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朔 《东西南北》2011,(20):37-37
姜文即将推出新书《骑驴找马》和《长天过大云》。分别讲述的是《让子弹飞》和《太阳照常升起》两部电影的创作过程。王朔不仅是姜文的老朋友,也称得上《太阳照常升起》的“始作俑者”。正是他的力荐促成了这部影片的诞生。作为见证者,王朔以“我们每天自转”为题。为《长天过大云——太阳照常升起》所写的序言,气场强大,分量十足。  相似文献   

2.
正在严歌苓的作品中,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人性",但她的可贵之处,不仅仅在于裸裎人性的残酷、时代的悲怆,更有人性温暖的光辉,有历尽劫难后的希望复苏。2013年,一向宁缺毋滥的冯小刚为没有好的电影题材,而一筹莫展,遂向王朔诉苦:"我不知道拍什么。"王朔说:"你不是对你自己的文工团经历特别有激情么?那你就让严歌苓写,严歌苓创作这类小说是具有唯一性的。"冯小刚便找到了严歌苓,并给了一段他自己的故事。严歌苓直言相告:冯导演,如果我写,就  相似文献   

3.
王朔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文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围绕着王朔本人的言行、王朔小说内容的精神实质、王朔的电视剧以及他的商业操作方式所引起的观点尖锐对立的争论成为90年代非常富有启发性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王朔的小说被称为“痞子文学”,他的《顽主》塑造了一些玩世不恭的顽主形象,作品在调侃中具有讽刺意味。王朔的小说具有雅俗共赏的色彩,通过文学本身的娱乐化、消遣性针砭表面庄重、庄严背后的卑劣。  相似文献   

5.
“王朔神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语言的神话,其具体表现是调侃的运用。调侃的突出特点在于它根本上是一种生存状态,是主人公们独特生存状态的基本标志。调侃的主要美学功能是以俗戏雅,体现出狂欢化、消解和整合等效果。但当调侃成为竞相仿效的流行时尚时也就失去其原初合理性,而王朔在这方面流于自我复制少有创新时,其魅力必然消散;更由于基本价值体系上的虚空,其在整合未来方面自然语调乏力。王朔语言神话走向终结是必然的,既暴露出中国90年代文化在基本价值问题上的贫乏,也体现为王朔语言内部的自我终结。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饭局     
余芳 《东西南北》2012,(10):10-10
饭局,应以解馋之用,但中国人,却将饭局文化发扬光大到极致,“饭”退于次,“局”的作用被无限延伸。 王朔在《新狂人日记》中描述过一个叫“三哥”的,大家每天都顶着“三哥”的名目吃饭:周一,三哥要去天津了;周二,三哥又不走了;周三,三哥真走了:周四,三哥回来了。王朔说:“剩下的就全周末——必须的。”  相似文献   

7.
就算到四十了也别怕。如果碰到有80后嘲讽年龄,用王朔老师的一句话回击最淋漓至尽:你们牛什么,不就年轻么?老子也年轻过,可你们老过么?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的王朔还是小王,震云还是小刘,我还是小冯。我们仨同龄,五八年的,风华正茂。一个夏天的午后,小王把小刘的《温故一九四二》交到我的手上。  相似文献   

