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芦田均(一八八七年—一九五九年)是战后日本第五届内阁首相。该届内阁是战后第二届所谓“中道”联合政权。芦田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在日本驻俄国、法国和土耳其使馆任职。一九三二年退出外务省,参加国会议员竞选,连续十一届当选为日本众议院议员。一九三三年—一九四○年间曾任“日本时报”社社长。战后初期,他同鸠山一郎等人创建自由党。一九四七年退出该党,参与民主党的建立,任民主党总裁。这期间他曾任币原内阁的厚生大臣和片山内阁的外务大臣。一九四六年任众议院宪法修改特别  相似文献   

2.
毛希 《东西南北》2011,(9):26-27
为了他所处的“美国最糟糕城市”有个美好的未来,他放弃了成为首位黑人参议员的机会,甚至总统奥巴马向他抛出进入内阁的橄榄枝也没能打动他。但那时,我们不认识他。可自从他玩上了微博,如今他已被称为美国第二有权力的黑人政治家。  相似文献   

3.
“加宪”是安倍内阁以来修宪派的多次修宪实践屡遭挫折又不断更新的最新修宪构想。推动“加宪”既是日本试图突破专守防卫政策的内在要求,又是配合美国印太战略、深化日美军事同盟合作范围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岸田内阁谋求维持长期内阁的因应考量。揭示“加宪”背后的动因逻辑,既客观铺陈了日本图谋延展防卫张力与更新防卫理念,又有助于明确岸田内阁对于“加宪”的工具理性。在参众两院修宪势力已过2/3的背景下,修宪派短期内不会冒险推动“加宪”,但日本防卫力量的建设及防卫理念的更新正日益为“加宪”的实践做好前期保障。  相似文献   

4.
纵观日本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政治过程,“贤人政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佐藤诚三郎就是被日本政府聘用的众贤之中的佼佼者。他曾参加了大平内阁组建的9个政策研究小组中的3个小组的工作,任综合安全保障研究小组政策研究员、环太平洋合作研究小组政策研究员兼干事、多元化社会生活意向研究小组政策研究员兼干事。在中曾根内阁时期,被任命为最具权威的临时行政调查会和行政改革审议会的“参与”。  相似文献   

5.
1993年2月15日韩国第14届总统金泳三宣誓就职。他在就职演说中向国民宣布:“创建一个‘新韩国’,即在稳定中进行政治改革,消除腐败,振兴经济,完善纲纪法规。” 金泳三当选总统后,就组成了以黄寅性为总理的内阁政府。本届内阁表现出如下特点: 一.25名内阁长官(部长)仅2人为军人出身,其余均为民间人士,表明组成“文官政府”决心,并推进改革,反腐倡廉。 二.入阁的民间人士,教授、学者、律师占了很大比例,提倡办事讲效率,工作务实的作风。 三.新内阁中,作为执政党——民自党的人士仅占三分之一,其余均由其它党派人士或无党派人士  相似文献   

6.
1954年12月10日,日本民主党总裁鸠山一郎上台执政,组成鸠山内阁。鸠山内阁上台以后在对内外政策上同吉田内阁保持一定距离,提出了具有鲜明鸠山特色的“修改宪法”、“重整军备”、“推进与共产圈外交”三大政策。与之同时,鸠山内阁上台以后,也改变了吉田内阁在改善日韩关系方面的消极态度,在改善日韩关系问题上表现出了一定的积极态度。但是,鸠山内阁为了尽快使日本回归国际社会,也为了尽快解决被苏联扣留在西伯利亚的日本人的回国问题,最终作出了优先实现日苏邦交正常化的决定。以自己的政治生命为赌注,决心实现日苏邦交正常化的鸠山一郎,为日苏邦交正常化造势,采取了与所有“共产圈国家”改善关系的对外政策。在这一大背景下,日中、日朝关系也出现了相当程度的松动和缓和。然而,日朝关系的松动和缓和,触动了韩国的敏感神经,刚刚出现缓和迹象的日韩关系又一次进迅速降温,直至后来的岸信介内阁上台,日韩关系才真正被解冻。  相似文献   

