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彭鹏 《唐都学刊》2010,26(5):74-78
"心"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之一,其与性、道、命、理等范畴一起,构成了一种包含本体论、工夫论和境界论在内的完整的体验式形而上学思想体系,可以称之为中国心文化。心文化将"心"分为"道心"和"人心"两个基本的层面,并试图通过"内求于心"的直觉内省式工夫达到"人心返道心"、"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心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而且对西方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李艳 《唐都学刊》2011,27(5):110-112
古代的蔬菜是农史、饮食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以《说文解字.艸部》所收"藜"、"莱"、"藋"为例,单看解释,三字之间并无直接的联系。而通过考察可知,"藜"是古人常食较粗劣的野菜,"莱"为藜的别称。"藋"与"藜"同类,其"灰藋"一词得名之由是因其叶背面灰白且植株高大,并非因"枝叶翘趯"而名。"灰藋"后世方言音变也称"灰涤"、"灰条"。  相似文献   

3.
2006年以来,中国的"稀土新政"引发了全球对稀土的关注,开辟新的稀土生产点和供应链成为全球性问题。除欧盟、俄罗斯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外,日本政府不仅明确了稀土的国家战略储备矿产地位,而且确立了稀土保障制度四大支柱。美国政府则对1998年停止执行的国家稀土战略储备制度进行了检讨,并宣布从2012年起恢复国内稀土开采,同时拓展中国以外的稀土供给渠道。而中国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则需要解决无序开采、环境破坏和出口定价权丧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在内容上是"国际"的,在形式上却是"一国"的。基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可以解读为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其形式表现为"中国特色"、"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等;在内容上则表现为社会主义的经济、社会主义的政治、社会主义的文化等方面。我们应当在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好。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两家都以"道"作为追求和向往的对象。所不同的是,前者之"道"为"天道"和"先王之道"的结合,是一种典型的尊天明神的"神道设教"信仰;后者之"道"则表现出对现实的超越性,是一种典型的形而上学的理想。但二者所崇之"道",都具有"言说"的性质和特点。"道"体现于社会,则表现出了对理想社会的回归:老子的"小国寡民"与孔子的"大同社会"似无本质区别。而对于这种理想社会的治理,孔、老都主张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和策略。二者的主要不同在于对待"礼"的态度:儒要奉礼,道要毁礼。
Abstract:
In the Spring-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Confucians and scholars of Tao all regard"Tao" as the ultimate goal,which they are seeking and longing for.However,the former’s "Tao" is a combination of "Heaven’s Way" and "Deceased Kings’ Way",which is a typical faith of respect for the God of the "religious teaching" while the latter’s "Tao" shows something beyond the reality,which is a typical metaphysical ideal.Nevertheless,the "Tao" that they both worship has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eech".The "Tao" that is reflected in the society shows a return to an ideal society: "a small country with a few inhabitants"of Lao Tzu and "utopia" of Confucius seem to have no difference in essence.As for governance of the ideal society,Confucius and Lao Tzu both advocate the attitude and strategy of "ruling by inactivity".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chools is their attitude toward "ritual":Confucians respect and try to keep the ritual,while scholars of Tao prefer to destroy it.  相似文献   

6.
佟斐 《社科纵横》2012,(9):124-126
中国文化"走出去"看似一个文化战略,实则一个经济战略,更是一个政治战略,从政治视角分析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意义,是客观审视和理性探求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现实成效与未来发展的重要前提。随着文化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竞争愈益激烈,中国文化"走出去"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塑造中国和平发展的良好国际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也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外学者围绕中国"制度特色"的基本定位、核心内容、特点优势等问题对中国"制度特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对中国制度特色的属性问题、中国制度框架中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结合问题、中国民主政治道路问题以及中国制度特色与"普世价值"等问题的认识上存在广泛的争论。梳理和分析国外学者的研究观点有助于我们以多重向度把握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全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告朔"礼仪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对中日古典文献史料的考证,深入探讨和考证了"告朔"礼仪在中国的产生、发展的变化轨迹,同时通过对中国《论语》等古典文献史料的考证,对比日本《续日本纪》等古典文献,试图探讨中国"告朔"礼仪传入日本的方式、途径、日本"告朔"礼仪的变化以及其变化的实质和深刻内涵。并通过对日本"告朔"礼仪同中国"告朔"礼仪的不同,来进一步探讨了日本"告朔"礼仪变化中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9.
英语世界唐诗专题译、论著通考黄鸣奋[作者按]唐诗在以英语为交际手段的文化圈(即"英语世界")的传播,可以追溯到英国人S.詹宁斯(1707~1787)之译作。从那时以来的200余年里,作为中国文化瑰宝的唐诗以其形力吸引了众多的西方中国学家,海内外华人学...  相似文献   

