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彦臣  李昕亮 《学术交流》2006,(11):190-192
我国的砚文化源远流长,自新石器时代开始,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松花石砚作为清代宫廷的“御砚”,备受清代帝王们的喜爱,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嘉德2014秋季拍卖会“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将推出中国拍卖史上首个大型王铎精品书画专场——“王铎的笔底毫端”.本场集纳王铎书法精品20件,其中包括11帧扇面、8件书画立轴和1件自书诗长卷. 20件流传有绪的佳作,包含大量珍贵的历史信息和艺术价值,能够梳理王铎书法艺术风貌,并且对王铎的生平交游、帖学成就、自作诗文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本专场的推出,无疑将促进王铎书法艺术研究的深入,也将有力呼应和提升书法收藏的市场表现.  相似文献   

3.
正6月8日下午,北京保利201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8天60个专场成功落下帷幕,总成交额27.8亿元,连续第12次在国内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中列成交额榜首。其中成交价(5577.5万元)最高的拍品是齐白石《花鸟四屏》,成交价超过人民币1000万元的拍品有35件,超过500万元的拍品115件。近现代书画推出15个专场,总成交额逾10亿元。市场对大师名家保持着极高的收藏热度,傅抱石画赠好友徐平羽先生的《二湘图》以3507万元成交,第二届"黄胄美术基金会推荐专场"黄胄代表作《套马图》以3795万元成交,"张  相似文献   

4.
《东西南北》2012,(3):10-10
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国收藏史上,曾出现过三次全国性的“收藏热”,它们分别发生在北宋未年、康熙年间和清未民初。这三次“收藏热”的共同特点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以收藏为乐:伪造的艺术品、工艺品花样翻新.并能以假乱真;市场上古玩、书画交易频繁:研究成果不断问世,鉴赏水平较高。因此有人说,如果以此来衡量,中国正处于第四次收藏高潮。  相似文献   

5.
在郭老的眼中,那些神秘的建筑、遗址就像家中失散多年的亲人,他不仅要找到它们、保护它们,更要留住它们。走进郭老的家,扑面而来的是古色古香的文化气息,棕红色的地板,墙壁悬挂着充满历史气息的挂件,靠近窗角的老式钢琴……“这是我收藏的清代储钱罐,架子上的都是全国各地收集而来的木雕。”郭老一一介绍着自己的宝贝。  相似文献   

6.
正电影打动人心,而原版电影海报又是另一门艺术,盛载着时代回忆,值得细意欣赏及收藏。日前,苏富比推出原版电影海报网上专场,向藏家呈献银幕精品。此次网拍汇集了电影史上的诸多经典之作,在拍前就备受关注,其中星球大战系列、迪士尼系列以及邦德系列电影海报,更是吸睛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八十年代,上海掀一股新浪潮——收藏热。据1987年1月30日《新民晚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收藏爱好者在本市有十万人,收藏门类超过百种。”民间私人收藏热已经成为上海市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经过调查,我认为它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8.
李净 《东西南北》2014,(6):22-23
“那谁是您心里的收藏大家”?  相似文献   

9.
许结 《浙江学刊》2003,(6):110-118
汤稼堂指导编纂并审定的《律赋衡裁》刊刻于清乾隆 2 5年 ,是清代重要的律赋选本 ,其中汤氏撰写的“例言”8则及“余论”48则 ,尤为清代学者引录的律赋学文献 ,然因汤氏文名不显与兹书流传未广 ,有关《律赋衡裁》与汤稼堂对赋学研究的贡献 ,至今隐而未彰。考察汤氏《律赋衡裁》的理论贡献 ,要有数端 :一是律赋史观的确立 ;二是律赋“尊唐”艺术观的初成 ;三是以句法为中心的律赋批评体系的建构 ;四是书中余论部分为目前所见清代最早的赋话形式。而观其对清代律赋学的影响 ,又突出表现在两方面 ,即首开独立的律赋批评以及其“尊唐”艺术观启导清代律赋批评之重要路向。  相似文献   