9.
曾由卓别林开启的喜剧时代正以另一种方式在中国复刻。时代带来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成为一部网络喜剧走红的背景。沿着卓别林、伍迪·艾伦和王朔的道路,人们以喜剧对抗沉闷、焦虑和普遍的不安全感。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葛优、刘震云、王朔、张国立同时掉河里了,冯小刚会先救谁?冯小刚说,我会先救葛大爷,最后救张国立,因为张国立好说话。62岁这年,张国立成了“流量老生”。《国家宝藏》里,他是001号讲解员,承担着半个主持人的角色,凭借老艺术家的“儒雅风范”获得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1.
一、网络写手的新淘金神话 "互联网提供了一种可能:我东西搁这儿,大家先看,看着还行,要下载,您就付我这下载的钱,一页一毛,就咱俩之间,一对一,不许中间的人抽成……"随着网络文学人气的迅速飙升,王朔早年对互联网时代文学传播机制勾勒描画的这一远景,很快就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12.
面对当下“娱乐化”与“高科技”相争衡的电影生存环境,电影《白鹿原》对戏曲艺术的回归再次唤醒了民族文化审美的强大生命力,成为中国电影的“重头戏”。作为民族电影的重要基石,民族文化符号历来备受中国导演的钟爱,而导演王全安在电影《白鹿原》中对戏曲元素的多重审美关照,使陷人困境的中国电影的民族化探索道路上迈开了可喜的一步,为中国电影艺术注入了鲜活的民族印记。  相似文献   

13.
陆凤梅 《社科纵横》2014,(4):111-113
苏联电影文学早已成为历史,然而在人们的影坛记忆里,苏联电影的辉煌和贡献却是抹不去的一页。本文通过对苏联电影思想内容的进步性、电影语言的独创性和浓郁的文化性的分析,探讨了苏联电影与中国电影的联系以及对中国电影风格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国际影视人类学的几种重要电影学说和流派作了一个大致的分析,把它归纳为“明晰电影”、“实验电影”和“引发思考电影”;并着重对当代影视人类学电影的主流学说——实验电影中的“观察电影”和“参与电影”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5.
无声 《今日辽宁》2012,(3):66-69
51部作品,桌案上的王占君笔耕1300万字;30年,轮椅上的王占君跨越百万里长路。 1996年,中国文联“世纪之星”评奖中上,作为惟一的文学类获奖者,王占君在最后的竞争中赢得了评委的肯定,在与贾平凹、王朔的三人角逐中脱颖而出。一时间,王占君百感交集,接过“世纪之星”的荣誉证书时,王占君如是说,“文学点燃我生命之火,厄运使我高扬起理想的风帆”。  相似文献   

16.
徐琰 《唐都学刊》2004,20(4):91-95
特殊的社会转型期 ,第六代电影无论在影像风格、叙事结构、题材偏好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与前几代电影不同的取向 ,内部也呈现出多元化格局 ,可归纳为以下三个系列 :成长体验电影、地域烙印电影、状态电影。  相似文献   

17.
1.边缘·中心新时期文学存在许多有趣的“现象”,诸如“王朔现象”、“《废都》现象”。不知道王小波够不够得上这种意义上的现象,但近两年来他确实吸引了我们足够的目光,让我们费尽思量也不能给出满意的答案:他学的是工科,从事如今越来越热门的计算机职业,却自始...  相似文献   

18.
城市是电影生长的土壤,同时也是电影观察、注视的对象。电影成为城市文化工业的组成部分,见证、记录了城市的成长,城市独有的多变、斑斓的空间恰好也符合电影作为时空艺术的本质需求。电影对城市的记录与想象又促成人们对生活于其间的城市的重新认识,在某种意义上,城市是经电影塑造而成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张遥 《学习与探索》2023,(3):168-173
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断发展,漫威电影宇宙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电影世界观,成为好莱坞电影一个举足轻重的分支,在娱乐市场中独占鳌头,也形成了其在艺术生产方式和文化传播方式上的独特的成功经验。首先,漫威电影的类型化生产方式及其所创造的诸多成功的案例,构成了一个个类型化电影创作和传播的范式,具有可模仿或复制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其次,漫威电影宇宙显示出一种典型的集约化、类型化和模式化的艺术生产和文化传播的特点。最后,漫威电影打造了系统化、关联性的人物形象谱系。这种艺术生产和文化传播策略为中国的影视业发展提供了某种参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晓燕 《社科纵横》2011,26(3):95-98
本文从电影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新时期三十年来中国电影的历史,梳理了电影作为文化现象与社会的互动情态,概括出了新时期国产电影的三个大的主题及其中的九个小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