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阶层分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进王桂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领域发生和变革已经波及社会各个领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成员的阶级、阶层地位处于新的分化和调整之中,传统阶层依然存在,新的阶层正在形成,并处于进一步分化之中。伴随这种分化的,是社...  相似文献   

2.
系统结构分化:中国社会分化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中国社会分化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阶层结构分化,但忽视了系统结构分化。中国社会系统结构的分化是一个从泛政治化的单轨运行向去政治化的多轨运行转化的过程。同时两个分化维度在动力机制与作用过程、两个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功能关系的整合上存在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 ,与经济体制转换、社会转型尤其是社会资源从集中走向分散趋势相适应 ,1 978年以来中国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变化 ,就是文化资本的分配和再分配。由于知识分子的社会利益与社会地位是由他们掌握的文化资本所决定的 ,职是之故 ,对 1 978年以来文化资本的分配与再分配的分析 ,无疑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之社会地位与社会利益的分化和变迁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社会组织分化与整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 ,考察转型期我国组织发展变化的状况和特点 ,确定社会组织整合与管理的任务 ,促进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社会组织分化的必然性中国改革的市场化趋向的确定 ,加速了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强烈地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结构 ,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城乡二元结构、政治——行政一体化的社会运作结构和单一的社会组织结构等开始全方位分化。社会组织的分化状况是由社会分化程度决定的。改革前我国社会组织结构的基本特点是“党政合一”,它是建立在条块分割基础上的高度中央集权的体制。几乎任…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群体分化组合是一种客观现象.从政治道德的视角看,社会利益群体的合理分化将加快中国社会结构的现代化,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社会利益群体的过度分化则会削弱中共执政的道德基础,挫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道德动力,危及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波 《北方论丛》2005,(5):138-141
利益结构是社会系统和政治系统的深层结构,它构成社会和政治运行的内在动力.它的变化对政治结构和政治运行机制的影响极大.可以说,利益运动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中,最突出、最核心的变化就是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它将给中国的政治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阐明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变化,并从政治权威结构、政治参与以及政治结构分化这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些变化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可以深入分析中国社会政治权力结构的应对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包括:1.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2.作为普遍性、全民性规范的“五爱”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3.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特殊道德规范。4.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内部的各种具体道德规范。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两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8.
社会变迁是衡量社会运行的动态指标 ,作为结构性变迁的社会转型是中国当前社会阶层分化组合的重要隐性背景。社会阶层大分化与新组合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急剧分化 ,旧有的社会结构整合机制变得相对滞后 ,本文在传统社会分层理论基础上介入一种社会变迁的变数指标 ,将中国阶层划分为精英阶层、中产阶层、一般阶层和渐进阶层 ,并力图在中产阶层基础上阐述一种新的社会结构整合机制 ,以协调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礼"是中国传统社会思想的核心概念,在调控社会运行的规范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礼"起源于调控社会运行的自觉选择,"礼治"是社会运行调控自觉性的重要体现。在中国传统社会,"礼治"既渗透在社会运行的各个领域,也体现在社会运行的不同层次。微观层面通过"以礼修身"塑造社会运行的参与主体,中观层面依托"以礼齐家"稳固社会运行的核心枢纽,宏观层面确立"以礼治国"作为保障社会运行的方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历史表现为社会分化与社会合化、社会发展与社会稳定的低水平循环,社会运行过程表现为趋极端性、中断式平衡及资源的周期性耗散。本文力求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生产功能性分化是社会发展和经济效率的推进机,自我服务性分化则导致利益分配与生产性功能相背离。公共权力群体和组织权力群体将法理性权力用于自我服务,使生产功能性分化总是伴随自我服务性分化,自我服务分化总是趋于极端化。由于自我平衡机制缺位,革命性的中断成为解决极端化问题的一般方式。然而当抑制自我服务性分化的时候,生产功能性分化也同时被抑制,导致社会进程的迟滞。为此,我们对如何克服这些社会分化悖论和使社会进入正论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差异与社会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差异与社会公平易小明,刘庆海在当前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所造成的社会交易中,人们社会利益的分化、聚合、调整十分激烈.如何使经济、政治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有机结合起来,使社会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能有序运行,探讨差异与社会公平问题无疑具有十分重耍的现实意义.一、...  相似文献   

12.
宋协娜  戚攻 《社会科学》2002,23(4):62-66
因全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引发的中国传统民政工作管理模式与运行方式的转型 ,引发了中国社会基层管理权力的分化和社会化 ,及一般社会关系及结构的重组与再造。文章认为这一必然的客观的趋势 ,或许将最终形成自下而上的、国家与各平等主体之间责权利有机统一的社会管理模式和社会良性运行体制。  相似文献   

13.
公共治理权力结构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由集权向分权的态势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政府失灵"为治理权力结构的分化提供现实基础,多样化与个性化的公共服务需求为治理权力结构分化提供社会压力,知识普遍扩散为政府以外的主体行使治理权力提供技术准备,权力社会的内在冲突形成治理结构分化的社会基础。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社会,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和市场发育的成熟,在经济治理领域,市场主体将成为治理的基础性力量;在社会管理领域,社会组织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纵向穿越全球化横向空间 ,因全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引发中国传统民政工作管理模式与运行方式的转型。这一政府主导的转型过程 ,引发了中国社会基层管理权力的分化和社会化 ,引起一般社会关系及结构的重组与再造。这一必然的客观的趋势 ,或许将最终形成自下而上的、国家与各平等主体之间责权利有机统一的社会管理模式和社会良性运行体制。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正在经历极其深刻的转变.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原有的阶层结构出现大规模的分化.与之相适应,我国工人阶级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相似文献   

16.
黄爱平 《江淮论坛》2012,(1):138-142,133
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随着朴学思潮的勃然而兴,文献学研究领域也呈现出新的面貌,考证、辨伪等传统的研究方法重新受到学者的重视,书籍的典藏、刊刻逐渐兴盛起来,目录、版本等专门的研究领域出现转机。凡此种种,文献学各个领域自身的发展变化,既促成了明清之际学术潮流的转换,也奠定了清代文献学发展鼎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发育的中国特色市民社会,既是中国社会分工与领域分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社会民主生活的内在要求.尽管其还处于发育的初级阶段,自身力量还不够强大,但它却为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动力,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低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徐雪梅  柳中权 《理论界》2007,(12):32-33
社会转型加速了社会分化和社会结构的变迁,瓦解了原有的社会整合基础,削弱了原有的社会整合力量,从而必然引起社会整合方式的变化。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改变传统的社会整合方式,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促使和谐社会运行的社会整合机制,充分重视中华文化在社会整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艳霞 《人文杂志》2007,(3):175-178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排斥、消极公民、政治冷漠等公民意识淡薄的问题。这不仅制约了政府综合治理水平的提高,而且与国际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方向相违背。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关系的扭曲与不和谐,对此,只有以协调社会生活各领域关系为基点,采取相应措施使市场领域、国家领域和公共领域和谐共处,才能够培育良好的公民意识,为提高政府的综合治理水平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进程加速了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分化,导致了农村社会类型的多样化。乡土社会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转型。单一的政府管理模式无法与变化中的乡土社会结构相匹配,纯粹的社会组织自治又因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而无法实现,乡土社会由此出现了治理的衰微。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不仅是乡村社会的建设,而且是政府主导与社会协同式乡村治理模式的试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