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林木 《社会》1990,(11)
1990年元旦和春节期间,大连市遇到风,雨、雪交加的恶劣天气。许多高压线路发生故障。一支突击小分队始终奋战在抢修第一线。他们为了抢在时间前面。有时竟高空作业7个多小时,连饭都是用绳子吊上去伴着风、雪吃的。他们经受住了一个又一个考验,为千家万户拨亮了一盏又一盏明灯。  相似文献   

2.
吃龙虾     
去年秋天,我和几位老友在一起聊天,谈到当前社会上一些富裕起来的人赶时髦,吃、喝、玩、乐无所不用其极。高开支、高消费,实在令人瞠目。特别是在吃上,什么鲍鱼、燕窝、鲨鱼翅,鹿肉、熊  相似文献   

3.
正苏东坡,爱吃,懂吃,会吃,一生写了近50首跟吃有关的诗,相当于近50集《舌尖上的宋朝》。春天来了,你一定会想起这首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的作品。其实,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美好的春光,也暴露了苏东坡是个神级吃货。其实他想表达的意思就是:春天来了,桃花开了,有桃子吃了!鸭子也能吃了!哎呀,满地的竹笋,又有好多河豚,都能吃啦!好吃好吃,真开心啊!  相似文献   

4.
什么地方的人最能吃?答曰:上海人。飞鸽走兔.上海人说吃;淡羹稀粥,上海人说吃;琼浆玉液,上海人还说吃;就连吞云吐雾,上海人也说是吃。对水里、陆上、空中之物,上海人皆能“遍吃”之,上海人J瓦纳百川的灶神,由此也见一班。北方人眼里,吃、喝、吸绝对没渭分明,什么该“吃”,何时说“喝”,哪儿用“吸”,绝不允“吃”一统天下。上海人不管那么多,凡通过嘴进去都是“吃”。至于上海话的“吃批评”、“吃红灯”,足以令北方人瞠目结舌,有回莫群。上海话的“吃”神通广大,其实是对古人“吃”的保留。古汉语里,“吃”确能身兼…  相似文献   

5.
天凉好个汤     
印象中上海人最是讲究食疗.滋补养生的汤煲特别多.选料,配料.熬制.细到这个和那个如何搭配.分量多少,用什么锅子,煲多长时间。这样一例汤煲好.怎么也要十几个小时。  相似文献   

6.
金丝玉燕     
燕窝来自金丝燕的津液,常有人说,看不出来,燕子的口水还可以卖那么贵。《随园食单》中说:"此物至清,不可以油腻杂之:此物至文,不可以武物串之","以柔配柔,以清配清",那般清柔的燕窝似与那般浓艳而惨烈的筑、摘过程相背。古人既有唾珠咳玉之说,燕窝则是"一口唾液一口金",夏日补品之TOP,燕窝位居其首。一瓣瓣莲样的燕窝被噙在口中时,被燕子吻过的珠玉之感,如同一场恋爱,从惊心动魄的过往变成传奇。  相似文献   

7.
其一,模糊、泛化的规范、制度。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或一个未经考证的时间,中国人聚集于餐桌的传统从家庭中大方面又疯狂地走了出来,为公、吃公、公吃的聚众吃一顿成为时尚,而且屡禁不止个人惊讶。其实,这一时尚是顺理成章的。首先,一杯清茶的方式无论从文化背景或行为模式都不现实;当今许多人也认为必要的公款吃喝还是可以吃的。但问题是哪些是必要、应该去吃;哪些又是不必要、不应该去吃,至今也没有任何地方有清楚的规范。其次,世界上许多国家铭有不同形式限制政府官员经济开支的规定,甚至部长、总统为国家宴请客人的费用也受到…  相似文献   

8.
毛利 《东西南北》2009,(10):38-38
基本上我很难理解小三这种生物。《其实我不懂他的心》中,斯嘉丽爱上个已婚男,当时她不觉得有问题,跟人打得火热。等她躲在男人办公室里听到他如何跟老婆甜言蜜语,才觉得像吃了个苍蝇那么恶心。你看,做小三总避免不了接触一个虚拟猥琐的男人,一边跟你亲吻,一边对着电话说:“老婆我晚点回家,爱你。”这怎么能受得了?但奇怪的是,这些年来小三队伍不减反增,跟我国GDP一样,噌噌往上涨,  相似文献   

9.
夏日里,啤酒街才真正达到了高潮,开怀畅饮、快意淋漓是这里的主旋律。然而真正懂生活的人,并不只求一醉方休,他们喝酒要讲究气氛和环境格调,美食也要讲究滋补身体。  相似文献   

10.
游免津 《东西南北》2011,(20):47-49
2011年,盛极一时的“血燕”神话,突然幻灭。浙江省工商局抽检发现,三万多盏血燕亚硝酸盐含量超标,最高超标350倍,血燕产品不合格率高100%,燕窝行业几遭覆巢之祸。广东的“鹰皇”、“正基”,厦门的“燕之屋”、北京“庆和堂”与杭州的“李宝赢堂”等知名品牌,无一幸免。包括李宝赢堂和燕之屋在内的多家公司证实,“血燕在全国范围下架,不再销售”。  相似文献   

