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吕春 《东西南北》2011,(3):48-50
提起贪官,人人深恶痛绝,为了严惩贪官,各国政府可谓绞尽脑汁。相对来说,中国香港是全世界最廉洁的城市之一。香港能取得反腐败的效果,廉政公署的确功不可没。而在香港廉政公署里,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撒手锏"——卧底,即派工作人员打入一些机构,或潜伏在犯罪嫌疑人身边搜集证据,令一些贪官防不胜防。  相似文献   

2.
刘静 《东西南北》2014,(14):37-37
这是一支遇到重大贪腐行为或者不容易调查取证的案件时,廉政公署才会动用的部队;根据历次行动的结果,只要他们参与,所检控案件判罪率100%,比廉署整体检控率高30%,可谓百发百中。今年是香港廉政公署成立40周年,影视作品对这支独立于警察、直接向特区行政长官报告的纪律部队多有报道,但它的"地下工作者"们卧底小组却鲜为人知。小组的全称为"线人处理及卧底行动小组",  相似文献   

3.
陈莹莹 《东西南北》2012,(10):50-50
从“贪贿之城”到“廉洁之都”,香港花了40年。 在整个链条中,有三个要点,第一是香港廉政公署吓称“廉署”)居于核心地位。《防止贿赂条例》赋予廉署极大的权力,其可以调查包括行政长官在内的所有公务员的贪腐行为。其次,廉署专员执法过程只需向行政长官一人负责、汇报工作。此举保证了案件办理的独立性。第三,廉署也会受到其他机构的监督,以保证其工作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行政学院刊物出版业务考察团于1995年12月12日至18日赴香港进行访问。在港期间,考察团访问了《大公报》、《文汇报》、三联书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以及香港廉政公署、香港越秀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在返穗途中,取道澳门,顺路访问了澳门羊城集团有限公司。考察团主要考察了上述新闻出版机构的编辑、出版、发行、经营业务情况,同时与这些机构的负责人探讨了相互之间建立业务交流关系以及向香港、澳门推介《探求》杂志的可行性及有关途径。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8,(12):1-5
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造经验、总结经验、积累经验、运用经验的历史。总结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经验,主要有五条,一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二是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三是始终坚持循序渐进,四是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五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6.
约翰·杜威的经验观不同于近代英国经验论的经验观。他不是把经验理解为认识论意义上的感觉经验,而是在人类历史、文化、生活的意义上把经验理解为人类作用于自然的实践力量。在他看来,经验的基础在于人与环境的相互交融和相互作用,经验作为自然的转换力量是人类深入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和结果。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经验由于与经验方法的内在统一性使自身获得了增长和丰富。因而,经验就是人的生活和实践,经验的丰富就是人生活的拓展和深入。在这种经验自然主义的基础上,杜威批判了传统哲学的二元论和理智主义,认为真正的哲学研究必须回归于生活经验,承担起促进经验生长、丰富人生意义的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经验?这是我们研究“怎样看待经验”这个问题所必须回答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唯心主义和辯证唯物主义的回答,是截然不同的。唯心主义认为,经验是由“心”产生的,是人的內心体验,整个世界都是人的“经验要素”的“复合”。辯证唯物主义认为,经验是在人们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是客观事物及其过程的反映。“经验”这个概念可以包含两种意义:一种是指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的关于  相似文献   

8.
朱海就 《浙江学刊》2008,64(3):151-157
经验实证主义方法包括证明和证伪,以均衡和基数效用论为理论前提.支持经验实证主义的理由是理论需要经验的验证,而反对者认为证伪方法的可靠性值得怀疑,且现实性缺失.本文进一步指出经验实证主义方法的问题是不切实际的人类行为假设,忽视了对人真实行为的考察以及应被用来检验理论的经验与现实经验之问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杜威的审美经验理论是其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整个哲学体系中处干极为重要的地位.杜威发现,审美因素在元经验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一种指引作用,它使经验获得了一种内在的张力,发展成为具有开启性的艺术经验,这种经验已经不仅仅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经验,而是涉及了人类生存实践的维度.杜威的审美经验论因此超越了传统形而上学的二元论案臼,使审美的超越性与日常经验、生活实践重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李鹏 《学术交流》2003,(11):160-163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上典型的情绪化作家,他的艺术创作以伤感忧郁的浪漫风格为人所瞩目。童年经验对一个人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于郁达夫来说,童年经验尤其是对于爱的缺失和贫穷两方面的童年创伤经验,影响了他人格气质的形成,并成为他艺术创作的重要动因,同时也是其艺术创作魅力的底蕴所在。  相似文献   

