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浩明是当代一位重要的历史小说家,他始终秉承着知识分子自觉的使命感,把历史小说创作视为介入社会精神现实的一种途径,有效发掘民族历史的优质资源,激活其具有永恒生命力的深层精神內核,接续晚清与今天中国社会之间的精神纽带.他力图抛开史学定论的成见和成王败寇的惯性思维,跳出以往简单的二元思维阉割历史的陈规,对晚清历史作出了新的阐释和表述,对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和社会思潮产生了独特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原名曾子城,字伯涵,号涤生,男,汉族,公元1811年11月26日生,属相羊,星座射手座,湖南娄底人,进士学历,官至大清王朝的江苏、浙江两省省长兼两省军区司令员、北京市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和两院院士职称,副国家级上将军衔,是清朝文人而封武将官衔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一生爱传帮带,提拔下属不遗余力。然而,这也很容易造成一种难堪的局面:过去的部下一旦独当一面,必然在饷源分配、兵力调拨等方面与曾国藩产生种种利益冲突。如何处理这种冲突,可以看出每个人心性品格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一代名文《百合花》的独特风格并非如茅盾先生所评价的是“清新俊逸”,它更主要的还体现出作者茹志鹃“深沉悲悯”的精神风貌。同时,《百合花》也是一篇“没有爱情的爱情颂歌”。它传达了人类感情美好的爱欲。在艺术上,《百合花》是一篇象征写意结构的小说,这不仅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独出一格,而且也与20世纪世界现代小说相类同。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的学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其泰 《浙江学刊》2002,(6):119-128
新中国成立后 ,由中国史学会组织编撰 ,由著名史学家范文澜、翦伯赞、白寿彝、齐思和、邵循正、向达等任各专题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是第一次对近代史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的大型工程。《丛刊》包括《鸦片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1 0种 ,在 1 0年之内连续出版 ,共计约 3 0 0 0万字 ,半个世纪以来 ,以其丰富的内容和高度学术水平 ,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从刊》的宝贵学术价值 ;(一 )运用科学方法系统地整理近代历史文献 ;(二 )精心搜求外国史料 ,体现近代中国与世界的紧密联系 ;(三 )为学术界提供具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6.
霍尔顿:一位震撼人心的悲剧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宏 《学术交流》2006,6(2):178-181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尔顿形象,在学术界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形象。这位十六岁的少年以其真诚、善良、勇敢等审美特质,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为此,他身上体现出的失败、寂寞、无助乃至死亡等因素,就闪现出悲剧美的光彩,这一形象也就具有了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7.
韩传喜 《求是学刊》2015,(3):119-125
美国作家赛珍珠以《大地》等中国题材小说获得了193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以"中国小说"为题的授奖演说中,赛珍珠系统论述了自己小说创作的"中国经验":"为了让平民高兴"的写作观念、"故事的天才之水"的叙事风格、"人物高于一切"的形象塑造。这些"中国经验"构成了赛珍珠小说创作的重要精神资源与艺术储备,并在作品中以多种审美样态呈现出来。赛珍珠的"中国经验"与莫言等中国本土作家的"中国经验"同中有异,互为参照,相映成趣,共同成就了中国小说异彩纷呈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8.
奏议文体在清代的地位及评价标准有别前代.及至晚清,奏议文在写作手法、 作者分布及承担的社会功用等方面都显示了一定的时代特色.而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乃是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奏议.经世文编及奏议选本对湘军奏议的收录加速了其传播影响,而曾国藩及其幕僚同属对奏议写作技巧的钻研,则提升了湘军奏议的艺术性.以清代世风与文风的变化为背景,对湘军奏议的传播、 影响尤其是曾国藩的写作艺术进行探讨,有助于揭示湘军奏议在晚清的文体创新情况与模范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如何说再见     
我认识乐欣时,她已经癌症晚期。她对我说,我是个不幸的人,即将离开人世,可我又是个幸运的人,能预知自己的死期,“我现在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和我的孩子说再见”。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30年代,布哈林政治生涯渐行终结,最终沦为阶下囚。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政治立场不够坚定,在布列斯特合约时期和工会论战时期,与列宁为首的党中央对立,搞派别活动,组织并领导了左派共产主义者集团,扮演缓冲派角色;二是政治策略不够娴熟,既没有将列宁的政治遗嘱公之于众,也没有将党内的意见分歧告之于世;三是软弱的性格成为其失利的暗流。  相似文献   

11.
王建成 《社科纵横》2009,24(8):162-164
契诃夫的最后一部戏剧《樱桃园》自从问世以来在舞台上一:直就被人们进行不同的阐释,但笔者却坚持认为该剧是喜剧。从女主人公朗涅夫斯卡娅之“丑”的剧情看,《樱桃园》应该是作者所说的“喜剧”。从作者的贫苦出身、医生职业以及他的婚恋生活看,笔者也渴求身体康复后自己的“新生活”的到来,该剧具有浓厚的喜剧特征是不足为怪的。  相似文献   

