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长期以来,《弗兰肯斯坦》在文学体裁上一直被认为是哥特式浪漫主义小说和科幻小说。学术界普遍探讨的是《弗兰肯斯坦》作为科幻小说体裁上的革新之处。本研究将结合托多罗夫等关于奇幻文学的观点,从体裁上分析《弗兰肯斯坦》作为奇幻文学所体现的奇幻特征,从故事的整体框架、奇幻文学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奇幻话语和奇幻主题等方面,显示出《弗兰肯斯坦》作为奇幻文学的倾向和特点;有利于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弗兰肯斯坦》的体裁及奇幻效果。  相似文献   

2.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的著名小说家,他的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时代特征,被誉为"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张爱玲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带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20世纪40年代震撼中国文坛。这两位不同性别、不同国度和不同年代的伟大作家,在自己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都不同于传统的、理想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在世俗浮华生活下人性的异化。  相似文献   

3.
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 英国的司各特伯爵夫妇携带他们的新生婴儿出海旅行,在非洲海岸遇上大风暴,船被巨浪打翻,全船人都葬身海底,只有司各特夫妇带着儿子爬上海岛。这是一个无人荒岛,岛上满是热带丛林。疾病蔓延,司各特夫妇很快就患病而死,只留下几个月大的小司各特被一群大猩猩收养。小司各特跟上大猩猩学会了灵巧地攀爬跳跃,学会了在树枝间荡来荡去,总之,学会了让自己成为一个标准的“大猩猩”。二十年后,一艘英国商船偶尔在荒岛抛锚,人们终于发现了小司各特,并把他带回英国。这事在英国引起巨大轰动,自然也引起科学家的极大…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西方文学中,卡夫卡是一位极为重要的作家,是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开创者,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饥饿艺术家》是卡夫卡生前就发表的少数短篇小说之一,该作品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展示了一个崭新的艺术世界,一个陌生的、奇特的、令人费解的世界,那位"光彩照人,名扬四海"在人们完全的误解中孤寂地死去了,透过这荒诞的帷幕,我们似乎感觉到一种悲哀,一种卡夫卡式的悲哀,在那异己的、敌对的社会中,人与人思想感情永远也无法沟通的悲哀。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文学中,悲剧是最古老的文学体裁之一。尼采在自己的哲学系统中考察和解释了悲剧,阐述了其美学和文艺思想,其悲剧理论也构成他的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哲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日本对中国汉字文化书籍的翻译数量在世界上是最多的,总体上看,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深受日本读者喜爱。对中国文学的学习和借鉴,丰富了日本文学的样式和风格。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翻译界大量翻译西方的政治学著作,这在明治维新中起了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也为中国翻译家提供了许多可用日文转译的西方重要学术著作的日文译本。这在中日翻译文化交流史上可称为美谈。  相似文献   

7.
明丽 《现代交际》2014,(5):73-74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作品,这部作品以完美的形式向读者诉说了一场美国梦的破灭。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使用了多种写作技巧,其中运用颜色词语来塑造人物性格,颜色词语在小说中无处不在,色彩运用对人物性格的塑造有重要作用。作者通过对不同色彩的描写来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愿望和梦想追求及最终梦想的破灭。作者对这些颜色词语的巧妙运用,凸显了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和主题,对理解这部作品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启示录文学有很长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圣经》新约全书中的《启示录》。后来,许多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描绘了环境灾难,启示录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学体裁。1999年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推出了生态寓言小说《玛拉和丹恩历险记》。这部史诗般的小说深受青年读者喜爱,描写了人类遭受毁灭性生态灾难的未来情景,影射了当今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季汝甜 《现代妇女》2014,(3):221-221,235
意象是构成文学的重要部分,西方二十世纪出现了意象批评,关注作品意象层面,探讨意象机制。本文结合西方出现的新批评和语言学的新发展来分析意象批评的历史,意象的分析批评方法和哲学上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历史,是客观的,是由已经发生过的事件和人民群众所组成的。看历史小说是否可以补充历史知识?本文将以《鬼吹灯》书中对滇国祭祀的描述进行比较详细的对比和说明。  相似文献   

