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改革旧的价格决策系统,建立我国最佳的价格模式,关键在于寻求最佳的价格形式。目前,多数人认为浮动价格是最佳的价格形式,最佳的价格模式应以浮动价格为主体;也有少数同志认为自由价格形式应是我国价格模式的主体;还有个别同志认为固定价格应是我国的主要价格形式。我认为:我国的最佳价格模式应当是包括固定价格、浮动价格、自由价格等在内的多种价格形式混合而成的价格模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对大量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的计划管理,分别实行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三种形式,对其价格则分别采取统一价格,浮动价格和自由价格三种形式。它们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既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理论问题,也是在计划体制和价格体制改革中碰到的一个实际问题,不少同志认为,实行指令性计划的采取统一价格,实行指导性计划的采取浮动价格,实行市场调节的采取自由价格,它们是相互对应的关系,也有的同志认为,实行指导性计划的,其价格应该放得更开,也要实行自由价格。他们在谈到国家计划分配的生产资料时说:它们可以分成三块,“第二块,大致上同指导性计划相适应,形成公开的交易市场和市场价格,价格可以随行就市,……。这里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价格要放开,同时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在进行一次意义深远的价材改革。价格的改革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本文认为:解决我国价格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放宽高度集中的价格管理体制,以国家计划管理的、能随商品供求变化的浮动价格作为我国价格的基本形式,坚决缩小国家统一定价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报告除对建国三十五年来的物价基本情况作了介绍外,着重阐述了改革价格体系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一)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二)与提高经济效益联系起来; (三)逐步缩小统一定价,扩大浮动价格、自由价格的范围; (四)与工资挂起钩来. 最后又提出解决好价格改革的几个突破口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浮动价格模式不是价格改革的目标,谈谈几点认识,以求教于学术界。一、实行浮动价格模式的理论依据不足1、浮动价格模式论者错误地理解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认为浮动价格的轴心和幅度是由国家来制订的,因而体现了计划调节,企业可以在国家规定的幅度内自行调整价格,因而又体现了市场调节。所以,浮动价格从价格形式上把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了。从表面上来  相似文献   

6.
在成都市召开的全国物价研究所所长、中国价格学会秘书长会议上,与会同志对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简述如下: 一、关于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定义 一种意见认为,所谓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是指对一些极为重要、十分紧缺的同一种生产资料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价格。一种为计划定价,是由国家管理的计划价格;一种为计划外价格,是由市场形成的市场调节价。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阶段存在三种粮食流通形式,即国家统一定价的统购统销,由地区或经济单位自行订价的议购议销,以及执行自由价格的城乡粮食集市贸易。其中统购统销占全部社会商品粮食的80%以上,在整个流通领域居于主导地位。所谓粮食价格问题,主要也就是统购统销的粮食价格问题。多年来,统购统销的粮食价格,一直采用高度集中的办法管理。为了保障人民生活和保持市场物价的稳定,这样做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价格形式体系中有两种计划价格形式:一是通常意义上的计划价格形式,即统一计划价格形式(简称为统一价,下同)。二是浮动计划价格形式(简称为浮动价,下同)。浮动价是近两年来国家采用的比较灵活的计划价格形式。它以基价(统一价)为基准,在国家规定的计划浮动幅度内根据市场需要进行价格浮动。目前在有限的商品范围内试行。如何认识实行浮动价的必要性?怎样估计它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什么是计划浮动幅度制定的依据及其运动规律?当前在试行中应注意那些问题?本文拟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敬请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同志指正。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几年价格体系的改革,我国的价格模式已由原来单一的国家计划价格,转变成了现在的计划价格、市场价格和浮动价格三种价格相并存的价格模式,这是一个复合性质的价格模式。许多同志把这种复合价格模式看成是理想的价格模式,认为这是价格改革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模式。 诚然,复合价格模式要比单一的国家计划价格模式优越得多,它重视了价值  相似文献   

10.
1984年以前,我国的工业产品生产资料(下同)价格基本上是国家定价,即使是在计划外流通的那部分,也要执行国家定价。1984年开始,为了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允许企业对计划外自销部分实行浮动价格,浮动幅度不超过国家定价20%,1985年又规定,浮动幅度不限。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生  相似文献   

