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8世纪晚期一直到20世纪中期,美国一直把中国想象成为与自己形象相对照的“他者”。对中国的这种“他者”想象反映着美国人自己的恐惧、渴望和向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帮助美国人界定自己的国家身份与国家地位,是美国自我审视、自我想象的一种方式,因而具有深刻的自传性质。美国应放弃在自己的观念和利益框架内理解和想象中国的方式,真切地了解和体会中国人的感受、欲望和抱负,从而使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能有一个健康的情感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崛起为世界大国的新形势下,威尔逊借助美国卷入大战和实施战争动员这一难得的时机,通过重新阐释美国的传统与特性以及利用德国作为“他者”与美国相对照,成功地使美国的自我形象与国际角色从19世纪的“共和榜样”和“自由典范”转换为“自由卫士”和“世界领袖”。威尔逊对国家身份的重塑不仅有助于当时的战争动员,而且解决了美国踏上世界舞台后的角色困惑与身份危机,为崛起的美国确立了长远的国家政策走向。他对美国理想、角色和命运的创造性阐释主导了美国人对自己国家存在意义以及美国与世界关系的理解,成为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外交政策话语,对美国外交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他曾经是家人眼中的“饭桶”,而他却靠“饭桶”成就了自己的精彩人生。他依靠“饭桶”打天下,如今的他不仅自己成了腰缠万贯的CEO,而且还把“饭桶”经营成了一个著名的品牌,他就是“饭统网”的创始人兼CEO臧力。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臧力之所以创办“饭统网”,竟然是源于他和同学的一次尴尬聚餐。  相似文献   

4.
如何恢复人的文化身份 ,是汪曾祺文本着力解决的问题。他的解决途径是语言 ,不仅在人物对话中 ,更在叙述人的叙述中 ,为人物建构精神的家园 ,让每一个人恢复他自己的说话方式 ,恢复他本来的生活状态。建构并安居在他自己的精神和文化世界 ,是汪曾祺的文学文本致力完成的唯一的一件事。让“人”像他本来应该的样子表达着并生活着 ,是汪曾祺“京味”语言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刘君萍 《东西南北》2014,(11):32-34
有人在网上讽刺他名字像越南人,长得像日本人,口音像台湾人,护照是美国人,其实,他是党的人。阮次山创造性地探索了只属于他一个人的"第三种忠诚",即在党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和独立地、有主见地看国家和政治人物两者中找到中间道路。这名生于台湾的美籍华人、凤凰卫视资讯台总编辑努力展示一个身处体制外的建议者形像。他强调自己败忠国家而不是党和政府,但最看重的“效忠”方式是对党和政府高层施加影响,主动替他们分忧。  相似文献   

6.
“歧机”在日语中叫“差别”。而在今天日本,越来越多外国人纷纷抱怨受到了“差别”。即便是美国人,有此感觉的也大有人在,其中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出生的“大相扑”小井。他早在1984年升任二级大力士时就发牢骚说,“如果不是美国人,他早升上了一级大力士。”此话一度震动了美国传媒,引起了日本方面的关注。不过后来小井负了伤,战绩每况念下,日本人于是对他的批评不屑一顾。最近,这名优秀的异国相朴手在退休时,又一次谴责:日本在最近10多年来并未作出多少努力来改变对外国人的态度,“差别”现象有增无减。至于来自亚洲邻近国…  相似文献   

7.
双面苏荣     
《东西南北》2014,(17):26-28
初到江西,苏荣笑称自己只是一个新公民,在公开场合,他更是有揭露潜规则的勇气。他说,“现在有少数领导干部是典型的两面人,在台上人前是正人君子,满口马克思主义,在台下人后却什么见不得人的事都敢做。”最后,他把自己变成了他当初反对的那个人。  相似文献   

8.
幼新 《社会福利》2007,(2):57-58
据路透社消息,美国一家专为50岁以上人群设立的网站日前正式启动。这家网站独辟蹊径,推出代发讣闻和自助葬礼等服务。网站由杰夫·泰勒创办,泰勒是全球闻名的职介网站Monster.com创始人。泰勒认为,出生于1946年至1964年间的7700万美国人希望能自己设计安排葬礼。他说:“每个人都难逃死亡,这是必须面对的事实。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代人,二战后这代人想以自己的方式离去。”  相似文献   

9.
中年郭敬明     
曾经,他说在买奢侈品时,都“带着一股恨意”。现在,他对成功的定义少了些狠劲,而不是单单提钱:“我真的是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我做得很好,很成功,名利会随之而来,这是对你业绩的肯定。 ”美国《时代》周刊10年前评价刚刚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冠的刘翔:“他代表所有亚洲人都引以为豪的品质:对成功纯粹而执着的追求。”如果刘翔因为这点大受赞美,那么郭敬明没道理在做到同一点时却饱受责难。  相似文献   

