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下,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即将全面展开。在浩浩荡荡的高考大军中.每年都会有一些“特殊”考生——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他们经过寒窗苦渎,与其他身体正常的考生一样,都满怀希望地追逐着自己的大学梦想。然而,近些年来,因考生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而被拒之大学门外的事情仍有发生。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的高考中,曾有三次将谜语列为试题。众多考生面对“谜题”束手无策,有些人认为这是专出偏题故意刁难考生。其实,考试出此类题并不是从近代高考开始的。 第一次是在30年代初,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在一次国文考试中,增加了一道对联谜题。上联是“孙行者”三字,要考生答出下联。  相似文献   

3.
江思华 《中文信息》2022,(3):155-157
新高考扩大学生选择权,意味着考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优先从专业角度选择高校并填报志愿,提高志愿满意度和满足率,考生合理科学的生涯规划是获取新高考改革创新红利的有效方法.本文从考生大学目标专业选择;从考生生涯目标定位;从影响考生生涯规划因素等三方面以生涯规划视角来看新高考改革.  相似文献   

4.
为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科教兴国的战略实施,以圆广大贫困户子女的“大学梦”,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3月,出台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允许开办教育助学贷款业务……  相似文献   

5.
以“圆”为美——佛教对现实美的变相肯定之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志祥 《文史哲》2003,1(1):37-43
佛教虽然从因缘聚散方面揭示出事物虚妄不实的本质 ,但同时又肯定 ,事物从现象上看又是不空而有的。这样 ,佛教就从对现实美的否定走向了再否定 ,即对现实美的变相肯定。以“圆”为美 ,是佛教对现实美的变相肯定的突出表现之一。佛教认为 ,圆形圆满无缺 ,是现实中最美的图形 ;涅圆满无缺 ,因而称“圆寂”;般若圆通无碍 ,因而称“圆智”;佛法圆活生动 ,故称“法圆”。如果说“净”是佛典中频繁出现的道德术语 ,那么“圆”则是佛典中频繁出现的美学术语。  相似文献   

6.
一年一度的高考迫在眉睫,教师、家长和考生本人的心理紧张度,也越来越高。其实,正像有些大学生“过来人”所说的:“过分的紧张对考试毫无益处,到时候专心答卷就是了,什么也别想!”还是以平常心应考是最现实的。 在心理咨询中有许多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仍然存在着体育考生专业成绩与文化课成绩的“剪刀差”现象,即体育考生的专业成绩达标而文化课考试成绩差,甚至还存在着个别体育考生专业成绩越好,文化课考试成绩越差的现象。多年来,因为专业成绩与文化课成绩不能双上线,不能同步发展,致使许多体育方面有优势有潜能的考生,在高考录取中因文化课考试成绩差而落选。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力争体育考生的“双达标”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体育教学和带高训队的经验,有几点看法总结如下,愿请同仁指正,以谋求体育教学的新发展。一、处理好体育考生专业训练与文…  相似文献   

8.
与泰山论剑     
关邑 《家庭科技》2010,(1):10-11
老丈母生育欠计划,整整生了两吨(四千金)。四个女婿中,数我年龄最小,学历最低。因为是幺女婿,加上家境贫寒,妹妹体弱,便主动放弃上大学的机会,进厂当了一名机修工,挣钱供妹妹上学而未能圆大学梦,所以在四个女婿中,我的地位最低。  相似文献   

9.
梦想,是激励人类努力向前、不断进步的最大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青年是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大学对大学生进行的大学梦、中国梦、人生梦的“三梦”教育极为重要.全新的大学生梦想教育模式,一定要紧跟时代进步的节奏,不断创新大学生的梦想教育.  相似文献   