10.
刘晓枫 《唐都学刊》2010,26(5):120-122
中国山水画自发轫之初即强调"畅神"、"卧游"、"怡情悦性"。画家写其"胸中丘壑",本身犹如一位"造物主"。"布置"一词不仅指"经营位置"、"置陈布势",还关涉到中国画创作的方方面面。它与西方风景画"构图"的含义大不相同,无论从创作动机、创作方法以至媒介载体都有很大的差异。中国山水画源自于现实"师造化"之实景,追求的却是"中得心源"之"虚境"。是在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既是在"造景",也是在"造境"。中国山水画的意趣尽在其中。  相似文献   

11.
朱淑华 《社科纵横》2011,(9):105-107
学者们对"彼、夫"与"其、之"的界定众说纷纭,本文把指称人、物和情况等,并且起连接功能的词视为指示代词,在此基础上考察上古9部传世文献,得出"彼"对举出现时,当句中"彼"与"此""是"对举,无论其出于何种句法位置,"彼"为指示代词;"彼"单独出现时,"彼"处于宾语位置,指称处所的情况(多为虚拟处所),"彼"为指示代词;"彼"处于定语位置,"彼"为指示代词";彼其"格式中,当"其"后除名词外,还有对该名词论述的谓词性成分,"彼"为指示代词。  相似文献   

12.
孟长勇 《唐都学刊》2011,27(1):74-78
中亚五国居亚州腹部。其中哈、吉、塔与中国接壤,乌、土为中国近邻。中亚五国与中、俄同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共同签订有《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亚在19世纪前由俄国所辖,进入20世纪归苏联管辖。该地区汉学研究与俄、苏一样,经历了对中国"亲近"、"冷淡"、"汉语热"的阶段。18世纪始,俄国汉学确立和发展。进入20世纪,苏联"新汉学"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而形成、壮大和繁荣。先后有罗索欣、比丘林、瓦西里耶夫、阿列克谢耶夫、齐赫文斯基、李福清等在汉学研究上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苏联解体后,中亚哈、吉、乌东方学研究所对境内华人社群东干族以及当代中国的研究都十分重视和深入。在"汉语热"的今天,与中国合作建设孔子学院,促使汉语教学与"中国学"的研究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董卿  赵琳  贾瑞君 《东西南北》2011,(16):16-19
眼下,毫无疑问,"瓦良格"是中国民间和官方的一个绝对热词。它吸引了众多中国人的关注,这份关注凝聚了亿万中国人对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发自内心的期盼。从1988年下水至今,瓦良格号已经历整整22年的风风雨雨,其曲折的经历也成为中国数十年寻求航母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4.
吴相松 《社科纵横》2012,(8):176-178
"北京残奥会"给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及精神遗产,对中国残疾人事业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将"the Paralympics"译成"残奥会",在中国人思想中产生了许多混淆。本文通过对"残奥会"的历史及"Paralympics"词源的追溯及分析,指出"the Paralympics"应该改译成"帕运会"。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经历了一个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十六大将党的思想路线完整地表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将其核心内容概括为"求真务实"。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雄辩地证明:这一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成功运用和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邹满星 《唐都学刊》2010,26(6):26-28
佛教艺术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艺术,对中国古代人物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与中原文化的相互融合中,中国古代人物造像经历了"秀骨清像"、"面短而艳"的不同阶段,最终形成了大唐"曲眉丰颊"的造像样式,确立了中国式的佛像风格和民族绘画格式。  相似文献   

17.
王宝坤 《唐都学刊》2012,28(4):38-41
"身教"是中国古代僧才培养中重要的教育形式,是中国佛教教育的精髓。"身教"教育理念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儒、道、释三家思想中都有关于"身教"的论述。在当前佛教僧才培养方面,继承"身教"的传统教育理念,并不断创新,是僧才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但既然是"身教",意义的表达就相对深隐,所以,"身教"内涵及其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想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刚 《创新》2010,4(3):17-20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性质、时代主题、时代特征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现时代性。"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思想精髓,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发展着的时代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系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威胁论"在日本的盛行,既有美国的影响,同时也是他者情结的真实反映。日本散播"中国威胁论"的实质在于威胁中国,把中国视为潜在的竞争对手。然而,真正威胁日本的不是中国,恰恰是日本本身。对于中国来讲,则可以利用日本的他者情结来改善两国关系,进一步印证"中国威胁论"的论调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20.
谭中 《南亚研究》2011,(4):146-155
英文字"empathy"就是中国传统的"恕道"。泰戈尔象征印度对中国表达"恕道"的最高典范。尼赫鲁的《印度的发现》与尼勒卡尼新书在探讨印度时都不自觉地拿中国来陪衬,也是中印"恕道"的表现。不过后者对"人口红利"理论的探讨很深刻,但对中国的了解肤浅,甚至有所误解。中印两国应加强恕道,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