7.
浅析90年代以来日本结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桂芬 《日本学刊》2002,(4):93-109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所谓“结构性问题”成为日本朝野公认的社会顽疾。为此 ,村山、桥本、小泉内阁都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改革计划 ,这些改革均可广义地称之为“结构改革”。然而 ,村山内阁的改革仅提出了改革的设想 ,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案 ;桥本内阁的改革计划抓住了结构性问题的症结 ,但由于对形势的认识和对困难的估计不足 ,改革半途而废 ;小泉内阁的改革决心似乎更大 ,但实际上改革的思路并未超出前任的设想 ,有名无实的改革计划难以长期得到国民的认可和支持 ,而恐怖事件的爆发和世界经济不景气增加了又其改革的难度 ,其不得不从结构改革转向克服通货紧缩 ,“结构改革”的前景亦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2012年12月安倍内阁执政以来,历经2013年参议院选举与2014年众议院选举,政党格局呈现“一强多弱”的结构内涵。“一强多弱”政党格局的产生原因颇为复杂,是各种制度性、生态性因素在同一时期内相互交织的结果。其影响主要体现在政党体制、内阁决策、国会立法以及修宪路线等领域。“一强多弱”政党格局的发展,将受到国政选举、内阁业绩、在野党重组以及选举制度改革等多种因素左右。“一强多弱”政党格局虽“有利”安倍内阁执政,但有损民主主义社会的健全,而且与选民政治意识、选举制度目标相乖离。  相似文献   

9.
1960年7月14日,池田勇人当选自民党总裁,7月19日,组成池田勇人内阁。从这时起,池田内阁便开始为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发挥巨大作用了。下面我们就具体地探析池田内阁在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的作用。一“安保”斗争后的日本经济向何处去?以池田勇人为首的内阁,在由专家和学者组  相似文献   

10.
日本最近举行的大选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政策选举” ,各党都高举着自己的“政权公约”即施政纲领参加竞选。自民党的“政权公约”名曰《小泉改革宣言》 ,“小泉改革”就是自民党的施政纲领。大家知道 ,小泉 2 0 0 1年上台时提出的施政纲领是“小泉结构改革”。从其内容来看 ,“小泉改革”和“小泉结构改革”这两个口号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小泉上台已经两年有半 ,这次大选后又继续执政 ,“小泉改革”这个口号自然已成为新一届小泉内阁的政策纲领。值此“新桃换旧符”和小泉内阁实行内阁改组之际 ,对“小泉改革”的进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对其…  相似文献   

11.
1912年6月15日,唐绍仪因不满袁世凯的专擅出走天津,第一届责任内阁由是瓦解。唐内阁倒台后,袁世凯任命无党无派而又“驯顺如羊”的外交总长陆征祥代理国务总理,并准备由陆组织一个“超然内阁”。围绕继任内阁的组成问题,各政党进行了激烈的角逐,形成了临时政府北迁后的第一次党争高潮。剖析这一风波,考察各政党在风波中的表现,不仅有助于理解民初政局的特点,也有助于理解民初移植政党政治、议会政治失败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2.
史少博 《社科纵横》2013,(11):45-47
当前,日本右翼的军国主义思想抬头,并且日本内阁政治开始右倾化,日本内阁试图美化日本曾经的侵略战争,并且进而试图否认过去的侵略战争;今年3名官僚与168名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安倍政权为了其政治目的,还极力想修改宪法96条,进而修改宪法第9条,对此日本共产党进行了坚决地斗争,日本共产党反对强化军备和日美同盟,日本共产党的委员长明确指出了当前安倍政治的三个异常特质:其一是他企图使过去侵略战争正当化的异常,其二是认为美国是好政治的异常,其三是极端大企业中心主义的异常,日本共产党呼吁日本内阁要学习德国对待过去侵略战争的态度,并且警告安培内阁如果否认过去的侵略战争,将使日本在世界上失去生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日本要作“政治大国”,并非始于今日。从中曾根内阁提出使日本成为“国际国家”算起,已近10年。而实际上这种欲望早在70年代,甚至60年代末就已萌发.在此期间,日本的经济实力有了飞跃发展,但其对国际政治事务的影响力并没有相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1928年,是张作霖任北京军政府大元帅的最后一年,由于日本田中义一内阁实行强硬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致使中日关系日趋恶化。田中内阁为了执行“满蒙积极政策”,与张作霖就“满蒙铁路问题”举行多次谈判,甚至强硬地要求张作霖完全地和无条件地实现“二十一条”的全部条款。但是,张作霖没有屈服日本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  相似文献   