11.
波兰作曲家肖邦一生都在为钢琴写作,他的钢琴作品几乎涵盖了各种音乐体裁。深刻表达了他对波兰民族的热爱,对祖国命运的关心。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体现了他对练习曲这种传统体裁的创新.除了包含各种演奏技巧的练习外,还表现在旋律、和声、节奏、调式调性等内容上,并把艺术和技术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2.
浪漫主义文学是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这一文学流派的特点有很多,本文从《约婚夫妇》这一代表作品中一位女性形象出发,体现出意大利浪漫主义文学中女性人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陈国球先生近著《文学史书写形态与文化政治》面世,从中我们可以窥见香港的学术及文学著作与大陆的不同之处。作者从近代学术分科与学制改革出发,指出近代中西学术会通的趋向,而在这种学术范式转型的过程中,文学日益边缘化,“词章不能谓之学”,文学不为专门之学,这正是西学重艺轻文取向的中国化。西方学术观念强调学科与专门之学,也给中国传统文学带来了重大变化,中国的文学逐渐演化为文学与外界环境的各种关系,并将中国文学置入与“西国文学史”、“外国语文”等相关联的大框架之中。随着西方文体学的大举输入,京师大学堂将文学原则的重心放在作品的形态上,把中国传统文学按文体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4.
丁玲女士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之一,在写作中一直坚持着女性立场,作品中深深烙刻着时代的印记,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女性作家。《莎菲女士的日记》是她的早期文学作品,虽然篇幅不长,但是一经问世,便激起千层巨浪,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丁玲这个名字,也因此耀眼地登上了中国的文坛。小说发表在1927年的中国,正值西方文化大举涌入大陆的文化冲击时期,作家在创作中受到了不同方面的影响,又结合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写下了《莎菲女士的日记》(以下简称《莎》)。外来的文化思潮在小说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西方女性的独立精神;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对社会问题的关注。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丁玲,走近历史,发掘文学的时代精神,这对今天的中国文学现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法国哲学教授让·吕克·南希曾经在《世界报》上撰文,说萨特是个“古往今来从未出现过的两面神:没有一个哲学家像他那样在文学海洋中游弋,也没有一个文学家像他那样大举进行哲学操练;我们无法理解,逻辑思辨和形象推演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竟然在同一支羽毛笔下毫无妨碍地非常清晰地表现出来”。为什么这么评价萨特呢?因为萨特的小说《恶心》就是这样一本逻辑思辨和形象推演完美合一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人物传记类视听新闻作品是视听新闻作品的重要组成类别之一,它与人物访谈类作品同属于人物类视听新闻作品。与人物访谈类新闻视听作品以及其他新闻体裁作品不同,人物传记类视听新闻作品将经典历史的或当下突出的一个或一组人物以纪实的新闻手法表现出来,并以真实性、可读性、知识性为方向,在内容和形式上统一雕琢。本文将以人物传记类新闻视听作品的特点为出发点,在作品主题、素材选择、人物内核、人物评价等方面做简要梳理和分析,以体现其创作要点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7.
莫言通过其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农村生活、历史场景和现代理念有机的融为一体,并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之后引发了国内外的热切关注和深入研讨。近几年,在中国的文坛上更是产生了越来越广泛地影响。莫言的文学作品能够获此殊荣不仅仅代表他本人的成就得到了广泛认可,也标志着中国文学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关注,是中国文学时代向前迈进的一大步。本文就旨在分析莫言作品的相关评论,以期为广大的文学爱好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地域的差异孕育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差异体现在语言上。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英美文学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中西方之间的地域差别、风俗习惯、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决定了中西文化间存在着较大的不同。这些文化上的差异导致我们在进行英美文学翻译的时候不能单纯地从我们的文化习惯出发,而应当在翻译时更多地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关注西方文化中特有的习俗和文化特点。在英美文学的翻译中,要更加关注中西文化差异,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对英美文学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保证对英美文学翻译的质量。随着当前世界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只有充分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充分考虑中西文化鲜明的个性,才能在英美文学翻译上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19.
1956年,突尼斯独立后,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剧变,从而推动了小说艺术的发展。当时,作家们倾向于两种小说创作,一是从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汲取灵感和营养写作历史小说;二是从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与冲突中积累素材创作现实小说。1945~1962年,马格里布各国共出版中、长篇小说7部,其中5部是突尼斯小说,可见突尼斯在这方面是领先的。 艾布·卡塞姆·穆罕默德·卡洛出版的《复兴》系列丛书,无论对短篇小说,还是中、长篇小说的创作都有促进作用。丛书中有突尼斯作家的作品,也有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作家的作品。随后,由穆罕默德·姆扎利主编的《思想》杂志问世,这份期刊尤其关注小说文学,1959年出版过一个突尼斯阿语小说专辑。1966年,《小说》杂志创刊,主要刊载短篇小说,也刊登有关中、长篇小说的评论与研究文章。 此外,《新生》期刊、《劳动报》、《晨报》等都辟有每周专栏,发表小说、文评,为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提供合适园地,为活跃小说创作发挥了良好作用。 白希尔赫里夫是突尼斯杰出的小说家之一,3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作品,50年代,《思想》杂志连载他的中篇小说《爱的诱惑》。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叙述一个20岁青年的爱情历程。之后,他的长篇历史小说《夜光》出版,取得颇大成功。他的第三部作品是《  相似文献   

20.
文学的雅、俗之辩是一个老话题.新武侠小说的出现与流行又使人们重新瞩目这一话题.但在以往的论辩中似乎极少将其看成是一个。历史问题”——即从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角度来考察.更未能从传统文化运作方式的角度来考察。事实上.文学的雅与俗是历史的.更是文化的,只有明确了文学雅、俗之分的历史过程与文化机制,才能更清楚地定义雅、俗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