11.
治小气     
同事大刘在单位是出了名的铁公鸡,因而人缘很差。我呢,脾气随和,人缘还不错。没处去的大刘,经常跑到我的单身寝室来玩。说是找我下棋,其实“棋翁之意不在棋,在乎蹭饭之间也”!几轮棋战罢,肚中饥饿,大刘也不计较,我这儿有啥他吃啥,就算是剩馒头就咸菜,他也吃得津津有味。一次两次我也认了,然一月之内他三番五次来吃白食那可不行。我得想个法子让他也做一回冤大头。  相似文献   

12.
不宜空腹晨练其实大家都知道,空腹晨练对自己的身体不好,所以早上起来可以适当吃点东西然后再去晨练。例如可以煮个鸡蛋,或者喝点粥之类的。适度运动不要逞强,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个非常重要,每天晨练坚持一项自己喜欢的就好,这样晨练才有效果而且有乐趣,一些老人家什么东西都想学,这个反而不好,晨练本来就是稍微的锻炼一下,出点小汗即可,并不是像运动员那样在运动场  相似文献   

13.
新知     
正究竟要吃多少隔夜菜才致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亚硝酸盐开始和"致癌"、"超标"等词汇捆绑出现。"隔夜菜吃了会致癌"这一说法也已深入人心,对于很多求真务实的人来说,也确实做过实验来验证它。比如曾经有个非常火的关于隔夜菜中"亚硝酸盐超标"的实验报导。来自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将炒青菜、韭菜炒蛋、  相似文献   

14.
人们大都喜欢吃蛋糕上的糖霜(奶油),英文成语icing on the cake有"锦上添花"之意,因为蛋糕好吃,糖霜也好吃,两种好东西凑在一起,自然喜悦倍增。"蛋糕都有个性,就像脸一样。西班牙蛋糕是虚有其表的禁欲主义者,一沾牙就碎成粉。希腊蛋糕腻得像盏小油灯,压一下就冒  相似文献   

15.
立新 《东西南北》2010,(7):37-37
来莫斯科出差已经两个月了,一个周末的晚上,我去了西郊的朋友那里坐坐,两人一聊就到了深夜,吃了夜宵喝了点儿酒我才离开。  相似文献   

16.
编辑部故事     
《东西南北》2008,(9):79-79
大清早的,小庞低垂着头,无精打彩地走进办公室。原来昨晚小庞回家时遇见了两个女孩,她们怯怯地对她说:"姐,我们是外地的,来找同学,可没找到,钱也用完了,您能给我们几块钱吃碗面吗?"小庞想也没想就掏钱,结果只掏出了五块钱,这才想起,中午逛商场时钱都花光了。小庞的脸一下子红了,不好意思地轻声说:"就这些了,不够你们吃两碗面的,但买两个面包还是可以的。"然后落荒而逃。可回到了家,她的心也不安宁:他们能吃饱吗?今晚住  相似文献   

17.
"如果他是我的维生素,你就是我的阿司匹林。"这句话貌似师太亦舒所说,经典。维生素(维他命)是都市男人女人们谈的另一种恋爱。忙得差点连天花板都是脚印,三餐也只有草草对付。因为亦舒还有一句"生命就是腐烂",富含维生素的各种美食太容易被我们浪费掉,才要认真地,在对的时间,趁着新鲜,把在食物中摄取不足的维生素,简而化之,用替代品——各种维生素片大把大把地吃掉。获取健康变得如此直接和容易,感谢维A保护了视力,感谢维D维护了骨骼健康……但维生素到底应该怎么吃,什么时间吃,才不至于也被莫名浪费呢?  相似文献   

18.
俺上有老,下有小,却没什么劳动能力。公公婆婆瘫了多年。俺夫妻俩又都下了岗,孩子上初中,正是用钱的时候。吃低保对俺自己个来说是幸运的,但这些钱对这样一个家庭来说毕竟是太有限了。不是俺人心无足,这政策定出那么多杠杠,就那么几个级别。太不灵活了。和我吃一样低保的,小夫妻没什么负担,整天叫一帮人在家里打麻将,不劳动却过得比我们滋润,公平么?其实,我也想正正经经地干一份工作,多挣几个钱,过得更好一  相似文献   

19.
《东西南北》2011,(21):82-82
红枣性温味甘,含有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镁及丰富的维生素,此外还含有胡萝卜素等,营养十分丰富,民间有“天天吃红枣,一生不显老”之说。红枣不仅是人们喜爱的果品,也是一味滋补脾胃、养血安神、治病强身的良药。  相似文献   

20.
小镇上     
桥头我们觉得吴叔叔可以把声音再放大一点,镇上唯一的一家KTV里——其实也可以叫音乐茶座或者烧烤店,但分开叫不符合实际,就干脆合起来统称为"音乐茶座烧烤店"。我们私底下是这么喊的。来这儿消遣的都是山上的几个青年,老年人也有,他们老的喝茶吃东西,小的吃东西唱歌,把这家好不容易在外面流行到这儿的KTV搞得烟雾缭绕、满屋子麻辣味。我们当然就是吃烧烤啦。"小孩子唱什么歌!鬼叫鬼叫的!"他们就是这么跟我们说的。然后他们自己鬼叫鬼叫……好像说远了。再说回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