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三国演义》中,关羽是忠义的化身,更是完美典型的象征,许多黑社会都拜关二爷。大家应该都熟悉三国中的“华容道”事件,关羽在汉室复兴和斩杀曹贼两难选择中,还是放走了曹操,让观看三国的人叹息不止。  相似文献   

2.
正一直到《三国演义》发展到将近三分之一,诸葛亮才在铺垫下登上舞台。《三国演义》开始,对于刘备来说,已经建立了以关羽、张飞为核心的兄弟圈子,五虎上将在赵云迅速加入后已经得其三。然而这个强大的军事核心组合除了对黄巾军有不少胜利,在面对董卓、吕布和曹操等军事集团时,却是败多胜少。  相似文献   

3.
三国世界,波澜壮阔。作为一个典型的英雄辈出的历史时代,有无数的文学作品对其进行了撰写与讴歌。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个性鲜明的传奇人物纷纷袍笏登场。然而传奇人物众多,但其中最为杂糅复杂却又吸引人眼球的人物非曹操莫属。作为三国最大集团实力的领袖,曹操具有相当的研学价值。但由于《三国演义》其本身带有"拥刘反曹""拥汉忠君"的作者主观立场,对曹操的描述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公平"。作为一部通俗小说,《三国演义》塑造出的曹操的文学形象,比其他三国学术性著作如《三国志》中的曹操形象更为被大家所接受。本篇论文因此希望通过对《三国演义》这部文学作品本身情节的研究,来加深有关曹操这一特定人物的人物形象理解,通过系统化的梳理、分析,得出相应的形象结论。  相似文献   

4.
湖北荆州,在我的心目中,是充满历史感的古城。"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据统计,一部《三国演义》,就有七十二回提到荆州,著名的典故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所指便是此处。千百年来,这里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孕育有楚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宋代"小万卷"朱昴等一大批江陵才子。  相似文献   

5.
读《三国演义》的人,无不为关羽痛失荆州、败走麦城、身首异处扼腕叹惜乃至垂泪不止。谈到关羽失荆州的原因,往往归结于关羽傲慢的性格,如果他不得罪了孙权,如果不开罪于糜芳,如果他稍重视一点吕蒙、陆逊之徒……结果不会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当然有些读者会产生另一方面的思考,假如刘备用其他人来守荆州如何?关羽的性格或刘备对性格的忽视的确与痛失荆州之事有着密切的关联。首先——从关羽的性格谈起关羽是一个怎样的人,诸葛亮曾作了概括:“超群绝伦”。后人拜关羽为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为我们塑造的人物有上千,但在作者"拥刘贬曹"的倾向之下,作品中的许多人物便失去了本来的面目。周瑜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就存在着丑化倾向。  相似文献   

7.
盛卓静 《职业》2011,(35):125-125
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人物形象塑造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篇小说的艺术价值。因此,塑造个性独特又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人物形象成了小说家的追求。许多经典小说都以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来支撑,如《阿Q正传》中可怜又可悲,惯于精神自慰的阿Q;《守财奴》中惜金如命的葛朗台;《红楼梦》中多愁善感、孤傲自尊的林黛玉;《三国演义》中多谋善断、忌妒孔明的周瑜;等等。这些经典的文学形象以其不可重复性显示"这一个"的独特,若说到爱慕虚荣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8.
阳刚 《老人世界》2011,(7):44-45
小时候,看过许多小人儿书,对古代那些手持刀枪剑戟各种兵器,驰骋战场,奋勇杀敌的武将十分羡慕。如《三国演义》虎牢关一战,关羽挥舞青龙偃月刀,张飞挺起丈八蛇矛,刘备手持青锋双股剑,三英战吕布,杀得吕布虚晃一戟,  相似文献   

9.
<正>关羽,自古以来被称为"圣人",仔细一想,《三国》诸位豪杰中被后人颂称为"圣人"的也只关羽一人,那关羽到底"圣"在哪里呢?罗贯中在书中这样写到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好一副英杰气概。与刘张三人结义后,关羽位居第二,对于大哥刘备可谓忠心耿耿。众所周知,刘备  相似文献   

10.
严歌苓在《芳华》中塑造了众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其中"活雷锋"刘峰这一人物形象身上集中体现了一代"英雄人物"的经历遭遇。本文将围绕电影《芳华》中"活雷锋"刘峰一生的经历,分阶段分析刘峰这一"英雄"形象在《芳华》中的起伏变化,并由此探讨刘峰所代表的"英雄"形象以及其背后所隐射的英雄文化。  相似文献   

