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指称问题在语言哲学中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地位,它所关注的基本问题是语词如何与对象相关。同语"N1is N2"的N2具有双重指称,它既可以指称其本身而获得字面意义,也可以指称以其自身作为原型成员的临时范畴,这就需要语言哲学的指称理论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但以客观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描述指称论和历史因果指称论在解释双重指称现象方面力不从心。塞尔的意向性理论则是从客观主义哲学到体验哲学的过渡,在体验哲学的框架内,结合认知主体的体验和认知因素,可找到诠释同语双重指称的实现及其意指关系调整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的有效路径。研究表明,人类凭借自己的身体与世界互动,形成了各种原型范畴知识网络,原型和临时范畴的构建就是双重指称现象存在的经验基础。同时,人类具有随身而来,且经后天强化的转喻能力,这可以视为双重指称的实现和第二级意义调整的具身基础。  相似文献   

2.
类指句基于认知主体对客观存在的主观体验,对一类事物的某种属性进行概括性描述。结合体验哲学理论和概念转喻理论,对类指句的体验哲学基础及认知理据进行研究发现:(1)类指思维具有体验性、无意识性和转喻性;(2)类指句的认知推理主要体现在“类”与“例”之间的转喻映射关系,可将类指句分为“类代例”“例代类”“类代例和例代类叠加”三种转喻模型;(3)类指句中反例的存在是转喻思维的结果。从体验哲学及认知语言学视角研究类指句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尝试,意义在于为指称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外一些学者主要从概念邻近性角度对指称转喻进行认知研究.这种认知转喻观是从认知角度对传统空间邻近性转喻观研究的拓展.但在认知框架下的概念邻近性转喻观研究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认知域概念模糊、概念邻近性的理解含混、影响常规转喻和新奇转喻形成的因素未加以探讨等.从认知图式角度并结合一些非语言因素对指称转喻进行研究,可以为指称转喻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国内知识产权评价的研究进展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知识产权评价研究主要围绕"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展开,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该领域在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认知偏差,对于知识产权评价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运用形成了明显的影响和制约。从研究现状与现实需求的角度看,我国知识产权评价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征,即研究内容的整合化趋向、研究重心转向管理绩效评价、评价方法趋向于质化与量化相结合、研究视角更关切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5.
叙述语篇中的指称选择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指称距离,指称对象是否引起歧义,指称对象与话题焦点的关系。这三个因素归根结底可以从心理学方面得到解释。人类的记忆系统和认知特点决定了人类对指称选择的认知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6.
语境是巴赫金超语言学和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语用学之语境,其主要因素如言语主体、场合(时间和地点)、话题,以及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等,都是围绕话主这一核心而展开的,仅仅是话语展开的背景因素。而超语言学的语境,则不仅是话语展开的背景因素,而且是话语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动力因素,因此语境成为一个充满张力的话语场,所以巴赫金给语境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旅游活动中各相关主体"失信于民"的现象频频出现。根据在旅游活动中扮演角色及功能的差异,旅游活动参与者可划分为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中介三大群体。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来分析,主客体及中介之间及主客体内部存在五种信任关系。影响各群体间信任关系的因素很多,总体说来可以分为旅游者个人因素、旅游中介因素、旅游目的地形象和市场声誉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几类。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维护与重建信任关系:(1)媒体要注重舆论导向功能;(2)旅游中介信息公开化;(3)奖惩激励约束与法制手段相结合;(4)社会文化的构建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中国翻译界已经开始对翻译的认知研究引起重视,目前的此类研究比较零散而缺乏对其研究框架的系统构建。结合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提出翻译的认知研究可遵循信息加工范式和生态学范式,并论述了两个范式下可用于翻译认知研究的具体方法。在对信息加工范式与翻译认知研究的内涵和关系进行分析后,提出此范式下的翻译认知研究可以从三个方向展开,即对照实验、自我报告和计算机模拟与人工智能;在对生态学范式与翻译认知研究的内涵与关系进行分析后,提出此范式下的翻译认知研究也可以从三个方向展开,即自然观察、多因素实验设计和个案研究。最后,提出只有将信息加工的翻译认知研究范式和生态学翻译认知研究范式相结合,才能构建更为科学和完整的翻译认知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9.
框架理论对第三人称代词深层回指的解释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篇指称理论不仅满足于描写指称词语在语篇内的具体所指,还要揭示听/读者在理解指称关系时所依赖的认知结构和心理过程。这一过程是建立心理表征的心智过程,因此指称关系的内涵应包含心理表征结构中的相关信息。构建认知框架在理解第三人称代词深层回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指称功能是话语表达的一项基本功能。指称语的选择是动态的心理推理过程。从语篇视角研究指称现象,可以激活指称语的实体,尤其是对违背或偏离话语线性规律的指称歧义现象进行认知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