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是否流行送礼文化?国外流行什么样的送礼文化?国外对公务员送礼和受礼有何明确规定?送礼和行贿、收礼和受贿如何界定和区别?  相似文献   

2.
佚名 《东西南北》2013,(3):74-75
别以为“送礼”是件容易的事儿,实际上在世界各地,“送礼”都有一套相当复杂的准则。  相似文献   

3.
送礼清单     
《东西南北》2010,(4):29-29
某大商场的胖经理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无论哪个职工调出调进都必须给他送礼,否则,他不签字。长明的妹妹不想在商场干了,要调到一家饭店去,可胖经理不答应。长明就对胖经理说:"您先签了字,  相似文献   

4.
说送礼     
西方有人批评社会学,用的是一句俏皮话:『社会学是一门把人人都知道的东西变成人人都不懂的术语的学科。』也许这对于那些搬弄术语脱离实际的社会学作品多少是一针见血的。但人人都知道的东西毕竟包含着人人也许不懂或不十分明了的道理,这正需要社会学家加以揭明,使社会工作者和广大群众能更科学更自觉地处理这些看来都知道的事情。这次所选的四个问题:送礼、吸烟、流行音乐、玩麻将,人人都知道,但实际生活中却始终难以处理妥当,其中是否有一点社会学道理呢?四篇文章稍稍作了点分析,不知能否给大家一启点迪?不过一家之言,仅供参考而己。  相似文献   

5.
网络直播是信息时代的直接产物,也是社会泛娱乐化的突出表现之一。观看网络直播时,购买虚拟礼物对主播进行"打赏"的消费模式获得了平台用户的高度认可。"送礼"既承载着送礼者的神圣情感,也难掩相对理性的个人动机;平台主动创造虚拟维度的"社会网"空间,利用稀缺性资源调动被现实世界网络结构束缚的个体"能动性"和"反结构"需求,实现不同资本之间的有机转化;"礼物"价值和"送礼"频率不断叠加的现象背后是"文化""结构"与"资本"的共谋。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得好,人在江湖漂,关系最重要。中国,过去是礼仪之邦,现在是礼品之国,讲究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礼仪是待人接物的礼貌规矩,杖者出,斯出矣。送礼是人情投资,有时更是人情投机。办事送礼、过节送礼、见面送礼、喜事送礼、丧事也送礼…现在,送礼着实是一门处世为人的学问。究竟如何送礼才能送到人的心坎里?来看看奥美礼品为你精心挑选的趣味礼品吧。  相似文献   

7.
《中国游记》是芥川龙之介的一部力作,在日本和中国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迄今为止,《中国游记》在中国大陆先后出版过两个节译本和三个全译本。对《中国游记》各种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理清《中国游记》在中国译介的脉络,同时对促进《中国游记》及芥川龙之介的研究也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东西南北》2011,(24):15-15
在国际交住中,人们经常通过赠送礼品来表达谢意和祝贺,以增进友谊。给外国友人馈赠礼品要尽可能考虑受礼人的喜好,“投其所好”是赠送礼品最基本的原则。如不了解对方喜好,稳妥的办法是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中国人司空见惯的风筝、二胡、笛子、剪纸、筷子、图章、脸谱、书画、茶叶,一旦到了外国友人的手里,往往会备受青睐,身价倍增。礼不在重而在于合适,有时送太贵重的礼品反而会使受礼者不安。  相似文献   

9.
错位的尴尬     
身边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 位同事的孩子,在幼儿园被老师关进了黑房子,她的第一反应就是:给那位老师送礼去。虽不知其结果,但料也错不到哪里,这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处事原则。 我在想,这是个危险的开端,它不单指送礼的家长,更指那些不曾给老师送礼的家长。在礼物面前,会把其他家长对比得缺乏礼节,老师不由自主地歧视其他孩子。如果幼师接受了家长的礼品,说明她吃这一口,进而左一口,右一口,便胃口大开。倘哪天那位老师又觉得胃里缺乏“食物”了,她又得找个借口把你的孩子关一次,接着还得送礼,至为习惯,一年四时八节,回回送。…  相似文献   

10.
谢芳 《社会》2001,(10):52-53
街坊节(Streetfair)是美国社区的民间文化节日。有的街坊节有固定的日子 ;有的街坊节却是“心血来潮” ,只要街坊们高兴 ,随便哪一天都可以给自己过个节。街坊节 ,这一民间文化活动又可分为 :具有共同族裔背景的街坊节 ;具有共同文化背景的街坊节 ;居住在同一行政区域的居民的街坊节。具有共同族裔背景的街坊节早年来到纽约的各国移民都是扎堆居住 ,所以今天的纽约市地图上可以看到许多移民母国命名的街区 :如“小意大利”、“中国城”、“小印度”、“韩国街”等等。在一个有着共同族裔背景的社区 ,街坊节往往就是该族裔的民族…  相似文献   

