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符号不是人为加上去的,而是由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探索、积累、总结、提高之后的共同选择.这种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浸润到城市的各个领域,汇聚成巨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
发达国家经历过高物质生活之后,简单生活回归了。什么年龄阶段、什么收入水平的人消费什么样的衣服、买什么样的房子、坐什么样的车,人家早就给你计算好了,你就乖乖地交你的税,按他们设计好的方式去生活好了。请学习以下这些简单实惠品牌名字,它能让你最快到达低价的奢华。  相似文献   

3.
一近十年来,商业工作有几个难,如买衣服难,买老年人的衣服更难,这已成为一个社会上普遍关注的问题了。老太太去买女式服装,只有直统裙、旗袍裙;块头大的中年男同志去买裤子,大多是包屁股式样的。他们说:“现在我们人老珠黄,连衣服也买不到了。”在外地也买不到老年人服装的人,满怀希望地到上海这个全国最大的经济城市来买,但是也买不到。他们失望地说:“在上海也买不到,那就没有希望了。”  相似文献   

4.
过年积极陪聊大爱绽放光芒拥城拥爱倾听无私亲情五分钟回家过大年终,回家过年是每个人都盼望的头等大事,我也不例外。四年前,我还与父母在不同的城市生活,一年见不了几面,因此过年这几天假期显得尤为珍贵,一进腊月门,就张罗着给父母买衣物,吃的穿的,恨不得将想到的东西都买回家去,大包小包,托儿带女,好不辛苦,也好不热闹,父母满意的笑容,孩子的欢乐的笑声,汇成了一个个祥和的大年。  相似文献   

5.
郭晓蓓 《唐都学刊》2011,27(3):38-41
当代中国,上海是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最符合一般人想象中的“国际化大都市”。尽管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宣传口号早已不胫而走,妇孺皆知,但人们对城市的疑虑和担忧,也从未停止过。这不仅因为近年来在城市生活中,安全、健康、满足和幸福都让我们感觉渐行渐远,也因为现在的城市似乎只一门心思地要去成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大本营、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6.
我去过很多地方,走过很多城市,不同的地方都有着不同的经历,也给我留下了不同的回忆。然而,当我来到营口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便被这城市的风景、城市的文化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深深地吸引。这座城市特有的魅力,让我不由自主地从海峡的对岸台湾移居到了这里。  相似文献   

7.
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建立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其实质就是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救助管理,建立以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为原则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诚然,收容遣送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救助性,在保护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城乡关系、法制建设、政府职能的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人口流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容遣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容遣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国务院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废除《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建构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这一新型的社会救助制度,完善了我国社会救助体制,规划了针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宏伟蓝图,对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充分领会《救助管理办法》的精髓,对我们做好工作切实维护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语丝     
《社会》1988,(1)
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种行动和需要脱节的严重现象:例如茅台酒,喝的人并不一定要去买它,买它的人也往往不是为了自己喝。对于某一口号,真正实践它的人并不一定哇喇哇喇地去叫喊,哇喇哇喇地叫喊的人并不一定真正实践它。在社会生活中,快牛和懒牛总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如果快牛不干,懒牛都要死了;只有鞭打快牛,懒牛才能活下去。  相似文献   

9.
身体资本与打工妹的城市适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朱虹 《社会》2008,28(6):153-175
身体是被社会性地建构和生产的,身体的呈现方式不仅取决于微观的社会互动场域,也取决于宏观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本文以作者通过观察和访谈所掌握的广州餐馆等服务业中从业的农村打工妹的日常生活等资料的基础上,对这些打工妹如何通过对自身身体资本的挖掘、借用和改造,去建构自己的城市生活世界、适应城市生活及其要求的展开了细致的分析。作者指出,虽然“做个城市人”对大多数打工妹来说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但通过改变身体这样的微观策略,起码“像个城市人”还是能够争取的,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是她们在城市生存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大连.以足球和美女闻名全国。这是一个绿地多、空气清新、抬头是蓝天的城市,一个靠海、有各种美食、市民文化丰富的城市,一个随处可见异域建筑、却又不失东北式的热忱的城市。羡慕大连人,有这么美丽的大海,在这里,去海边叫“上海”,听上去很容易让人误解。他们的生活比我们多了很多乐趣。这样的乐趣如何能不让人向往?  相似文献   

