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5,(10):119-123
从文化融合视域考察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总结经验和启示,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方法途径,即在加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的研究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在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
《青岛画报》2014,(2):70-73
凤凰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西南边,在凤凰西南,有一座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古城因此而得名。凤凰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自古以来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的聚居地区。同样这里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代代才人辈出,使得自然风景和人文气息密切融合。蒙有一层神秘面纱的古城凤凰,是游人们梦里的故乡,是一个在喧闹后渐渐远去的家园。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年间,这里是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故乡,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是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口中"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是"鬼才"画家黄永玉心中最亲爱的故乡。凤凰城很小,却很精美,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神秘的湘西土地上。  相似文献   

3.
谢康  肖静华  乌家培  周先波 《创新》2016,(1):92-105
中国制造2025核心内容之一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证结果显示:相对于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融合路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融合路径与"两化融合"具有更为紧密的关系,这表明中国政府推动"两化融合"国家信息化战略已产生实际成效。然而,"两化融合"虽对提高经济质量有影响,但与经济规模不存在正相关关系,经济总量位于中间或中偏后的省份表现出更高的融合水平。同时,尽管中国省际"两化融合"水平的提升也像中国经济增长那样具有β趋同特征,但未达到普遍的空间自相关。据此,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政策调整方向是什么,可以尝试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这一方法来回答,进而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提出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政策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4.
人际关系学是相当复杂的,但它又有其简单的基本内容。我们工作的内涵就是“与周围人相处。”我们把一个人丰富的情感和秉性概括成一个字:个性,如何处理自己的个性并把它融合进入际关系中,这便是问题的关键。许多人际关系成功的事实表明:在你的人际关系和工作中,成功与否取决于你是否有以怜悯、礼仪、婉转、体谅他人和客观地与人相处的能力;取决于你在竞争与工作中的成功以及能否虚心接受他人意见,与他人合作共事的结果。怜悯怜悯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从而在感情上与他人产生共鸣的一种情感。在我们试图去弄明白别人的行为、言语和处事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演进的历史,其核心是礼与法的融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演进是以礼文化和法文化的冲突、整合为主线的.史广全先生的力作<礼法融合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历史演进>,正是建立在礼与法融合的基础上,论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演进的历史.史先生将全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礼法融合的理性透视.史先生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做了回顾与反思,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另一部分是礼法融合的历史进程.史先生提出了礼与法融合萌芽、法律道德化、道德法律化的新分期,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史先生在成书说理上有着水的品性,把礼与法关系梳理得圆润稳妥.其作是哲学和史学的高度契合,是研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佳作.  相似文献   

6.
所谓礼法融合,系指儒家法律文化和诸家法律文化的融合。礼法融合贯穿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发展始终,并使其逐渐儒家化。一、礼法融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线和根本特征儒家继承了奴隶社会强调宗法血缘的传统,主张“亲亲,尊尊”,代表着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政治要求;法...  相似文献   

7.
正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全球化,中国美术如何在全球文化大融合中保持特色和民族精神,这是当代中国画家所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作为当代中国人物画坛的一个标志性画家,王西京在半个多世纪的人物画创作中,在现实主义创作和古典大写意两条创作思路的融合共进中,创立了一套独特的艺术样式,为中国人物画精神升腾出富有探索意味的空间,为中国的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摇滚乐是舶来品,中国没有摇滚的文化土壤,所以中国人不适合搞摇滚.这是不对的。据考证,世界上第一个摇滚青年正是出在中国,《晋书》上记载,此人“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这种状态和今天某些摇滚乐队演出时的状态很像,而且,根据这段文字,能让人想象出此人弹起琴来,曲风定是重金属风格。光喝酒弹琴还不算,此人还纠集了一伙人组建了中国的第一只摇滚乐队,取名叫“竹林七贤”,乐队的队长就是刚才提到的这位老兄,他的名字叫阮籍  相似文献   

9.
孙琳琳 《东西南北》2013,(13):60-61
勋章只是表象.那背后是法国对于自己文化的自豪和对传播本国文化的热忱。未来,会有更多中国人戴上来自法兰西的荣耀,他们中的一些也将把中国文化传达给法国。  相似文献   