11.
曹操,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文笔提及较多、占用篇幅较大的一个人物,被誉为"奸雄"、"能臣"。曹操在《三国演义》中首次出现就是作者通过许邵的口吻评论他为"混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曹操的一生可谓是风光无限,为自己赢得了千古之名,本文试就通过曹操在政治、军事、用人处世等方面展开一代枭雄伟大的一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著作中有关战争场面的描写随处可见,波涛汹涌的气势,豪爽的英雄气度,令每一位读者都感到荡气回肠.复杂多变的人物形象,千百年来更是深入人心,其中所体现出的公关智慧值得人们发起深思.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与中国一水之隔,历史交往悠久,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包括其经济文化现象与中国文化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在日本就影响了一代经济学家和商业巨子。日本人通常称《三国演义》为《三国志》。不论是在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繁华大街,还是在僻静人稀的小巷,总能看到五颜六色的广告牌上“三国演义”几个醒目的大字;电视等新闻媒体更是以自己独有的视听优势在为各家出版社鼓动摇舌,招揽《三国演义》的读者。日本人喜爱《三国演义》的程度丝毫不逊于中国人,他们非常推崇  相似文献   

14.
正一、诸葛亮借刀杀人的背后孟达,字子度(小说《三国演义》中字子庆),本字子敬,因刘备的叔父名叫刘子敬,为避讳而改字。扶风郡(治今陕西兴平东南)人,三国时期人物。本为刘璋属下,后降刘备。奇袭荆州之战时因不发兵救关羽而触怒刘备,于是投奔曹魏,在魏官至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此后又欲反曹魏而归蜀汉,诸葛亮借刀杀人,孟达事败而死。孟达是蜀汉刘备集团与魏延等人平起平坐的野战将军。他文武全  相似文献   

15.
在《辞海》中,"浮躁"为"轻率急躁"之义。贾平凹取"浮躁"来命名他的长篇小说,用以表达他对现实社会的审视和思考。作者通过塑造金狗等人物形象,展示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浪潮中的农村图景,表现出特定年代下浮躁的社会风气。这里的浮躁,不仅是人心的躁动,也是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本文将从作品所呈现的独特环境、人物形象和时代内涵三个方面,评析贾平凹的《浮躁》。  相似文献   

16.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塑造了形形色色、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或足智多谋,或英勇善战,或宽厚仁爱,或凶狠残暴,大都个性鲜明,形象突出,但司马懿却不太为人们所熟知。对于他,论智慧、谋略,在三国中实是上上之选,他深明韬略、熟谙军机,通晓天文地理,善于洞察形势,在加入曹操阵营和与诸葛亮的屡次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更是充分展示了其以柔克刚的处世态度、卓越的政治才能、高超的军事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7.
谁动了我们的三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成了日本的摇钱树近来,随着易中天先生对三国(包括陈寿的《三国志》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以下简称三国)深入浅出的品评,国内掀起了一股势头强劲的"三国热"。而作为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对三国的喜爱也是  相似文献   

18.
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黑色幽默"文学之先河,是"黑色幽默"的重要代表作品。本文简要分析了《第二十二条军规》所体现的黑色幽默文学作品的一些突出特点:主题思想形而上,故事情节寓言化,人物形象扭曲化,黑色幽默消解了传统喜剧的理性内容。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中国文坛,没有一部古典文学作品像《西游记》那样获得这样多的少年儿童读者的青睐,也没有一个中国儿童不知道"孙悟空"和"猪八戒"这两个活力十射的人物形象。那么,《西游记》吸引少年儿童的奥秘究竟何在?本文通过认真阅读探讨,主要从形象性、趣味性、心理特征等方面对《西游记》的儿童文学特征进行分析,获得了很多宝贵的启示,希望能对儿童文学创作能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徐忠友 《老年人》2014,(9):16-17
正上世纪70年代末,舒婷以一首《致橡树》感动了整整一代人。30多年过去了,她已从青春女子变成了花甲老人,但对诗歌的热爱一如当年。爱写诗的小姑娘1952年,舒婷出生于福建龙溪一个银行职员家庭,祖籍厦门鼓浪屿。1957年"反右"开始后,她的父亲被"补划"为右派,遣送到福建三明煤矿劳动。紧接着,母亲也失去了工作,舒婷只得和妹妹一起到外公家生活。外公出身书香门弟,家中不仅藏有《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还有高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