11.
夏至  穆清 《东西南北》2012,(13):76-77
中国人海外淘宝,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收藏专家马未都说,1985年到1995年的时候,因为基本上没有中国人到海外去买东西,所以海外市场完全依照西方人的审美和价格,中国人没有在这个市场里去搅动。1995年以后,由于国内开始有拍卖,市场也比较公开,所以大量的人开始向海外去淘宝。  相似文献   

12.
城市、个人和家庭的消失[德]H.贝尔特拉姆欧洲城市的生活方式一直强烈地吸引着文化和科学领域里的知识分子、企业主和商人、训练有素的年青手艺人以及想摆脱农村狭小天地的年轻妇女,等等。因为,通常城市比农村能在更大的程度上实现自我,所以,西方城市成为当时社会...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城市个体户以它特有的经营手段、社会作用和生活方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作为社会学工作者,我们对城市个体户的生活方式极为关注。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城市个体户生活方式的特点,我们调查了哈尔滨市南岗区的88例个体户,方法是半结构式访谈法,样本是随机选取的。通过调查,我们对个体户这样一个突起的社会阶层及其生活方式特征——两重性有了比较切实的认识。我们发现。由于城市个体户在生活方式上所体现出来的两重性,使得人们对他们的认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但是,城市个体户又是一个统一体,我们对它的认识也应该是统一的。就  相似文献   

14.
城市与生活的关系构成城市意义研究的基本问题域,让生活更美好则为批判与建构城市意义的核心价值场。历经30年改革开放,中国对“怎么发展城市”已在技战术上有了一系列实践典范和成功经验,但城市化进程中所滋生出来的、让生活变得更糟糕的城市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和澄明人类究竟“为了什么发展城市”的世界性的意义难题。以生活的名义叩问城市意义,“去生活化”的城市空间批判,倡导一种以“美好生活”为理念、规范和引领城市空间变迁的新型城市文明形态将构成本文研究的学术思路和未来憧憬。  相似文献   

15.
加强城市现代化管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东山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城区管理工作,在大力抓整顿,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综合治理的基础上,狠抓区、街生活小区规范化建设、市容市貌建设,进行城市环境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城市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城市生活的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市管理遇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针对存在问题,为搞好东山区的城区管理,促进东山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笔…  相似文献   

16.
九十年代,中国城市已由外延发展的快速城市化进入内涵性发展的城市现代化阶段。这一阶段城市发展的特点之一是以全面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特征的社区建设的蓬勃兴起,与国际上的“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相接轨。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大背景下,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引入城市社区建设管理中,提高其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已成为当今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中人群的生活共同体,是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的社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社区具有服务(满足生…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6,(1):43-48
兰州市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方式较为简单,比起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大型城市如北上广等城市仍相对落后。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现阶段最先进又比较简易可行的方式,因此,在兰州市实行垃圾分类回收是解决当前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因此,为有效解决兰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难题,寻找出影响兰州市居民正确进行垃圾分类的原因尤为重要。文章在调查兰州市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和行为态度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兰州市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改进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距离看农民工的社会融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指出,农民工对城市生活和城市认同程度很高,但对城市居民的评价不高;对于城市生活中被区别对待和排斥的感觉不强烈,但对于与城里人的差别感觉较强烈;对于城市生活方式适应得比较快,没有多少自卑感,但对城市人际关系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相似文献   

19.
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大都有这样的体验: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职业环境和他的日常生活环境总是相对分离的,这正是城市性生活方式有别于农村自然村落生活方式的特征之一。可是,这里所说的部落式住宅区却把这两者聚合在一起,这会给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什么影响呢?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与生活的关系构成城市意义研究的基本问题域,让生活更美好则是批判与建构城市意义的核心价值场.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对"怎么发展城市"已经创制了一系列实践典范和成功经验,但城市化进程中所滋生出来的、让生活变得更糟糕的城市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和澄明人类究竟"为了什么发展城市"这一世界性的意义难题.我们应该以生活的名义叩问城市意义,展开"去生活化"的城市空间批判,倡导一种以"美好生活"为理念规范和引领域市空间变迁的新型城市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