15.
转型期的日本外交──评大平、铃木、中曾根内阁外交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姚文礼70年代末至80年代,基于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国际形势及本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日本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战略性的调整,开始开展“大国外交”的尝试。日本当政者公开宣称:日本要“从被...  相似文献   

16.
王剑  李忠远 《求是学刊》2015,(3):154-163,189
明朝初年,朱元璋废行省罢丞相的政治改革,引发了明初中枢政治的激变。朱元璋在实现高度集权的同时,却又面临着中枢决策低效的矛盾,但他仍以祖制的形式将这种政治体制确定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洪武时代的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呈现相对的稳定性和封闭性。这种稳定性和封闭性对有明一代政治演变的影响十分深远,黄宗羲将其归结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明代内阁政治的产生,就是遵循着既要维护皇权的高度集中,又要解决中枢决策低效的难题。但内阁政治的发展,却没有使内阁体制的界限固定下来,相反,还引发了明代中后期皇权的肆意表达与宦官政治的异化。与其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毋宁说有明之无善政自内阁始。  相似文献   

17.
张祖国 《日本学刊》2003,(4):116-126
20 0 1年 4月小泉内阁诞生后 ,就提出了“没有结构改革就没有景气恢复”的口号 ,但是 ,在该内阁执政近两年的时间里 ,日本经济依然没有丝毫要走出困境的迹象。结构改革不见成效的主要原因是 :在结构改革内容上并没有取得国民共识 ;在具体操作上大都停留在经济政策层面上 ,没有提升到经济体制改革高度进行通盘考虑和长远规划 ;在实际推行过程中 ,没有处理好改革与发展以及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走激进主义改革路线。另外 ,对改革的关键把握不准确 ,轻视企业体制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通货紧缩的克服。  相似文献   

18.
无论怎么说,到了明代嘉靖朝以前,明代的政治格局经历明中叶几十年的发展,均已定型了.这样的格局也大体上是沿袭了自明初废相到内阁政治定型后政治运行的基本关系,即皇权独尊,“大权一归朝廷”,内阁中的阁臣也多能“同寅协恭”,且与司礼监共理,而天下庶务则由五府、六部等执事衙门分理,间有不合国家法度者,由言路负责监察.这种体制的维系,正是此间内阁票拟制度化以后,明代常设的诸机构间按正常的体制内规制的协作,来完成明代政治的常态运转.这就使得明代中叶政治的特点鲜明且非常稳定.  相似文献   

19.
陈亦权 《东西南北》2010,(11):52-52
2010年6月8日,菅直人上任日本新首相,在他的新内阁成员名单中,有一位名叫莲舫的女子。虽如今女性从政并不少见,但她却是日本历史上首位挤身内阁的华裔女子!  相似文献   

20.
石桥湛山是日本战后第七任内阁首相,自民党第二任总裁。石桥于1956年12月23日组阁,不久,因病于1957年2月23日去职。石桥内阁只执政63天,是战后仅次于东久迩内阁(50天)的短期内阁。石桥湛山1884年生于东京。1907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系哲学科。1911年进东洋经济新报社,历任编辑局长,社长;1921年任太平洋向题研究会干事,并参加筹建“裁军同志会”工作;1944年大藏省设战时经济特别调查室,石桥任委员;1945年参加自由党的筹建工作,并加入自由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