12.
王文霞 《社科纵横》2005,20(2):164-165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是西方悲剧理论的奠基与经典之作,而张爱玲的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中悲剧感很强的小说,二者有没有相通之处呢?本文试从悲剧人物、悲剧冲突、悲剧效果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余群 《学术交流》2004,(10):154-157
《世说新语》无论是思想内容、艺术形式,还是书名、编排体制等,都明显受到了《论语》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一、《世说新语》有尊儒思想。二、大量运用《论语》典故。三、学习《论语》的人物形象塑造法。四、大量的篇章是仿效《论语》而作的。五、语言风格具有《论语》的简练含蓄、富于哲理和机趣的特征。六、仿效《论语》写实的笔法。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5,(2):130-132
曾国藩能够坚守清廉,并较为有效地保持湘军将领的相对清廉,是基于立德与立功的双重目标的需要,如:对太平天国作战,需要弘扬传统伦理道德,清廉是其中重要内容;清廉是曾国藩统率湘军的道德感召力的重要来源,也被曾国藩认为是湘军战斗力的重要来源。曾国藩及湘军的立德对其立功起着明显的积极作用,从而又有利于立德。这一经验对当前廉政建设亦有其借鉴意义:当立德能够成为立功的有力基石,当立功能够成为立德的推动因素,制度的约束、信仰的需求与现实的受益达成统一之际,坚守清廉,始为长久之道。  相似文献   

15.
海美灵 《生存》2020,(12):0212-0213
张爱玲小说描摹的一幅幅人生图案,都浸染着灰暗颓落的色调,是衰败时代的梦魇。一群从旧文化背景中走出来的病态人物,苍白而委靡,他们不明不白,猥琐怯弱,心中充满了凄惶与悲凉,却无从逃脱,只能无可奈何往下沉。本文以曹七巧为研究对象,剖析病态人生人性并进而追索其根源,阐述人类生存的困境与超越生存困境的焦灼痛苦。  相似文献   

16.
海美灵 《生存》2020,(6):0224-0224,0228
张爱玲小说描摹的一幅幅人生图案,都浸染着灰暗颓落的色调,是衰败时代的梦魇。一群从旧文化背景中走出来的病态人物,苍白而委靡,他们不明不白,猥琐怯弱,心中充满了凄惶与悲凉,却无从逃脱,只能无可奈何往下沉。本文以曹七巧为研究对象,剖析病态人生人性并进而追索其根源,阐述人类生存的困境与超越生存困境的焦灼痛苦。  相似文献   

17.
赵飞鸣 《社科纵横》2007,22(11):126-127
《红楼梦》写作的"复义"性决定了它是多层次整合的结构,悲剧性主题居于中心地位,其根源在于日常生活定性范式和性格悲剧对生活主体的迫害。但是,作者通过人物内心的描写和他们在大观园中诗意生活的创造,对这一悲剧起到溶解、消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寸兴芸 《生存》2020,(7):0048-0048
无论是在日常阅读还是语文考试中,小说是经常要面对的一种典型文学体裁;而准确把握小说的行文脉络,是解读鉴赏好一篇小说的前提与基础。此文笔者以《清卫兵与葫芦》和《在桥边》两文为例,具体谈如何在解读鉴赏中充分把握小说展开的线索以及小说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准确把握其行为脉络。  相似文献   

19.
针对德国古典学界的历史一实证主义倾向,尼采提出古典语文学家必须审美地接近古代经典,以便发现理想的古代.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实践了这一思想,细读其中第7、8节论萨提尔歌队与悲剧起源的部分,不仅有利于深入理解尼采的此一古典学思想,而且也为反思古典语文学和美学的目的及方法提供启发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秦本纪》在记述秦穆公之亡时对《左传》中《黄鸟》相关叙事文本的载录,一方面展示了秦穆公的"杀贤"之行,使其与前文近乎完美的形象形成极大反差;另一方面其中"秦不能复东征"的预言也与后文秦国最终"东征"成功的历史事实不符.这两重文本的矛盾并非是司马迁在叙事中的困境与失误,而是寄寓着太史公深刻的"过秦"思想,是其历史逻辑、著史考量与宏阔历史视野的综合展现.秦穆公贤明厚德,死后却留下"以人为殉"的污名,一生尽力伐晋,却屡屡受挫.司马迁以一国之事系于一人之身,暗示了秦文化的残暴与落后造就了秦穆公的悲剧,也为秦国最终二世而亡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