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与当今时代发展之间的理论基础关系问题,成为新时代语境下哲学理论再思考的深化点.马克思的理论具有极强的批判性,在实践中又极具革命性.本文意在思考马克思在创造世界历史思想时的形上关怀,审视马克思学说时代内在发展规律的穿透性,把握世界历史思想的内在必然性,重新思考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马克思学说的称谓反映着我们对马克思学说本质规定性的理解。从马克思的文本和原初语境出发来理解,学界对马克思学说的五种称谓既都不太符合马克思的原意,也有碍于我们理解马克思学说的本质。马克思对自己学说的称谓是唯一的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历史必然性同黑格尔的历史必然性的区别在传统的研究中一直是一个语焉不详的问题。实际上,如果简单地把马克思的历史必然性理解为历史内部存在着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这就从根本上回到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马克思的历史必然性思想的实质,是指出历史的运动存在着一个客观的原则而非规律,正是这一点使得历史成为“真历史”。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唯物史观的研究任务———用准确的科学研究来阐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谈起,在对历史发展必然性多层次剖析( 历史发展必然性是世世代代的人们活动之间的历史联系,是现实条件同人的活动及其结果之间的本质联系,是活动的目的、手段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 和进一步展示马克思对历史发展必然性阐发的基础上,认为唯物史观的真理性是奠定在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基础之上;以此出发,兼析了那种认定“唯物史观不是马克思的哲学观念,而是马克思的科学观点,只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才是马克思的哲学观念”的看法的不妥之处,进而给唯物史观进行了哲学定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为理论指导 ,依据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学说 ,分析了我国目前所处的社会形态 ,论证了我国目前选择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生产力发展方式的必然性 ,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途径和方式。论文证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发挥人的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的体现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波普尔对马克思历史理论的法难,聚焦于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性、必然性的思想。波普尔认为,尽管马克思曾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表现出对历史过程的能动主义态度。但由于马克思的历史观蕴涵了以下思想:1.人类历史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渡不可能由理性来实现,而只能由严峻的必然性来实现。某些有影响的历史决定论作者确实已经乐观地预言自由王国的到来,那时事物就可以合理地计划。他们教导说,从目前正在遭受苦难的必然王国过渡到自由和理性的王国是不可能由理性来实现的,而只能由严峻的必然性,由他们劝说我们服…  相似文献   

7.
拉布里奥拉曾用不同的术语指称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这些术语也最为集中地体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在他看来,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能够如实地解释社会生活进程的历史理论。同时,他也指出,历史唯物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哲学,而这正是它区别于传统哲学的地方。拉布里奥拉以"起源"的方法,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和理论的"自足性",批判了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危机"。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学说的整体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克思的学说是一个理论整体 ,在它的各个构成部分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体现了理想与科学的统一。在马克思学说的建构过程中 ,各种理论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成 ,共同推进了整体性学说的最终形成 ,因此马克思学说的整体性还表现为理想与科学的动态统一。马克思学说的理论整体性要求我们把它在学科上界定为“社会发展学说” ,这一社会发展学说是共产主义理想学说、唯物主义历史哲学学说和现实资本主义批判学说的内在统一 ,而传统上所界定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应该放在这种学科整体性上去理解。整体性是马克思学说本身的理论规定性 ,为了实现对于马克思学说的客观性解读 ,我们必须倡导整体性解读原则。目前学术界仍然存在片面性解读马克思学说的倾向 ,提出“整体马克思”的解读原则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回到马克思”就是回到“整体”马克思。  相似文献   

9.
科学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遍性历史品格的否定。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论证的就是这种否定的必然性。这是马克思无与伦比的历史性贡献。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的独特之处,是把资本主义生产看成一种矛盾的、特殊的历史形式。这是他观察问题的出发点和方法。只有充分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历史观和科学方法论的实质,我们才能理解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0.
1、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阐释中存在着片面强调社会关系的客观本性和历史必然性、忽视主体特别是个体及其个体自我的自由选择的倾向。这种状况的出现,究其原因有三:其一,马克思所致力的理论研究的着重点是对个体所处的社会关系的科学分析,即实证性的经济学研究,这使得马克思即使在对社会主体的人进行专门考察时也往往侧重于经济的层面。其二,马克思后来的解释者适应计划经济集权体制的需要片面诠解马克思的学说,乃至误把马克思学说的科学分析的着重点或对象(社会关系体系和历史规律性)当作马克思学说的伦理坐标(个人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并且用前者替代和取消了后者。其三,囿于传统的哲学认识论,特别是囿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传统的哲学认识论框架。 2、囿于传统的哲学认识论与以往哲学中的机械决定论和忽视主体的地位、作用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要阐明了黑格尔之达到古典哲学最高峰的“必然性诸环节”思想,在此基础上,认为马克思抛弃了黑格尔必然性诸环节思想的唯心主义和非历史性,吸取了黑格尔哲学思想的精华,在唯物史观具体的实践之上,创造性地提出人类历史演进是一个对具体的历史必然性的扬弃过程.  相似文献   

