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月泉吟社是民间的一次文人结社,首次采用了寓名形式征诗比赛。寓名是月泉吟社形式上的最大特色,也给后世研究留下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月泉吟社采用寓名征诗的原因,二是月泉吟社部分成员的考证,三是《月泉吟社》的版本传承源流。对邓草径与田起东进行重新考证,二者实为同一人。通过目验比较和文献分析,《月泉吟社》自元至清在刊刻流传过程中版本传承脉络为:元代在吴氏家族中流传,明代及以后则是正统本→正德本→嘉靖本→汲古阁本、诗词杂俎本→丛书集成本。  相似文献   

2.
碧山吟社是无锡著名的文人结社之一,最初由秦旭等十位老人在明成化年间创立.秦旭之后,直至清乾隆年间,历经明清两代近三百年,无锡士人又多次续结碧山吟社,形成一种"碧山吟社现象".这一现象之所以得以生成,无锡秦氏家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秦氏家族与碧山吟社的关系,是江南文化家族活动的缩影,既体现了江南文化家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表明了江南文化家族在当地的巨大文化影响力以及对江南文化的积极推动作用,无论是对于我们认识江南的文化家族还是社团的活动、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洛如吟社”作为清代浙江平湖最大的诗社,扬风扢雅,诗酒风流,其文学与文化影响很大,朱彝尊当时就曾亲为编定《洛如诗钞》六卷.影响所及,当地将“洛如吟社”视为文学与文化之风标,接连有续社之举,其中较为著名的就有“续洛如吟社”、“洛如嗣音集”等.这些续社因首倡者、主持人、参与者、规模、持续时间等与“洛如吟社”均不相同,举社时间与之亦存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前后时间差,所以应被视为各自独立的不同诗社.《中国文学大辞典》所录词条“洛如吟社”不仅在举社时间上存在认识错误,而且将“洛如吟社”、“续洛如吟社”、“洛如嗣音集”三个诗社的成员混为一谈,极易误导读者,有必要略作辩正.  相似文献   

4.
清代道光年间活动于浙江杭州的“东轩吟社”是中国古代文人结社史上的重要社团之一,创办人为吴衡照、汪远孙,社址在著名的汪氏振绮堂“静寄东轩”。自道光四年甲申(1824)至十三年癸巳(1833),历时十年之久,集会唱和超过一百次,成员超过八十人。社集之作由汪远孙选编为《清尊集》16卷,社员兼著名画家费丹旭绘有《东轩吟社图》正本、副本各一帧,汪远孙侄子汪曾唯又辑有《东轩吟社画像》一书。借助《清尊集》和《东轩吟社图》等文献资料,可以理清该吟社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同时更正各种相关的错误。就清代诗词研究来说,将总集与结社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也是一项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西湖吟社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方面,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在满足物质方面需要的同时,人们则更多的关注休闲娱乐文化的需要。于是在这种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以及这种市民娱乐文化的氛围中,各种诗社和文会则应运而生。二是社会政治方面,宋朝重文抑武政策的贯彻实施以及宋代文人极为优厚的经济待遇,使得文人士大夫有更多的闲暇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承办各种词社的活动。三是社会文化方面,文学上的自然趋变造成了“南宋有无谓之词以应社”的局面,同时士人群体意识的逐渐增强,也成为促进西湖吟社产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南宋后期,以杨缵、张枢为首的临安词人成立了吟社。吟社词人崇尚姜夔,作词审音协律,炼字琢句,追求高雅的审关情趣和艺术化的生活态度。鉴于此,对临安吟社词人的家庭背景、艺术素养、审美情趣及临安吟社的发展流变及其在词学发展史上之定位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离台内渡的台湾进士、作家施士洁与海峡两岸诗社文学活动的考证,论述了施士杰对婆娑仙籁吟社、菽庄吟社、寄鸿吟社等诗社发展的贡献。以此证明台湾和祖国大陆是同文同种、同根同源。从而使“文化台独”的言论,不攻自破。台湾和祖国大陆都是在共同文化的基础上建构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三、明永乐年间的“鉴湖吟社”徐象梅《两浙名贤录》:“朱纯,字克粹,与罗颀、张皓相结鉴湖吟社”。陈田《明诗纪事》乙签十四作“鉴湖诗社”,钱谦益的《列朝诗集小传》作“鉴湖吟社”。郭绍虞先生考定结社活动当在永乐二十二年期间(见《照隅室古典  相似文献   

9.
文人聚会结社自东汉以后逐渐蔚为风气,其中招募式的“吟社”与我们今天所谈论的文社或者文人社团相距甚远。文人会社理论也在中国古代有了相当的发展。古代文人会社组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模式不外乎有闲(情逸致)、有权、有钱、有资质(资格或资历)。这也正是现代管理学概括的三个权威的投射:行政权威、经济权威和知识权威。现代中国确有一些类型的文学社团是与行政权威的运作紧密相连的,但经济权威作用于文学社团的情形并不十分明显,在现代中国文学社团的运作中,知识权威乃是最根本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沈德潜诗文集》是迄今收录沈德潜诗文最完备的文本,然仍有遗漏。清代典籍如《吴兴诗话》、乾隆《宝坻县志》《蒲溪吟社三家诗抄》《丹橘林诗》《南华山房诗钞》中皆有沈德潜集外诗文的存留。现标点整理如下,并略作考述。  相似文献   