10.
论“中和”文化在中国钢琴音乐中的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昌逵 《社科纵横》2009,(7):134-136
"中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又是美学的范畴。就像西部丝绸之路打开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一样,中国的钢琴文化也是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互映射的结果,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始终与西方钢琴音乐文化和睦相处,"中和"融合,"和而不同";在中西音乐文化融合选择的同时,中国钢琴音乐家始终清醒地保持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从文化的视野审视中国钢琴音乐,"中和"文化在中国钢琴音乐中的传承尤其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1.
正从电影拍摄、电视真人秀外拍、商业活动航拍到旅行自拍,越来越多的小型民用消费级无人机在我们的头顶呼呼飞行。《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有150多家无人机生产商,是无人机产量最大的市场。美国消费电子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民用专业级、消费级无人机有望售出42万架,市场规模预计会比2014年增长55%,达到1.3亿美元。让无人机从专业航模领域进入大众消费市场的,是占据着全球70%市场份额的深圳大疆创新。  相似文献   

12.
林红 《社科纵横》2014,(2):130-134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内在机制在于文化的选择与重构。文化选择的依据是需要与价值的契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价值、理想价值、社会政治价值和批判价值满足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和文化选择两难境地的需要。文化重构的结合点在于二者在学理上的相容性、相似性,文化重构的基础则是二者在思维方式上的互补性。正是在文化选择与重构的基础上,实现了两种文化的融合,最终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西方社会融合概念探析及其启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西方社会政策研究与实践的核心概念,社会融合概念逐渐引入我国社会政策研究领域并成为我国社会政策研究的重要概念。西方学者关于社会融合概念的分析以及对社会融合行动方案的成功实践将对我国学者研究当代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民工的社会融合问题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社会福利事业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残疾人和孤残儿童成年后的社会融合进程中,就业促进成为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5.
甘安顺 《创新》2007,1(5):19-24
中国文化历经五千年薪火相传,顽强生命力源于她时外来异质文化具有选择与熔铸的融合特性。任何外来文化,只要找到与之相通的融合点.都可以经过转换,成为中华文化血液的一部分。中华文化正是在不断融合外来文化中壮大生机,丰富内涵,升华境界;也正是融合引起的激荡,涤除了身上的惰性,使之更加汪洋恣肆,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6.
文科教育必须紧跟新技术发展的步伐,调整原有的教育目标与方式,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和需求。我国对葡语人才的需求经历了萌芽期、增量期,现已进入增质期。高校葡语专业应根据这一新的需求,调整葡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学科融合、技术融合、课程优化、模式创新等手段,培养出能够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复合型英葡双语人才。  相似文献   

17.
正把握移动互联大势,共商融合发展大计。11月16-17日,GMIC+2017全球移动互联网青岛峰会暨中国传媒融合发展年会在青岛举行,这是国内首次互联网+传媒跨界融合盛会。大会以"新时代、新动能、新生态"为主题,全面展示全球范围内互联网与传媒融合发展的丰硕成果,深入探讨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传媒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路径和解决方案,推动媒体融合在新时代取得新成果。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马利说,这次大会是学习贯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为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越来越重视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文化和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加强二者的融合发展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对此,黄河流域的沿线城市要抓住这一发展机遇,促进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中国先秦以后各时代学术思潮的流转规律 ,论述了中国现代多元学术思潮所具有的“转型”特点。文章指出 ,中国现代学术思潮一元与多元局面的产生既有中国学术传统的源流关系 ,更有内因和外缘起着决定作用。中西文化融合思潮的崛起乃是中国现代多元学术思潮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7,(10):52-57
有机马克思主义试图将有机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合起来,形成一种融通中、西、马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方案,近年来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有机哲学、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与自然关系、有机整体、过程思想等方面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但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问题境遇,三者在本体论、理论基础以及具体思想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甚至存在冲突。要在有机马克思主义语境下分析中国哲学、有机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同质性与差异性,从理念融合、实践对话、自身发展三个层面对有机马克思主义实现中、西、马生态融合的路径进行探索,在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批判地借鉴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