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九三六年,美国著名语言学家门肯(Henry Louis Mencken,1880—1956)发表了一篇作品,题目叫《美国语》(TheAmerican Language).这种提法很特别,颇具迷惑性.我们都知道美国人讲的是英语,也知道美国人使用的英语与英国人使用的有些差异,所以称其为“美国英语”.可门肯提出了“美国语”一说,似乎美国人使用的语言已经不是英语了,而是独立于英语的另外一种语言.其用心确实良苦.  相似文献   

2.
福斯特(R.Foster) 在六十年代时,人们常常说“任何事情都是政治活动”。但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时首先提出的一种政治史研究方法,好象是把这一学科的参数限制在专业研究者的主要业务范围之内。策略、辩术、通用语言远比“这些争论的问题”更为重要,更不要说避而不谈“民主”的共同愿望了。这种研究方法在考林(M.Cowlin)的历史著作中作了典型的阐述。本特利(M.Bentley)在《没有民主的政治活动:1815-1914年》一书  相似文献   

3.
一民主含义是什么?有人说,民主就是让人讲话;它是一种方法,是一种作风。我认为这不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范畴的科学、完整的观点。革命导师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列宁也说过:“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这就从本质上,从国体即各个阶级在国家的地位上,指出了民主的根本实质。因此,我们讲民主,不首先讲国家制度,就是没有抓住民主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马清福著的《西方文艺理论基础》(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在部分内容上有重大失误,其中“黑格尔《美学》中的文艺理论”有整整一节,即“探讨了艺术与科学的区别”所介绍、评价的黑格尔的观点,都不是墨格尔的观点,而是被黑格尔批驳的反对美学的言论;所引用的十几处“黑格尔说”都不是黑格尔的话,而是为了批驳的需要,黑格尔“从一些流行的见解、观点和研究中搜来的”。这一失误是怎样造成的呢?“探讨了艺术与科学的区别”一节列出了艺术与科学有两个主要区别:“艺术纵然‘也有些比较严肃的目的’,但是它毕竟‘是一愉快的游戏’,这是不同于宗教和科学的”;“就欣赏与创作来说,艺术较之于一般的哲学科学有较大的自由性”,并引用了“黑格尔说”、“黑格尔认为”的十多处引文,来阐述这两个主要区别。这些都  相似文献   

5.
“用事”论     
“用事”,又叫“用典”。刘勰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文心雕龙·事类》)据此可知,用事(用典),是引用古事、古语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的一种修辞方法和论证方法。王勃倾吐“怀才不遇”的牢骚,却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滕王阁序》),就含蓄多了。萧统提出自己的诗学观点,则说:“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关雎》《麟趾》,正始之道著;桑间濮上,亡国之音表”(《文选序》),第一句和后面一联对偶的上半联引自《毛诗序》,下半联引自《礼记·乐记》,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就不证自明了。  相似文献   

6.
关于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问题,史学界始终没有定论。基本上有三种观点:(一)“农民政权说”。(二)“新封建政权说”。(三)“两重性政权说”(包括转化说)。持这三种不同观点的同志,就他们所占有的史料看基本上是相同的,而出现分歧的关键:一是对史料的理解不同,二是评价政权性质的标准不同。因此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观点。所以,本文亦就此问题谈一点拙见,以求教于史学界。一、太平天国政权是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土地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主要的经济基础。在封建社会里,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  相似文献   

7.
大凡在论及洛克“第二性质”学说时——不论说它是唯物的或唯心的——总把它归属于本体论的范围加以探讨。本文的观点是:该学说是在认识论意义上提出的,它旨在说明认识的发生过程在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国内大多数教科书认为洛克的“第二性质”是主观的,是他背离唯物主义反映论的重要表现。另一种观点认为“第二性质”是客观的,科学的发展证实了这一点。对第一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因为第二性质与第一性质一样,都是物体的客观属性而不是主观观念。第二种观点虽很有说服力,但笔者也存有一点疑义。持第二种观点的同志引用了大量的自然科学新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新诗格律的“三美”一九二六年五月十三日,闻一多在《晨报副刊诗镌》(第七号)发表了《诗的格律》一文.如果按照朱自清的说法,视新月派为格律诗派的话,那《诗的格律》就算得上是新月派的艺术宣言.因此,这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章.近半个世纪了,这篇论文的观点不断地被引用,不断地被阐述,但往往被误解.似乎人们就不懂得闻一多说了些什么,尤其不知道他想说什么.而且随着这几年闻一多研究者的增多,对于“三美”的误解也在加深,而且愈益系统化.我指的不是关于“三美”的评价,而是指对于“三美”  相似文献   