10.
德克 《东西南北》2011,(9):58-60
他接替了被誉为“美国代言人”的CNN主播拉里·金,成为入侵美国黄金脱口秀时段的英国第一人。这个其貌不扬的中年英国男人,承接着美国人的“崇英历史情结”,再一次向美国输出了英式文化。  相似文献   

11.
正35岁、就任议会主席三周、导师是著名反对派……在支持者眼中,瓜伊多是“战士和乐观主义者”;反对者则称他为“美国傀儡”;在马杜罗眼里,他是“毛头小子”;而对更多人来说,他是一张不同于传统反对派刻板印象的“新面孔”。  相似文献   

12.
美国是个年轻的国家,其一切都在不停地变动。它永远背朝过去,面向未来。美国人随时都有弃旧图新甚至另起炉灶的准备。十九世纪法国政治家兼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曾描述说:身处边疆的美国人会考虑到自己晚年的需要而建一所房屋。可是屋顶还没有盖上他就搬到别处去了。亨利·福特说道:“我们要生活在现在,只有我们今天创造的历史才是唯一有点儿价值的历史。”这种自信心在美国人的血液里都可找到。美国社会给外国人的印象是它已抛弃了传统,盛行的是性事和精神病学,男男女女都离婚数次,儿女们则时常顶撞甚至虐待父母。美国人会在自己事业的中途弃职而去,搭上一辆汽车前往亚利桑那或阿拉斯加。律师可以成为木匠,木匠可以成为律师。在一个劝诫人们勤奋劳动并崇拜金钱的国家,许多美国人竟能不把心目中自己所具的价值同所从  相似文献   

13.
谢芳 《社会》2003,(11):53-54
不问隐私、不论家长里短在美国生活,街坊邻里相处也讲究个章法。有些章法靠你自己去摸索,有些章法约定俗成。与美国邻居相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尊重别人的隐私,不议论家长里短。在美国人看来,“尊重隐私”是一种有教养的表现。尽管美国人刚一接触,给人热情大方的感觉,然而你最好不要“热情过度”,见了面嘘寒问暖。路上遇熟人,也最好仅限于打个招呼,说声“哈罗”。  相似文献   

14.
低调程虹     
徐中强 《东西南北》2013,(15):22-23
程虹与同事分享过美国女作家安妮·林登伯格《大海的礼物》一书中的一段话:“大海不会馈赠那些急功近利的人。为功利而来不仅透露了来者的焦躁与贪婪,还有他信仰的缺失。耐心,耐心,耐心,这是大海教给我们的。人应如海滩一样,倒空自己,虚怀无欲,等待大海的礼物。”  相似文献   

15.
“课文与技术”是1986年6月29日在“资源和技术服务部”的计划中提出来的。本文作者是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古典文学系副教授。他现在是美国康奈尔大学文学学会的一名年轻的会员。本文曾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1985—1986学年举行的题为“文学和美国人民”的学术讨论会上发表过。作者首先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对菲德洛斯讲述的一个关于宙斯的寓言开始谈起。宙斯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发明家。他把自己的发明带到埃及王那里,并向他说明了这些发明的用途和价值。其中特  相似文献   

16.
个性是一捧荆棘,所有的刺都对着自己的肌肤。 普利策是美国著名的报业大王,也是有“新闻界奥斯卡”之称的普利策奖的创始人。作为一名来自匈牙利的偷渡客,普利策在进人报界后,由一名普通记者,在短短十余年时间里就拥有了自己的报社,并在不久后成为美国的报业巨子,他的传奇经历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然而,人们得出的无外科是吃苦耐劳、有进取心、善于把握时机等千篇一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在2011年春天之前,邓飞还觉得自己是一个调查记者,是一个负责批评与质疑的人。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他的角色就已经转变为民间公益的组织者,是几大公益行动——“微博打拐”、“免费午餐”、“大病医保”、“让候鸟飞”的“带头大哥”,他利用微博的力量,让各种人、财、物的资源发生聚合反应,形成一股强大的民间公益力量。  相似文献   

18.
忪岩 《社会福利》2007,(11):58-59
美国许多殡葬公司现正提供一种新服务,让人们可以在生前就为自己“定制”个性化葬礼。 埃佛勒斯公司在美国率先推出葬礼设计服务。公司设计师马克·达菲说,战后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一代美国人是选择自己设计葬礼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9.
他拥有450多件美国和国际专利,是世界上拥有专利最多的人之一;他创办过数个成功的公司,涉足过15个不同行业,资产估值一度高达16亿美元。他的秘诀是,成为那个写“武林秘籍”的人。  相似文献   

20.
张哲  雷磊 《东西南北》2012,(10):52-54
一群中国留学生进入全世界最神秘、最封闭的国家,和他们的异国同学分享“最幸福的”生活。或多或少带给朝鲜学生们一些外部世界的气息之余,每个留朝的中国学生也都学到了不少自己从未掌握的知识,体验到从未经历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