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9岁被立为王储,等待55年之久的王子,不希望有任何的人生转折。他仍然是那么健康,像以前一样繁忙,让人觉得即使是到了70岁,他也还会保持着这样的尖峰状态。  相似文献   

2.
为自己而活     
薛巍 《东西南北》2010,(8):53-53
世界上最酷的总统夫人,应该是西西莉亚了。她是史上任期最短的总统夫人。萨科齐选上法国总统之后不久,她就决意要离婚了。  相似文献   

3.
和静钧 《东西南北》2011,(16):28-29
鲍里斯·约翰逊血缘的混杂性,或可解释其"粗而不鲁,野而不蛮"的性格特质。世上恐怕再也找不到这样的人物,身上同时具备如此多的行为矛盾体:他西装革履,却手插衣袋,纽扣敞开,领带飘飘;他一头干净迷人的金发,却不梳不理,乱蓬蓬,蓄长及肩;  相似文献   

4.
张鹏 《东西南北》2012,(5):78-79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个人出书的渠道圆自己的梦想——只印刷、不出版,用作私人留念。业内人士称,个人出书正在成为时尚,作为一种个性消费,引发了文化行业的新商机。  相似文献   

5.
地方史与地方志都是记述一个地区历史与现状的史书。新时期的地方史志,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其不同之处。地方史与地方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性”与“个性”是相对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史志的指导思想、编写原则、体例结构和编写风格将会不断地发展变化。所以,无论是编史,还是修志,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个人意识的觉醒和伦理规则的进一步细化,阿格妮丝.赫勒在其道德理论中所诉求的个性道德这一词汇需要被进一步解析。厘清个性道德含义以及个性道德与道德个性、特性道德、道德相对主义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理论上可以厘清和深化道德中的各个概念,实践上对于现代人如何生存以及怎样生存提供了引导,使现代人避免走入道德相对主义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魏艳 《社科纵横》2005,20(3):136-137
中国新诗从现代发展至当代,在张扬“个性”的大旗下始终聚集着众多的支持者。诗歌是诗人情感的家园,只有经过升华的情感才能成为诗歌的情思。面对诗歌日渐偏向于“私人化”的倾向,在诗歌本身所具有的内在性、含蓄性之外,我们还应注意到诗歌内涵(情思)与读者内在精神世界的“共鸣”。这就不免要我们仍旧关注诗歌情思的哲理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伏志强 《社科纵横》2011,26(1):11-14
马克思"为我而存在"的关系是价值关系的本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形成的价值关系中,"为我"之"我"就是人民群众和代表她们的党和政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为我"而存在的,如果不能"为我",就不能形成这层价值关系。只有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属性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要,这种"为我而存在"的关系才能建立。  相似文献   

9.
赵宏志 《学术交流》2005,(11):18-23
中国当今伦理状况最严重的问题是"双重人性问题".伦理学的发展趋势为个性伦理.个性伦理是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伦理学,在人伦关系的范围内,深入到人的心理层面探究伦理问题.伦理和道德的关系为伦理包含道德,道德只是伦理中的准则部分和道德评价部分.个性伦理的两个重要范畴为个性和群性,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特性,群性是某群体共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主张强化个性,弱化群性.传统伦理与个性伦理有原则性区别,即,传统伦理停留在人与人和人与环境的关系层面,个性伦理深入到人的心理层面;传统伦理以社会为本位,个性伦理以个性为本位;传统伦理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改变个性,个性伦理是根据个性的需要而改变社会的管理方式;传统伦理是从外到内的内化,个性伦理是从内到外的实现;传统伦理鄙视沟通技巧,个性伦理纳入沟通技巧.为实现国人自身的发展与社会和谐两大主题,提出了个性伦理四原则即,以个性为本位、以实现为本位、以自主为本位、以规则为本位.  相似文献   

10.
冯骥才 《东西南北》2014,(10):41-41
今年是马年,我的本命年,又该扎红腰带了。在古老的传统中,本命年又称"槛儿年",本命年扎红腰带———俗称"扎红",就是顺顺当当"过槛儿",寄寓着避邪趋吉的心愿。故而每到本命年,母亲都要亲手为我"扎红"。记得12年前我甲子岁,母亲已86岁,却早早为我准备好了红腰带,除夕那天,亲手为我扎在腰上。  相似文献   