11.
杨光去年去的是大连啤酒节,今年早早的就来到了青岛,加上这一次,杨光总共参加过三次大连啤酒节,三次青岛啤酒节,近六年来的夏天,他都是在啤酒的狂欢里度过的。  相似文献   

12.
过伟 《创新》2007,1(1):109-114
民俗是创造和发展先进文化的根基。中越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比较传统节日之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中越民俗文化之同和异。从韩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江陵端午节祭成功,促进中国对节日民俗研究之重视,提高对申报世界遗产、中国国家级遗产之认识与战略。  相似文献   

13.
《东西南北》2014,(2):14-15
卡梅伦访华,给中国领导人带了不少礼物。他赠送习近平一件英格兰男子足球队的签名球衣,给彭丽媛一副迈宝瑞手套。你知道这些“国家级”礼物价值几何,谁来负责?收到的礼物又去了哪儿吗?  相似文献   

14.
《东西南北》2011,(24):13-13
艺术品价值的不确定性,打破了传统礼尚往来中的等价交换原则。这让它成为更加意味深长的人情润滑剂,甚至为“雅贿”提供了媒介。也有人认为,这也是艺术品最大的美,可以将其中情感的成分无限扩大。  相似文献   

15.
宋代的“过税”,指对运输过程中货物所征之税,大概“每千钱算二十”,即百分之二的税率.而减免过税的对象,主要包括官员随行及寄运之物,流民携带之物,以及五谷、耕牛、农具等.其中对于官员、流民之物的减免过税,前者属于特权,后者则是在水旱、战乱等灾难背景下实施的,具有赈灾性质.至于五谷,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北宋时期主要是对局部区域的免过税,南宋时期主要是为了制止地方违法征税而免税.对耕牛、农具的过税减免,则具有恢复地方生产之用意.  相似文献   

16.
如今“节’字无处不在。有人说只要随便找出一个名词,再加上“节”字一都可以叫“××节”。这话虽属夸张一却可知书字用多了,什么事情都要过个节日,“节”也就失去了“节”的本义,失去了节的文化氛围。寻根究底,“节”宇本义是物体段与段的连接处,壬。竹节、关节等等。之后将这物体空间的含义移到物体运动的时间上.便成了“节日”。一年四季.周而复始,自然形成的节目很多,但无论什么节日都带有人文的性质,或欢庆、或纪念、或借节日来增强人们对某本某物的重视,把这些人文的内容安排在固定的日子,便有了节的兴隆。祖宗、先哲、…  相似文献   

17.
当中国新文学家肩负启蒙的时代重任进入文学创作的时候,节日习俗便成为其透视国民性的重要场景.以鲁迅、沈从文、老舍为新文学中"习俗/国民性"的典型表现者,他们以丰富的节俗叙事传达了一个时代的愤懑情怀、深刻的文化焦虑和现代人性之思.同时,由新文学节俗叙事所承载的时代之重,也映照出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共同精神症候.  相似文献   

18.
《东西南北》2013,(10):22-23
国礼背后的故事 彭丽媛参观坦桑尼亚“妇女与发展基金会”时,将上海老字号百雀羚作为“国礼”相赠。消息传出,这个老上海人印象中印着四只喜鹊的蓝色铁盒,几乎在一夜间找回了昔日的荣光。另两件礼品是阮仕珍珠礼盒和大熊猫图案蜀绣,其中,阮仕珍珠来自中国珍珠最大产地浙江,2011年时就已被国家礼宾局选为中共中央高级代表团赠送重要外宾的礼品。而蜀绣作为四川特色,常年都有政府部门采购,作为国礼亦是正常。  相似文献   

19.
迦里布是一个“非常正直和非常守规矩的人”,他干工作勤勤恳恳,可是领导和周围的人都看不起他,欺负他。以后,他学乖了,搞了送礼这一套,于是,大家都说他好了,他呢,却变坏了,不好好劳动了,甚至反过来欺负别人了。小说最后借用了一个教他送别人一点东西以改变他可怜的处境的人之口说:“看到他那掐人脖子的狡猾欺骗手段,我的心里产生了一个问题:过去  相似文献   

20.
送,是人际交往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成功的赠送行为,能够恰到好处地向受赠者表达自己友好、敬重或其他某种特殊的情感,并因此让受赠者产生深刻的印象。而怎样还礼,同样很有学问。它体现你的修养、友善以及尊重。人人都赠送和接受礼品,不管送礼是否自愿,每件礼品都须经挑选后方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