11.
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由旧的产品经济体制逐步过渡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而价格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我国的价格模式只有由计划价格过渡为以市场价格为主体的价格模式,才能为最终确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创造一个关键性条件。十三大报告中指出:“要逐步建立少数商品和劳务价格由国家管理,其他大量商品和劳务价格由市场调节的制度。“如何由计划价格过渡为市场调节为主体的价格模式,目前,理论界大体有三种意见: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副产品种类繁多,按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程度分,有一、二类农产品和三类农产品;按产品来源分,则有集体所有制单位提供的农副产品和社员家庭副业产品。对于这些农副产品,国家分别采取统购、派购和议购三种形式把它们集中起来,然后进行有计划的分配和供应。同这三种收购形式相适应,我国市场上出现了三种农产品价格形式,即统一计  相似文献   

13.
自1979年以来,我国价格体制改革经历了十二年艰难曲折的路程,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深化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许多问题还需要继续努力,逐步求得解决。十二年的价格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1984年。初步改革了价格管理体制与价格体系,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价格管理体制,逐步改变为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由过去单一的国家定价形式,逐步扩大为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格、市场调节价格等多种价格并存的形式。通过执行调放结合、  相似文献   

14.
价格管理体制是关于价格的各种管理制度和规定的总体,它是整个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价格管理体制包括价格管理机构、价格管理权限、价格管理形式和价格管理方式等各个方面,它们互相联系,形成统一的整体。价格管理机构是指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按照规定所设置的物价管理机构和物价管理人员;价格管理权限是指各级价格管理机构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所划分的职权范围;价格管管理形式是指对各种商品采用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格、市场调节价格等不同的价格形式;价格管理方式是指对不同商品的价格实行直接管理或间接管理的不同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生产资料价格实行“双轨制”,即对计划调拨分配的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定价,对部分计划生产和计划外超产的生产资料,允许进入市场自由交易,由企业自行定价。这是我国改革生产资料价格的一个重大步骤,对于搞活生产资料流通和价格,调动生产和经营企业的积极性,都起了较好的作用。但是,在实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此,本文想谈点粗浅认识,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6.
广西商业经济学会和柳州市商业经济学会7月底在柳州市召开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理论会,探讨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的特点、范围、作用、完善和发展趋势问题,也研究了国营商业主导作用、供销社主渠道作用和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等问题。关于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的特点。一种意见认为,它的基本特点是:计划性,竞争性,自发性和开放性。另一种意见认为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多种经济形式的、独立自主而  相似文献   

17.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对物价问题作了重要的论述。我们通过学习,深受启发,现就物价工作的一些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指导下,物价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进,在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初步改变了过去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的状况,逐步实行了灵活多样的价格形式。在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下,对一部分机械工业产品实行了浮动价格;对日用工业小商品实行了工商协商定价;对三类农副产品和完成统购、派购任务以后的农副产品实行了议  相似文献   

18.
国营企业内部之间流转的生产资料是不是商品?这是国内外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问题的讨论中,意见分歧最大的一个问题。在我国经济学界最近的讨论中,归纳起来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是商品;第二种意见认为实质已经不是商品,只保存着商品的形式或外壳;第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工业生产资料方面出现的双轨制价格,对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起了某种刺激作用,但同时又在市场价格问题上造成了某些混乱,给国家计划的执行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拟就双轨制价格的性质及其发展方向等问题,谈一点个人浅见。 所谓双轨制价格,就是指同一生产资料以国家计划为界限,同时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价格形式。它的计划部分执行国家定价,  相似文献   

20.
<正> 在五十年代,史学界曾对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这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进行过广泛的讨论,虽然没有取得最后完全统一的意见,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封建土地的所有制形式有三种,即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在一个时期内笔者也株守此论。但近几年较广泛地接触了宋元明清时期土地占有关系方面的资料后,觉得按三种形式的划分显得粗了一点,史实与结论有悖,应该再加一种形式,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