11.
月泉吟社是规模最大,诗作最丰富的南宋遗民诗社,对月泉吟社竞赛诗作进行重新排名,是王士祯最重要的评诗活动。由于王士祯本人并未明说缘由,重新排名之举引起后人诸多的猜测。王士祯重新排名的原因既有家世的影响,也受"神韵说"诗学观的影响,还缘于王士祯本人对月泉吟社"去时文气习"革新理念的认可。对月泉吟社重新排名体现了王士祯强烈的领袖意识和革新思想,也暗合了他选诗实践的精神,具有一定的诗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蒲溪吟社是清朝乾隆年间山西高平的一个文学社团,代表作家有苗令琮、张又华、张承纶等,他们创作的诗歌由司昌龄整理辑录为《蒲溪吟社三家诗钞》。蒲溪吟社诗人的作品呈现“格高韵远”的特色,是迥异于江南文风的“西北之文”的代表。诗作受到著名诗人沈德潜的激赏,并得到其弟子顾诒禄的点评推扬,从而在当时诗坛获得广泛赞誉。蒲溪吟社诗人与沈德潜、顾诒禄的诗文交谊,亦呈现出清代中叶南北方诗学交融互进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史料的搜集与研究,采用归纳、分析等方法,从社会生活史、文化史、演剧史诸角度,探讨晚明文人园林观演剧活动及其戏曲史意义,认为:晚明文人园林观演剧活动的兴盛是晚明戏曲繁荣的重要标志,体现了晚明文人特有的文化品位与审美追求.拍曲制乐、调教家伶、顾曲赏剧乃文人园林观演剧活动最常见的形式,文人园林社集或闲常的社交雅聚亦往往附带演戏唱曲.作为文人文化的具体表现,晚明文人颇为频繁的园林观演剧活动既是其生活情趣与艺术才华的显现,对于戏曲的发展亦有着丰富而广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复社和几社是明末两个文人社团,它们提倡通经致用,崇尚民族气节.其精神随郑成功在台湾建立明郑政权及复社、几社社员渡台而播迁台湾,并对台湾文教事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十一、辛亥革命前后的“鹿泉社”、“越社”、“聂社”、“螭阳诗文社”、“少年社”鹿泉社系嵊县骚人秀士的诗社组织,约成立于光绪末年,该社与以后成立的鹿山吟社总旨相同,参加者有商慈宝等+四人。商宝慈(1845——1931年),字子峨,嵊县城关人。年十六七即好吟咏,为先师王芝生称许,壮年结鹿泉社,民国以后又结鹿山吟  相似文献   

16.
文学社群传世文本主要指社群成员的集体创作集,常被称为"社稿""社刻""社集"等。文学社群传世文本体现了社群共同的文学宗旨,表现了社群文人的集体创作倾向。当然,时代不同,文学社群传世文本所表现出的文学特点也不尽相同。就明代来说,初年社稿把文学引向模拟一途,中叶以后,文坛文柄下移导致极强的社群门户之争,社群传世文本代表了本社的创作理念和成就,并作为社群交流的重要媒介参与文坛论争,而那些怡老诗社社稿表现出无意竞争的"自然适性"特征。明代末年文社大量兴起,坊社为了盈利而延请文社选家选评八股文,导致以刊登时文为主要内容的社稿泛滥,对文坛产生不良影响;但那些诗文集社稿却发挥了振起一代文学之功能。总的来看,明代文学社群传世文本反映了一代文学之风会,而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应当引起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17.
方以智与桐城泽社考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以智为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大学者之一,成就卓著。他早年于家乡桐城曾结泽社,具有文人社团性质,但今人对此知之不多。泽社之成立不迟于崇祯元年(1628年),方以智与社友课读其间以应举业,并进行文学活动,长达七年之久;泽社的社课为方以智的文学及学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泽社为明代文人结社的缩影。  相似文献   

18.
俞樾是清末的朴学大师,精于古籍,也是清代最后一位考证大家。在华日本人当时最尊崇、钦佩他的是岸田吟香。此人不仅经商,曾在上海开设“乐善堂”经营贸易。也是汉学造诣颇高的文人。吟香将日本出版的江户时代大量诗文集带到中国来,呈交俞樾先生,并乞予审阅评价。俞樾不以学府劳劳为介,欣然接受了。他从五百多人的诗文集中,就百五十人的诗作选诗计五千余首,更将各家经历、治学源流等附评介于后,总共订成《东瀛诗选》四十卷。时在明治十五年(光绪八年)秋至翌年春,前后凡七阅月。脱手之快可以想像,俞樾在终卷付刊时说:“海内外习俗虽异,文字则同。余谬以虚名播海外,遂得假铅椠之事。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们柳亚子纪念馆得到了叶楚伧庚申年12月19日在广州六榕寺的一首“寿苏诗”。此诗《叶楚怆诗文集》未收,今抄录如下: 东坡生日,南社同人集六榕寺。用石禅韵,率呈同社诸子。 放歌昔作铜楚语,生日今招玉局魂。 石上姓名犹谪吏,塚中狸鼠渐成村。 文人片语能亡国?通鉴千秋苦覆盆。 除却逃禅无解法,又留微翳是春痕。 社末叶楚伧初稿  相似文献   

20.
关于《鲸背吟集》的作者、版本和创作因缘,学界颇有争议,但根据赵孟頫《〈翠寒集〉序》、《说郛》本《鲸背吟集》等有关文献资料,可以考定《鲸背吟集》的作者朱晞颜就是元代诗人宋无,其创作因缘是宋无参与漕运的航海经历。《鲸背吟集》最早以专题诗集的形式对元代海运进行全景式的艺术再现,洋溢着积极无畏的开拓精神和浪漫奔放的海洋情怀,堪称元代海运和海洋文化的诗意百科。《鲸背吟集》将海运途中"所历海洋山岛,与夫风物所闻,舟航所见,各成诗一首",全部33首诗"皆航海之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航海诗集、第一部海洋诗歌专集,也是《四库全书》集部唯一具有海洋诗歌专集性质的作品,在中国海洋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