10.
科苑学人:历史学副研究员吴孟雪吴孟雪副研究员,1947年出生于广西桂林,1966年高考前夕,适遇“文革”爆发。在建设兵团农场“接受再教育”两年后,又当了8年铁路工人。海晏河清,重圆大学梦。1978年赶上最后一班车,以高分考入中山大学历史系。7年寒窗,...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高考语言知识是一种社会制度和国家规范。作为一种“精制语言编码”,高考语言知识再生产着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隐含着对考生的社会意识控制。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末,学术界流行一种将高唐梦释为“白日梦”的观点,这是对弗洛伊德“白日梦”之说的误读和误用。并非白日做梦都是“白日梦”;梦与白日梦的区别在于是否处于睡眠状态,是否有视觉意象为主幻觉经历。以此辨之,楚先王“昼寝”而“梦见”神女是梦而非白日梦。古代文献中的“昼梦”是“昼寝而梦”或“昼寝,梦……”之省,因而将“昼梦”释为“白日梦”或将“白日梦”译作“昼梦”均属失当。古人对“昼寝”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而“昼梦”在古代精神文化现象中则具有特殊意义:它是异兆呈现的形式,是一种比夜梦更为神秘的心灵感应和神灵启示。高唐梦是楚国命运的象征意象,在绮丽的性梦背后隐藏着深邃的历史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考招生中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重点院校的分省招生指标制度对本地考生的特殊照顾从而构成对外地考生的歧视;其二是以各省高考录取率的悬殊差异体现出来的不同省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前者是我们当前批评高考招生不平等的重要方面,相应的各种对高考招生的改革方案也是力图实现重点院校分省招生指标的公平.当下我国可能实现高考招生平等的着眼点应该是后者,即实现各省高考录取率的大致相等,以保障每个考生有基本相同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机会.  相似文献   

14.
高考的战果已经揭晓,手里捏着成绩单,一些高分考生和家长欣喜若狂,心目中理想大学的门已经敞开.而那些成绩不理想的考生和家长却犹如走入了迷宫,十分困顿和焦急.其实落榜并非落伍,高考仅仅是一次改变,高考之外,多样化的选择路径,预示着成才道路的宽广.此刻的关键,不是回首过去,而是积极瞻观前路,调适烦乱的失落心态,转变成才观念,重拾自信再上路.  相似文献   

15.
一年一度的高考终于顺利结束了,考生和家长们都长舒了一口气。然而,诸如部分考生的"等待焦虑症"、落榜考生的"悲观低落症"、中榜考生的"兴奋过度症"等高考后遗症却不请自来,  相似文献   

16.
(六)梦境引起人们的感情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后主国破作了囚徒,怀恋金陵昔日繁华,梦中仿佛回到了春风骀荡的故国,自然是心花怒放,这从车水马龙、上苑春风的梦境描写可知。而醒后却倍感凄凉,所以一落笔便是“多少恨”,是由醒而忆梦、怀悲而忆乐也。梦境有的是往日经历的复现,有的是经验的重组或幻化。  相似文献   

17.
摘要:上世纪末,学术界流行一种将高唐梦释为“白日梦”的观点,这是对弗洛伊德“白日梦”之说的误读和误用。并非白日做梦都是“白日梦”;梦与白日梦的区别在于是否处于睡眠状态,是否有视觉意象为主幻觉经历。以此辨之,楚先王“昼寝”而“梦见”神女是梦而非白日梦。古代文献中的“昼梦”是“昼寝而梦”或“昼寝,梦……”之省,因而将“昼梦”释为“白日梦”或将“白日梦”译作“昼梦”均属失当。古人对“昼寝”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而“昼梦”在古代精神文化现象中则具有特殊意义:它是异兆呈现的形式,是一种比夜梦更为神秘的心灵感应和砷灵启示。高唐梦是楚国命运的象征意象,在绮丽的性梦背后隐藏着深邃的历史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加速了“四化”建设的步伐。“四化”的建设需要更多的外语人才。因此,报考外语专业的考生也随之逐年增加。我在从事高三文科班的英语教学中,针对外语考生听力差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并取得了一点成绩,回顾并总结取得成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作法和体会。一、分析状况,胸中有数这几年报考外专的考生成绩不一,目的也不尽同。有的考生文理科成绩都差,外语亦非代科,为了找开学出路,不得已报考外专;就多数外专考生而论,虽其他学科成绩并不理想,尤其是外语听力水平较差,但外语仍属代科,即在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高考、中考在即,考生已成了家庭“重点保护对象”。要想使考生能够精力充沛地复习应考,家长应懂一点心理学和保健常识。 第一,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但录取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应理智地对待这个问题,不可给孩子造成  相似文献   

20.
哲学的生命力在于它必随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哲学经典亦然。“古本大学”中的“至善”只是从德行上强调道德的实践意义,“今本大学”中的“至善”已经获得了本体论的思想内涵。现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在以儒家道德本心消解康德灵魂不朽、上帝存在的公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圆善思想对《大学》“至善”的理解有新的启发意义,即《大学》“至善”在现代中国哲学的语境下获得了一种更完备的理论阐释:德福相谐和。并且这一转化对当下建设幸福中国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