9.
前一时期,有一种观点认为“几个候选人进行竞选,可以让选民有所比较和选择,是一种民主的形式”。并且责怪说:“至今仍有人认为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是要不得的,所以不能搞竞选”。很明显,这是把“竞选”与“民主”划了等号,真正思想是主张“搞竞选”。事实上,“竞选”是资产阶级两党政治的产物,对人民群众来说是不民主的。因为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几个政党的存在和竞选,并不代表多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首先从竞选的代表性来说,表面上是一人一票、自由参加竞选,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统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问题上,有这样一种观点:社会党虽然主张通过和平合法手段实现社会主义,也并不讳言自己是改良主义的政党,但他们的改良是“克服”资本主义的改良,这种彻底改良就是革命。因此,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应称其为“革命的改良主义”。还说,对此,应当尊重各国社会党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民主一词,含义广泛,其基本含义是什么,众说纷纭。我国理论界有下列观点:(1)认为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这是传统的也是最常见的观点。(2)认为民主是一种权利,即人民的平等权利。(3)认为民主是处于主人地位的人们平等行使管理权力的管理制度。笔者认为,上述观点都只是从不同方面而言,并不是完整的概括,因而作为定义是不完整的。把民主看作是一种制度,这是就其形式而言,但是,形式不过是内容的外在表现,它是不能脱离内容的;把民主看作一种权利,这是就其内容而言,但是,内容要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在我国理论界,流行着一种传统的民主概念:“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新华社特约评论员:《坚持社会主义民主的正确方向》,见1980年1月21日《人民日报》)其理论根据是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类似的一段论述。本文将提出不同观点与持上述观点的同志商榷。 我认为,从实际来考察,这一传统的民主概念在我国人民民主的实践中已经带来危害;纵观历史,国家是仅仅与某几种社会形态相联系的暂时性历史范畴,而民主则是与一切社会形态(其中包括有阶级社会的国家形态)相联系、与社会生活共存亡的长久性历史范畴;剖析其本质,国家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器。民主却是一定生产方式制约下,现  相似文献   

13.
编辑学学科性质讨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关于“编辑学学科性质”的讨论 ,认真归纳起来 ,共有 6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1.“纯理论学科”说 ;2 .“纯应用说” ,即“技术科学”说 ;3.“理论加应用”说 (编辑学界通称这个观点为“编辑缔构说”) ;4 .“理论为主 ,应用为辅”说 ;5 .“三结合”说 ;6 .“边缘科学”说。认真对这些观点进行辨析 ,对深化我国编辑学研究 ,具有较大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分为二”究竟是对立统一的完整表述,还是只是讲矛盾的可分性?这只要从哲学史和经典作家关于这方面几次引用的原意中便可以看清楚。我们知道,在中国哲学史上至少有三人用过“一分为二”一词。宋朝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朱熹说过:“一每生二”“一生两次”;比朱熹更早一些的邵雍也提出过这种思想,他说:万物“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等。此后,明朝张介宾在《类经》中说:“阴阳者,一分为二也”。邵、朱、张是从唯心主义的观点出发,用之“一分为二”表述可分性的。毛泽东同志在自己的理论甲先后四次沿用过“一分为二”一词,并赋予新的内容。第一次,他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三次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按照辩证法,我看右派会一  相似文献   

15.
现在许多哲学教材在论证“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的观点时,的确有赵文引用的这样一些论述:“绝对真理就象一条无穷无尽的长河,相对真理就象这条无尽长河中的水珠,所有水珠加起来就是这条长河,所有的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是绝对真理.”“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也有‘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个是‘颗粒’,一个是‘综合’”.但是这些论述是否象赵文所认为的那样是“违反形式逻辑的”即“把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看作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实质上是把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之间的同一关系看作是属种关系”呢?我看不是.  相似文献   

16.
发生在南京解放前夕的著名“四一”血案,各种著述中记载甚多,其“真相”已早有公论。今试举数例,以明“公论”之基本观点: (1)《毛泽东选集》中关于这一事件的注释称:“国民党南京卫戌总司令张耀明在蒋介石授意下,指使军警特务凶殴示威学生”①(2)1949年4月3日新华社社论《南京惨案与和平谈判》说:南京政府“指使其军警特务向……爱国学生行凶”②. (3)《中国现代史大事记》载:“国民党南京卫戊司令张耀明命令军队和特务袭击学生”③。此外,还有为数众多的著作、文章,论及此事时,基本套用了前三种说法。上述“公论”的基本点在于:这一事件是有预谋的,而预谋的具体执行者是国民党首都卫戌总司  相似文献   

17.
梅祖麟先生1986年评吕著《近代汉语指代词》时提出一个观点:“近代汉语指代词的音变都不怎么合乎规律”.支撑这一论断的是所谓“合音”说.然“合音”说既有悖于汉语音韵传统,亦不获汉语方言学支持,更将假借字当“真”(本字),在近代汉语史上只说旧质承继,不见新质产生.近代汉语指代词的语音及其音变,是有其规律的,今普通话指代词系统的词形和语音,是近代汉语历史演进、各大方言“准通语”相互激荡而成的自然结果,毋须动辄以“非汉语影响”来说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关民主国家间没有战争的观点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这种观点强调政治体制,以此作为主要的解释因素。B.卢塞特说它是“对国际政治所作出的最有意义,最不同义反复的概括。”莱维(J·Levy)则赋予此原则定理性地位。但是,此原则仍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中国传统哲学,从先秦时代至明清时期,大多数(不是全部)哲学家都宣扬一个基本观点,即“天人合一”。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确实值得深入的考察。在中国哲学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所谓“天人合一”具有复杂的涵义,今试加以剖析。一、“天人合一”成语的来历所谓“天人合一”,可以看作一个命题,也可以看作一个成语。天人合一的思想起源于先秦时代,而这个成语则出现较晚。汉代董仲舒曾说:“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露·阴阳义》),又说:“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同书《深察名号》),但是没有直接标出“天人合一”四字成语。宋代邵雍曾说:“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皇极经世·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问题提出了某些值得注意的观点,主要的有:(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一切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二)商业,服务行业,直至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各个部门所耗费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都创造价值,创造国民收入;(三)“以往的劳动价值学说仅仅包括商品价值学说,这使它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补充”“完善”等等。以上观点,虽然散见于不同的文章,但它们之间是有着必然联系的。这就是说,由(一)和(二)必然导致(三)。而所谓“以往的劳动价值学说”云云,尽管含糊其词,其实就是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