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土族人民勤劳纯朴、能歌善舞,在其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文学艺术。由于土族历史上只有本民族语言而无文字(现已草创土族文字),因而这些珍贵的文学遗产大多是靠民间艺人一代又一代口传身授流传下来的。土族民间文学艺术丰富多彩,有歌谣、舞蹈、叙事诗、神话、童话、故事、寓言、谚语等等,是中华文苑中一枝别有芳馨的奇葩。 歌谣 土族谚语云:“饭可一天不吃,歌不可一日不唱”,凡有人烟的地方,就有“花儿”(民歌)的芬芳,而土族之乡尤显馨  相似文献   

2.
一 土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约有十四万(1985年),主要分布在青海高原东北部和甘南地区。长期以来,勤劳朴实、英勇智慧的土族人民与其他兄弟民族一道共同开发和经营了这一地区,在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本民族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3.
在祖国的大西北,在层峦叠嶂的祁连山东南麓,生活着一个勤劳、善良,纯朴的兄弟民族——土族。他们世世代代辛勤耕耘,繁衍生息,人口已达十五万多。土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也有崇拜多神的民间信仰。千百年来,宗教文化深深地扎根于土族生活的土壤之中。 以藏传佛教为主体的多教融合 我们知道,任何民族的历史都伴随着宗教活动,土族也不例外。土族的先民们先前信仰的是在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萨满教,后来还接受过西藏原始宗教苯教的影响。他们在“灵”“魂”观念的主宰下,既在庙宇里也在心灵上树立了无数个神的偶象:管晴雨兼治百病的山神,管耕种保丰收的神农、护佑家宅保平安的家神以及神道广大的二郎神等等。而作为神的代言人、处于神和普通人之间的媒介人物“法拉”(土语  相似文献   

4.
试论土族婚礼歌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土族婚礼歌的艺术特色赵维峰婚礼歌是土族在本民族的婚礼中所演唱的歌曲,带有浓郁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土族民歌种类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品种之一。婚礼歌是土族人民世代传唱而流传下来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所以,不仅婚礼歌的音乐具有古朴自然的特点,其...  相似文献   

5.
土族婚俗奇特 ,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 ,婚礼的全过程是在歌舞中进行的。而土族婚俗中的婚礼歌展示了土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婚俗 ,反映出土族歌舞音乐独树一帜的特点。该文仅对土族传统婚仪的婚俗以及婚礼歌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6.
土族文化艺术作为青海省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之一 ,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正显示着其勃勃的生机和无限的魅力 ,游土乡风情、观土族民俗已成为青海旅游的一大景观。本文就土族文化艺术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开发内容、开发模式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土族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内容丰富,且曲调委婉古朴,颇有辽阔、悠远的情调。这些民歌以其鲜明的音乐特色和审美风格,表现了土族独特的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8.
土族习惯法的产生、发展和运作深受土族民间信仰的影响,习惯法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由民间信仰中的各种禁忌、仪式、巫术构成,而神灵观念和内心的信仰是土族习惯法最主要的来源,各种禁忌、巫术直接推动着土族习惯法的有效执行。同时,土族习惯法又维系着民间信仰的内在结构,强化了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丧葬叙事是土族民间叙事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土族女性而言,丧葬叙事在她们人生的特定场合对其社会心理发生着重要的影响,成为制约、疏导、规范女性心理的重要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0.
“花儿”也叫“少年”,是一种民族民间歌曲,在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回族、土族、东乡、保安和汉族人民中间广泛流传着。“花儿”音乐,曲调高吭、豪放、悠扬婉转、跌宕起伏,有着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花儿”音乐都有标题,称为“令儿”,它一般以流行地区(如《河川令》、《马营令》)、民族(如《土族令》、《保安令》、《撒拉令》),或以衬词(如《尕马令》、《咿呀咿令》)命名。  相似文献   

11.
土族是西北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约有20万人。土族《格萨尔》主要流传在甘肃省和青海省的土族聚居地。它是以韵散结合形式说唱的,在说唱时用藏语咏唱其韵文部分,但由于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语音等诸多方面的变异,较之于藏语安多方言也多有差异。由于历史等原因,土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在对土族《格萨尔》中的土族语和藏语进行国际音标记音的基础上,归纳和整理出了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相互影响之后的变异情况,并对此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土族是西北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约有20万人。土族《格萨尔》主要流传在甘肃省和青海省的土族聚居地。它是以韵散结合体形式说唱的,在说唱时用藏语咏唱其韵文部分,但由于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语音等诸多方面的变异,较之于藏语安多方言也多有差异。由于历史等原因,土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对土族《格萨尔》中的土族语和藏语进行国际音标记音,归纳和整理两种语言在同一部史诗中交错使用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土族婚礼歌展示了土族独特的婚礼习俗,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情,且内容广泛,结构明快,音乐悠扬,特色鲜明,是中华民族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宗珍贵财富。  相似文献   

14.
土族《格萨尔》中的亲属称谓王国明老艺人更登什嘉说唱的土族《格萨尔》已由王兴先老师和笔者搜集录音后通过记音对译、整理翻译等形式出版了其上册。在该书和将要出版的部分资料中发现有许多土族语的亲属称谓值得我们从语言学的角度加以研究和探讨。土族《格萨尔》中的土...  相似文献   

15.
地力山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杓哇土族乡的一个纯土族自然村。由于特定的历史、自然和社会原因,形成了以农为主牧业为辅的传统生计方式。随着时代的变化,兼事务工成为了传统生计方式的补充。在地力山土族家庭经济过程中,生计方式支配着资源要素的投入方向,而资源要素在不同方向上的配置最终构成其家庭经济的各个形态,形态之间以及具体形态内部存在的动态性,为其进一步调整提供了内在条件。  相似文献   

16.
土族服饰是土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适应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而形成的。土族服饰艺术是土族文化最具特色的显象表征,是土族特有的审美追求和审美心理的自然体现。  相似文献   

17.
土族民间信仰中的“发神”活动作为土族信仰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与艺术、宗教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在保留和遗传古风的同时融入了多种信仰文化,具有融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土族传统民歌 ,表现了比较早期的民族艺术趣味和风格。其语言通俗 ,比喻形象 ,曲调多以衬词、衬句而取名 ,演唱高亢嘹亮 ,悠扬悦耳 ,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土族传统民歌具有丰富的内容 ,其中以叙事为主的民间诗歌在土族民间文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它深刻地反映了土族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和民族风情  相似文献   

19.
土族语第三方言区,即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土族所操的语言区。语言学界对同仁土族语统称为保安语同仁方言(保安族在历史上的故居是保安等地)。根据我们的调查,同仁县土族操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一是屯五上、下庄和加查麻三个村的土族语,它是以汉语为基础吸收了大量藏语词语的混合型语言(单语种甲→混合语种甲、乙→单语种乙或丙的演变规律,处于混合阶段的一种语言现象)。它与汉语有别,不同于藏语,更不同于保安语(见拙文《同仁土族〈五屯〉语言调查报告》《青海民族研究》〈内部〉1985年第二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土族卷》以翔实的史料、完备的体例和严谨的结构,客观、真实地记录了土族地区流传的许多古籍、文书、口头文献等珍贵文化遗产,旨在使土族的传统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保护和传承,土族文化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