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议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东升 《职业时空》2009,5(6):25-26
因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受到冲击,为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高校必须重视就业市场建设,要建立起完善的、多元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2.
郝卫兵 《职业》2016,(12):142-142
目前在我国的就业市场上,年轻富有活力的中职毕业生是一支求职大军,也是受就业市场欢迎的求职群体。本文从富士康对中职生的招聘要求出发,分析了就业市场对中职生的需求及要求,以及学校如何适应市场要求进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正在逐步改变“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各地区及高校随之相继开办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组织毕业生与一些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通过竞争落实就业单位。为此,对于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来说,如何调整好就业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勇敢的迎接挑战,在就业前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建立大学生就业基地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绳发  丁义国 《职业时空》2008,4(2):127-128
近年来,随着全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就业需求的变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压力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为了促进学生充分就业,不断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安康学院紧密围绕着“一个中心(促进学生充分就业)两个基本点(正确的就业观念、广阔的就业市场)”的目标,实施“走出去”的积极就业方针,“立足省内,面向西部和基层市场,建立稳定的东南沿海就业基地”的大学生就业战略思路,建立稳固的就业基地,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5.
李平  岳孟田 《职业时空》2008,4(1):52-53
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的确立,带来了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的问题。目前中国普通高校在校女生数量比1998年增长了两倍,然而却有近七成用人单位限招女大学生。本文在了解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制约女大学生就业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眼下,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但同时出现的一些大学生在推荐材料上弄虚作假、签订就业协议后违约等不诚信现象,让不少用人单位既头痛又反感。在高校就业市场中,大学生为何频频出现就业诚信问题?如何为大学生就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7.
田桂莹 《职业时空》2009,5(8):126-127
当前,我国的就业问题不仅严峻,而且是长期的。造成这种严重的就业压力,根本原因是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而这又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必须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探索有效的现实途径。文章结合廊坊市的实际情况,在已有的措施基础上,探讨了新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刘江  陈鹏 《职业时空》2009,5(9):16-18
在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下,非正规就业以其灵活、多样化、门槛低等特点逐步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然而,受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大学生自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多数大学生的非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市场中的其他劳动力群体一样,处于较低层次和被动状态,非正规就业这一就业形式还未被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所认可。但从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看,现代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高等学校作为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部门应做出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9.
邢茜 《现代妇女》2013,(11):202-202
如今几乎所有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都不容乐观,可小语种专业学生就业却是一枝独秀,近年来就业率近百分之百,这种就业竞争力很快就带动了培训市场,小语种学习的不断升温使得社会培训机构纷纷推出小语种培训课程.每年参加培训的学生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这一现象不仅在上海市场,在长三角很多经贸发达的城市中尤为突出。那么怎样学习小语种更有效.小语种今后的就业前景如何都是学生们在报考之前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瑶  杨波 《现代交际》2010,(8):82-82,81
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影响着大学生的实际就业水平。本文在微观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理论这一基本理论及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所引发的“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发生等各种问题,分析和探讨可能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何西培  赵铮  高丽华 《职业时空》2008,4(11):114-115
本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法制建设问题进行系统性、实用性研究,将就业主体方与就业各环节相结合,探讨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与法规的方法途径,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建立合理规范的就业市场,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2.
杨学友 《职业》2014,(31):62-63
求职者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与阅历,可能落入个别不法之徒设下的就业陷阱。因此,就业季中的毕业生需要时刻提防就业市场中所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13.
徐爱杰 《现代交际》2010,(11):27-28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否在就业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教学质量和就业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制约高职生就业的诸多因素,提出了不断完善就业机制,积极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努力健全高职学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耿俊茂 《现代交际》2010,(6):98-98,97
随着高等学校就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日益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面对严峻的供需矛盾考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愈来愈激烈,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对这一观念的过分强调甚至曲解就会引起较大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高校毕业生求职总量的持续增加,结构性矛盾凸显,随之而来的是高校就业工作压力的陡增,而毕业生自身依据地域性特点形成的传统就业观念不在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发展需要,在新时期条件下,就业市场的建设极其重要。本文从当今就业形势、存在问题分析入手,对就业市场的建设和工作开展进行了探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蒲宏伟 《职业时空》2008,4(2):96-9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就业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据调查数字显示,从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07年将达到500万,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与年俱增。大学生们被蜂拥着“赶”进不算太宽敞的巨业市场。  相似文献   

17.
沈冬娜 《现代交际》2010,(10):207-207,206
近几年,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给高校的教学改革敲响了警钟,如何为大学生的就业拓宽渠道,寻找出路,成为高校应用写作教学改革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就加强应用写作课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教学探究。  相似文献   

18.
祝红艳 《职业》2009,(8):38-39
在电视剧《丑女无敌》中,林无敌工作能力超群,却因相貌屡屡在职场遭受不公平待遇。职场歧视的话题似乎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在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用人单位的挑剔严苛让就业歧视再次成为焦点。身处如今的就业市场,不知林无敌又会面临怎样的境遇?  相似文献   

19.
数字     
姜学霞 《职业》2013,(22):27-27
据测算,我国20~59岁就业年龄组人口将在2020年达到8.31亿峰值。未来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约占每年新进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的一半,且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再加上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城镇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士兵,总数近1600万人,我国青年就业压力巨大。  相似文献   

20.
钟霞  阚斌斌 《职业》2012,(1):90-91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到来和就业市场的日趋饱和,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其中,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为突出。针对这一问题,从2006年开始,江苏省仪征市对家庭困难的贫困大学生实施就业援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工作中也存在不足,亟待完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