12.
阶级斗争学说,並非马克思所首创;但是,直到马克思这里,它方才成为科学的学说。一个多世纪来,这一学说在历史研究中已经产生极为广泛的影响。尽管许多人想否定这一学说,或者曲解这一学说,但无数实践已经反复证明,阶级斗争规律和阶级分析方法确实是理解人类文明史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面向事情本身的思维方式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基础,试图通过面向感性活动本身而深入到马克思哲学的根基处.本文认为,马克思哲学以感性活动来改造作为西方传统哲学的基础的逻辑必然性,具体展示了感性直观—意识活动—感性活动的内在逻辑结构,从而提出历史是在感性活动的基础上,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为目的的感性活动自身的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4.
阶级斗争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在历史上,资产阶级历史学家早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唯物史观之前,就已提出了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研究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学说在历史观的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有助于认识唯物史观的提出。一、法国复辟时期用阶级斗争来说明历史的新学派出现的社会历史背景历史上最先较多地论述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以致可以说是提出了阶级斗争学说的,要算是法国复辟时期(一八一五——一八三○年)由梯叶里、米涅、基佐和梯也尔等资产阶级史学家组成的一个学派,马克思曾称其开创者梯叶里为“法国历史编纂学中的‘阶级斗争’之父”。(《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二年版,第八一页)。这一批历史学家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用阶级斗  相似文献   

15.
《文史哲》1955,(4)
列宁诞生的时候——一八七○年四月二十二日,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年代。正像列宁後来在“马克思学说底历史命运”中所指出:自从马克思提出崭新的社会主义学说,人类也就开始了新时期。这个时期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出版与一八四八年革命开始,在欧洲卷起了一系列的革命风暴。从此,“马克思以前的社会主义死亡下去”,新诞生了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即第一国际。这个巨大的革命风暴,以一八七一年巴黎公社的失败。暂时告一段落。但列宁在俄国诞生并成长起来,却使当时正在“胚胎发展过程中”的俄国社会主义运动获得了  相似文献   

16.
今年3月14日,是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全世界共产党人都在纪念这个日子,因为马克思的学说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胜利的旗帜。在马克思逝世三十周年的时候,列宁写过题为《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的著名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列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的世界历史三大时期,每一个时期都使它获得了新的证实和新的胜利;同时,列宁又科学地预言:“即将来临的历史时代,定会使马克思主义这个无产阶级学说获得更大的胜利。”历史的发展,已把列宁的科学预言变成了光辉的现实。列宁说,马克思学说的主要之点,就是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创造者的世界历史作用。在这以后的几十年间,全世界的事变进程使马克思的学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胜利: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社会已在许多国家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7.
《学术月刊》1991年第11期发表了俞吾金同志的《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思路历程》一文(以下简称《历程》),该文一改近几年学术界孤立静止地研究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模式,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马克思本体论学说的演化,确实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笔者赞同《历程》所说的,“这方面的探讨正是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本体论学说的先决条件之一”,并且认为该文关于马克思本体论思想发展的几个阶段的划分是富有启发性的,但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在此不揣冒昧地提出来,与俞吾金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8.
朱静 《北方论丛》2007,1(1):121-124
马克思消除了对历史必然性与自然必然性关系的误解、实现了历史必然性观念上的革命性变革、揭示了历史必然性同人的实践及其结果之间的本质联系。他认为,整个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历史是客观条件限制和主体选择活动相互作用构成的分叉与合流的运动,历史发展的一般方向、逻辑进程和终极境界是有规律可循的,历史的必然性就是人的实践活动中的规律性。社会主义既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崇高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已引起理论界的重视。依据这一理论,人们指出了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并提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的一些新见解。但在我们看来,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还有更深层的意义即马克思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20.
不管马克思及后代学人如何看待马克思的学说,马克思的学说具有思辨哲学的品质是毋庸置疑的。在马克思的学说中,存在着三个基本的解释框架:社会构成框架;阶级分层框架;历史解释框架。理解马克思的思想需要在他的叙述中去考察其概念使用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哪个框架下进行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对马克思不同解释框架的思想和论述作出具体分析,才能发展和重建马克思学说,从而进一步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