11.
《青岛画报》2011,(10):34
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后半期,是我国也是山东省房地产市场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即纠正前几年过度市场化的倾向,改变粗放式经营方式;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住房建设模式和消费模式,住房建设向"集约型、资源节约型"发展,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住房政策理念向民生转变,在强调住房的市场经济属性的同时,也更重  相似文献   

12.
曾广夏 《生存》2020,(4):0021-002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是作者、教师、学生以及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开展个性解读是践行“以人为本”理念,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只有切实开展个性化的解读才能充分体现儿童的个性。  相似文献   

13.
"自由个性"是马克思用来表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高境界和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的概念.在马克思那里,"自由个性"既不同于"个性自由",也不同于人的自由发展或人的全面发展,但它们之间又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其中,"个性自由"是"自由个性"实现的基本前提,人的自由发展是"自由个性"实现的基本途径,而人的全面发展则是"自由个性"实现的最切近的基础.作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高境界和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自由个性"应该被完整地理解为在个性自由的基础上而达到的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纳梅 《生存》2020,(13):0159-0160
初中体育新课改明确指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要将学生个性化发展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这一论述成为发展初中生体育个性的动力。本文主要论述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身份、采取分层教学、建立正面评价体系,以此发展初中生的体育个性,为初中生个性化成长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5.
钟非凡 《东西南北》2011,(20):59-59
美国新闻集团总裁、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81岁了。这本应是一个儿孙绕膝、颐养天年的年纪,但默多克却仍旧牢牢掌控着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媒体集团的领导权,并多次表示自己状态很好,无意退位。尽管如此,人们依然相信,他正在秘密培养自己的接班人。这个人就是他的小儿子詹姆斯·默多克。  相似文献   

16.
花小楹 《东西南北》2014,(14):64-65
看过电影《猎杀本·拉登》的人,都不会忘记电影中.美国中情局(CIA)在巴基斯坦秘密审讯恐怖分子的一幕:强烈的灯光照射下,囚犯阿玛尔的两个手腕被捆绑在天花板上悬垂下来的两条绳索上,整个人呈现一个"W"形。"想喝水吗?只要给我一个名字。"特工丹拿着果汁和食物,向阿玛尔说。"我不知道!  相似文献   

17.
陈赟 《浙江学刊》2005,(2):93-102
西方个性认同话语产生于集体生活的传统中,可看作是把个人从国家与政府的控制下解放出来交付给地方性共同体(社会)的方式.但在现代中国,由于个性认同的产生是以传统的地方性秩序的瓦解为前提的,因此它总是在与国家、社会的紧张性之中确立自己的性格.一方面,它拒绝以"国民"、"人类"等名义命名的集体秩序,反抗伴随着现代性而来的公众的专政与集体的平庸.它反对以参与性的民主为核心的西方传统政治模式,追求各正性命的政治道路,对于反思中国现代性意识的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由于它承负着立人与立国、改造个人与改造社会的双重旨趣,总是不可避免地成为把个人从地方性的家庭等中剥离出来,直接交付给国家来直接使用的方式,成为为了建造现代国家而催生、创造个人的一项工程.  相似文献   

18.
小时候和我妈妈一起出去。碰到熟人都会问:‘这你女儿啊,章含之?’我妈说‘是’,大人会说:‘哟,长得真没你好看,一点不像。’之后妈妈也从来没跟我说.这些人不对,我挺好看的,我就当然认为自己长得很丑。  相似文献   

19.
伏漫戈 《唐都学刊》2010,26(1):96-101
张岱在《陶庵梦忆》里,围绕"真气"和"深情",刻画了一批以"疵"为美、以"癖"为美的奇人。张岱对"疵"、"癖"的欣赏,既反映出他对魏晋风度的仰慕,对明代中后期张扬个性思潮的追随,也体现了他的名士情怀和遗民心态。  相似文献   

20.
贺中 《青岛画报》2015,(1):26-29
发动机低沉的轰鸣声,是他们的语言,穿越时间,划破夜空,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飞驰,追寻内心的那道光!在青岛,有一群老男孩,他们穿着骑行服、黑皮靴,戴着黑墨镜,驾驶着重型机车,在高速路上自由巡航,将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富有激情的生活,个性完全地释放,这不是每个男人向往的吗?这就是一种精神:"自由,进取和激情"。机车的光芒与他们的光芒是重合的,再没有比机车更适合他们表达的载体了。在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