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所在地宜昌市,文化资源积淀丰厚,经济发展机遇空前。这些年来,宜昌市乘改革开放春风,抓三峡工程兴建的机遇,立足本地蕴藏丰富的文化资源,实施开发地域文化的重大举措,既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开发,为经济发展培育了新的增长点,也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促进经济文化共同发展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宜昌市开发地域文化,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制定文化开发战略,确立文化产业的显著地位。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全国人大通过兴建三峡工程决议的鼓舞下,宜昌市在抢抓机遇,寻求新…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3,(12):40-4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区内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关乎江西绿色崛起的成败。从循环经济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入手,可对该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县际比较静态评价。分析表明,12个样本县(市)间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循环经济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呈较强正相关性;各县(市)发展所处实际阶段是形成上述差异的主因;未来应继续深入贯彻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分类指导各县(市)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资源效率、环境质量、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四个方面构建包括16个二级指标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两种方法的组合评价法计算新疆15个地州市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组合指数,分析新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性及主要影响因子。本研究有助于全面、准确了解新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为指导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作为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的基本再分配手段需要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为客观地揭示城市低保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性,需要构建城市低保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两大综合测度指标体系。通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2连续七年城市低保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城市低保水平与经济发展并不相互适应,城市低保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也并不呈正相关关系,当前我国城市低保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类型多样,宏观上看城市低保的水平依然偏低。随着我国反贫困目标从单一救助向综合救助的转型升级,发挥政府以外救助资源传递主体满足贫困群体基本生活需要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经济是基于互联网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已成为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目前国内还缺乏省域互联网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相关研究.文章在详细阐述前人对互联网经济内涵研究的基础上,从影响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四个维度构建了互联网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各类指标的权重,利用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31个省份的互联网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和排序,并运用聚类分析将我国省域互联网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五个梯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互联网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东西部地区差距较大,呈现“东部领跑全国,北京一枝独秀;西部整体落后,川渝实力不俗”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生态足迹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和标准。文章测算了青海省生态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作为青海省主要组成部分的8个行政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青海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四区两带一线"各区域的生态经济发展水平,从而进一步明确各区域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利用辽宁省14个地级市1997-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实证分析。由面板数据结果可知,影响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因素依次为经济发展水平、人才教育因素、经济开放程度、城市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模式,并以上述论证为依据提出促进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减量化、再循环、资源化的原则,构建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资源效率、污染减排、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对我国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为了进行不同地区之间的横向比较,运用客观的赋权法中的熵值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参考已有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指标的标准值将指标划分为四个等级。主要结论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不平衡,总体上成一个典型的橄榄型结构,传统经济强区和东南沿海的循环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比较高,其次是中部地区,最后是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林崇建 《浙江社会科学》2012,(12):148-150,125,164
按照全面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原则,本文构建了由要素产出效益水平、经济结构优化水平、技术创新贡献水平、综合经济效益水平和可持续增长水平5个子系统,共14项指标组成的经济发展支撑要素转变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分析宁波与上海、杭州、深圳、大连、青岛的经济发展支撑要素转变水平。结果发现,当前宁波要素资源产出效益比较低、经济结构仍较粗放、经济增长处于准集约阶段,经济发展支撑要素实现向科技禀赋支撑转变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小兵  杜鹏 《兰州学刊》2003,(6):110-111
本文选取 11项评价指标构成了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 2 0 0 1年甘肃省社会经济统计数据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SPSS10 .0forWindows统计软件 ,对全省 14个地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 ,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 ,将全省划分为四个经济梯度区 ,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通过单一指标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西省的11个设区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把江西省的11个设区市以人均GDP指标分析,按经济实力进行排名,并在此基础上划分江西省的经济地带.最终从发展基础、资本投入、产业结构、政策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揭示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1993年各省市区社会保障水平的比较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择了23个重要的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障指标组成指标体系,分社会保障水平、安全网覆盖面、救济扶贫水平、社区福利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离退休水平和残疾人保障水平等7个子系统,用综合评分法计算。得分,从而对1993年30个省市区社会保障水平进行比较与评价,由此可见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发展不平衡,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不够协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31个省区市2010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酒店业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分析两者的关联性,并通过协调度模型分析两者间的协调程度发现,酒店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高度正相关,东部地区的协调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度,地方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来促进酒店业与地区经济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中国各省内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异,现有的省级水平上对生育率影响因素的宏观分析很难给出较为可靠的定量分析结果。本文利用1990年我国2031个县(市)的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民族类型和所在地区的生育政策等资料,分析了在低生育水平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民族(文化)和生育政策等因素对中国生育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省级生育政策对县级生育水平的差异起着重要作用,县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民族类型对生育水平有十分显著的影响。研究还揭示,中国各民族之间生育水平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育政策的差异所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死亡率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社会经济因素后,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显著地高于汉族地区。因此,中国民族之间生育水平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15.
从科技经费投入角度对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进行研究,基于对中国30个地区的实证研究,深入探讨科技经费投入水平对各地区科技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指出科技经费投入因素在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正向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地区金融发展程度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而我国地区之间金融发展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已有的研究认为,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对金融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控制人均GDP这一变量的基础上,利用1997-2004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金融发展影响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区教育水平、信息发展程度和社会资本能够影响金融市场的参与水平,从而对地区金融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提高地区教育水平,推动信息产业的完善,加强社会互动,提高诚信水平,可以促进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宁夏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是联系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桥梁纽带,县域经济评价研究是提升县域竞争力的基础和依据.文章根据2010年宁夏统计资料,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构建宁夏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选取反映县域经济竞争力的43项指标,对宁夏16个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通过评价分析认为:宁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县域经济竞争力有待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8.
对广西城市化水平与速度进行数量分析发现:当前广西的城市化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西部地区处于中下水平,并且滞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水平,同时还滞后于常态下的城市化水平;近年来城市化以年均1.2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增长,基本适合广西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趋势.基于时间序列预测法,估计广西城市化进程还将保持较快发展趋势,城市化率将以年均1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继续推进.  相似文献   

19.
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和数字治理三个维度54个指标构建了中国大陆省级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并基于2005—2019年30个省份的数据,探究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差异特征与动态演进。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总体速度较快,其中数字治理增长速度最快,但省际之间发展差异较大,在空间上呈非均衡性分布态势,其中区域间差异是构成数字经济发展总体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平均贡献率达63.2%。随着时间推移,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正逐年减小,但近年来收敛速度有所放缓。此外,各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空间分布上呈高—高集聚、低—低集聚态势,且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相邻能够提高本省份数字经济向更高水平的转移概率。因此,实现地区与省际间数字经济的包容、普惠、协调与互促发展是中国数字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与内容。  相似文献   

20.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滁州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从总体上看,滁州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增长幅度较快,但各分类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进行分析,从单项指标看,排名靠前的阻碍因素有人均耕地、化肥有效利用系数和农业能耗系数;从分类指标看,资源减量投入指标、资源环境与安全指标对滁州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日益显著,加快农业产业调整,重视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创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提升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