书文化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激烈变化的时期,由于经济、政治及思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婚姻观念、婚俗礼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婚姻生活重性情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本文拟就清末民初婚姻的变化及其动因作一考察,以揭示当时社会深层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李劼人在不同时期谈起文学,多例举清末民初文学的例子.他在晚清报馆的文学历练,符合清末民初以报人为主体的中国第一代专业小说家应运而生的现实情形,这表明了一种并非是在中国新文学内部发生的,而更多是与清末民初文学实践的关联.并且,由这一关联及其延续带来的李劼人作品面貌的整体取向与底色,使其在地域历史的文学书写上,有着异乎寻常的宽广性与人文性,最终成就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种个性与边缘的文学选择.  相似文献   

16.
从臣民人格到个性独立:清末民初德育目标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伴随着清末民初社会制度的新旧交替,中国德育目标也呈现出从臣民人格到个性独立的现代转型.探讨这一转型的复杂过程和深刻内涵,对于我们理性重建当代德育目标与建构和谐社会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侦探小说的译者因频繁地对译文进行删减、增加和改编,长期以来受到了评论家的批评,认为他们不忠实于原著,或是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缺乏认识。本文将以勒菲弗尔的三因素理论为基础,探讨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对清末民初侦探小说翻译的影响,从而论证了当时独特的翻译模式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江苏地区遭受了以水旱灾害为主体的自然灾害的侵袭.在1895-1919年的25年中,江苏共受灾1200多县次,受灾范围广,灾害严重,特大灾害频发.自然灾害的产生既与江苏地区的气候条件、地质地貌有关,也与社会因素密不可分,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对清末民初江苏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伊塔玛.伊万.祖哈上世纪70年代提出翻译文学处于文学多元系统中心地位的假设。在伊万.祖哈假设的基础上以中国清末民初时期翻译小说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当时新旧文学转型时期参与目的语文学变革的过程,分析翻译小说对目的语文学(特别是小说)的刺激度和革新度,从而证明清末民初翻译小说处于当时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是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三次高潮,而其中的科技翻译活动,以其影响之大、成果之多为中国翻译史平添了无数亮点与风景,其间可歌可颂之处,对于现代的科技翻译来讲,仍具有借鉴价值和学习意义。探讨清末民初科技翻译的特点对重视科技翻译及相关学术与实践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