10.
做外贸的民营企业家陈先生,上世纪90年代生意很好,资产已有几个亿。他1O年前开始收藏瓷器,这些年,外贸生意不太景气,瓷器倒是不停涨。去年,他拿出一牛瓷器拍卖,拍得百万元高价。“搞收藏是一举两得的事,”他对记者说,“在圈子里显得有文化品位,还是一笔投资。”商圈里的这种“文化热”,如今的。温度”正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1.
陈光 《社科纵横》2023,(1):106-113
“学以求心得”是章学诚构建学术价值观的理论观念,主要有两方面的内涵。其一是学者选择治学之路的价值标准,以“性情论”为主;其二是学者治学方法的价值判断,肯定学者会心独得的学术价值。章学诚吸收宋儒,尤其是朱子、陆、王的诸多观点,因此“学以求心得”是宋学与清代汉学经章氏调和后的理论融合的产物。它在价值观层面对清代汉学提出了挑战,亦丰富了清代儒学的学术价值标准。更为重要的是,“学以求心得”学术观念的提出,体现出章氏“不趋于时风”的学术追求与“不耽于毁誉”的学术勇气。  相似文献   

12.
盛世说收藏     
《东西南北》2012,(22):30-30
现今,越来越多的人期待通过收藏保值升值,也期待通过收藏丰富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增加生活的乐趣。据了解,目前全国有在册的各级收藏家协会会员、收藏人员十余万人,收藏爱好者则有八千多万之巨,这还不包括那些偶尔为之的“散兵游勇”与刚踏入此行列或准备踏入此行列的人员,这是一支极为庞大的队伍。  相似文献   

13.
清代旗人封爵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的爵位封赠作为一代制度始创于天命年间 ,由于清初爵位封授、晋升与清代开基立业相攸关 ,因而在清初较长时间内存在着武职、封爵混一局面。爵位本身拥有的特权和旗人重爵传统在清初政治生活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清代旗人在爵位封赠过程中所享受的“特殊”待遇成为清代历朝相沿的法则  相似文献   

14.
正北京匡时2016精品拍卖会共推出包括"精品书画专场"、"百年遗墨——二十世纪名人书法专场"、"扇画小品专场"、"近现代及当代书画专场"、"古代书画专场"在内的五大专场,近千件拍品联袂呈,为新老藏家奉献一场清新明雅艺术之旅。"精品书画专场"甄选佳作近五十  相似文献   

15.
北京匡时2016年夏季拍卖会启动,包括"直心道场"——五台山人藏珍、"阁尚"——精品书画专场、"百年遗墨"——20世纪名人书法专场、近现代书画专场、扇画小品专场、古代书画专场在内的6大专场、800余件作品集中亮相。  相似文献   

16.
清代“肌理说”诗论概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前人研究清代翁方纲“肌理说”的基础上力图对其诗学理论进行一次梳理,从该诗论的基本概念入手,层层剖析,分析了广义的“肌理”既包括“文理”,也包括“义理”,论述了二者的具体内容、关系和要求,以及由此产生的“诗法论”,并从文学史观的角度,对翁氏诗论和清代另三家诗论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认为“肌理说”在逻辑上为传统诗论的发展打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17.
清代乾隆后期 ,延至嘉庆初年 ,封建王朝的体制弊端、“古稀天子”的倦政庇护和文武同僚的阿附沉默 ,客观上纵容、助长了权臣和贪财枉法 ,蠹国病民 ,使他成为清代乃至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大贪官。  相似文献   

18.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历史学家 ,其史学理论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章学诚的史学观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经世”、“明道”到主体史观的思想演进过程 ,以及由“史意”而“史评”而“史学”的主体意识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正> 清代是中国人口长足增长的时期。但在清代二百六十余年间,北京地区各州县人口,增长却一直极为缓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满洲贵族定都北京之后,在迁移大量旗人于京师的同时,还迁来了大量供役使的旗下人口(奴仆)于京畿五百里内,圈占土地,建立旗庄,与土著汉人杂处。地处近畿的北京地区各州县是当时接受这些“东北移民”的重点地区。因此探讨清代北京地区州县人口的变迁过程和规律,进而确定清初各州县接受“东北移民”的数量,才能解决长期悬而未决的清初畿辅地区容纳的“东北移民”数量问题。清代,属于今北京地区的州县有大兴、宛平、通州、房山、昌平州、平谷、密云、顺义、怀柔、延庆州、良乡等十一个。①本文即以这十一个州县的人口为讨论对象。  相似文献   

20.
浙人对经学的研究在宋元以来,不绝如缕,大凡著名学者都通此学问。进入清代之后,经学研究的风气达到极盛,出现了所谓“汉学”思潮,即主张以训诂名物考据的方法治经,推崇汉儒经说,反对宋明以来以义理说经的风气。这股思潮在乾嘉时期风靡整个学术界。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清学(主要指汉学)之发祥地及根据地本在江浙。”又说:汉学“最后之壁垒”亦在浙江。汉学思潮在浙江极富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