11.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撰写研究报告时,有时会简单地使用经验替代研究结论。这种方式和中国传统的治学与思维方式有密切的关系。以史为鉴的确是重要的传统研究方法之一,经验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材料,但作为一个社科工作者,应该注意到历史、国际、区域经验各自的局限性,使用科学方法加以提炼后提出专业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现在世界各国研究如何打击偷逃税的文章、著作不少,在认真总结国内经验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借鉴国外的经验,提高我国的税收征管和打击偷逃税能力.我们在本文中着重介绍了日本打击偷逃税的经验,是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日本的税收环境与中国有诸多相似之处,中国容易理解与接受;二是日本市场经济的发展比中国要早许多年,在反偷逃税方面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值得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13.
公理和定律具有两重性,是指可以给它们做出形式化定义和操作定义。形式化定义表达公理和定律的确实性和逻辑必然性,即真理性;但不含经验有效性,不能成为经验假说。操作定义是通过经验语言并借助于物质手段做出的,它使公理和定律成为经验假说。形式化定义的特征是由逻辑符号所决定的;操作定义的特征是由经验语言所决定的。逻辑符号代表的是抽象观念,经验语言代表的是综合观念。抽象观念与综合观念从各自的性质、观念与客体的关系、观念的作用、下定义的方法以及两种命题的角度来说,二者都有着各自的本质和差别。从大脑活动的心理机制来看,抽象观念和综合观念的产生是由于大脑具有抽象和综合两种基本功能。通过对公理和定律的两重性的分析,就能更深入地说明逻辑符号和数学、物理学中普遍命题是如何产生的。  相似文献   

14.
美国在发展智障人士就业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对美国多年来发展智障人士就业的主要经验进行总结,目的是为我国智障人士的就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德性、知识、理性、经验--法官的素质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法官职业共同体而言,德性、知识、理性和经验是法官素质结构的重要部分,也是作为正义实现过程的司法对法官的特殊要求.如果说知识和经验是司法职业的基本要求,那么德性和理性则是司法职业的重要保障.法官缺乏知识和经验,无法胜任司法职业,而法官缺乏德性和理性,就易于导致裁判的不公,滋生司法的腐败,破坏公众的司法信仰.因此法官素质结构的完整性是各国法官职业化建构的共同追求.在当代中国,法官德性、知识、理性和经验的培育和完善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一实现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促进关系,是我国社会学研究取得进展的诸多重要因素之一。我们的经验证明,社会学理论必须有助于揭示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联系、结构、规律和动力,才能成为对社会实践最有效的理论;经验分析必须经过切实的理论论证,才能为理论概括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学经验调查在社会学研究中只是一个必要的准备阶段或中间阶段。毫无疑问,坚实的经验调查的结果是新理论认识的必要源泉;但同样无疑的是,缺乏坚实理论基础的、不能加以比较或仅以非本质的联系和进程为准的经验调查,绝不  相似文献   

17.
梁礼宏 《社科纵横》2013,(2):225-226
寻求科学理论的经验确定性一直是规范认识的核心主题,而立足于整体论,经验对理论的作用则是非充分决定的,理论的评价取决于实用的因素,没有规范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拓展发展观是时代提出的重要课题 ,政策研究 (持续发展 )、发展类型研究 (道路问题 )、实证和分类的研究 (经济发展和全面发展 )、文化和价值观研究 (发展尺度 )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到对人的生活进行哲学思考。发展理论不但要重视经验的实证性和价值标准 ,而且还应该看到发展是人的经验创造过程 ,经验创造是社会财富和人的生活的基本特性。以往人们缺乏对一般经验活动、劳动、生产、技术实践、道德实践、审美活动、交往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入研究 ,常常把经验活动看成是“实践智慧”或“技术实践” ,认为它们不足以作为人的根本特点。全球化中…  相似文献   

19.
庞雪群 《创新》2011,5(6):114-116
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成果。特别是美国的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在考生准入制度、培养目标、质量监控等多个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对于美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经验进行国别研究,分析和总结其做法和经验对我国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包心鉴 《社科纵横》2009,24(10):5-10
新中国60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胜利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60年。60年的艰辛探索,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主要经验是:把时代要求和中国实际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和创造精神结合起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搞清楚“什么是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如何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进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