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包     
我把丰富多彩的知识,装进了书包,我把父母的殷切希望,装进了书包,我把勇往直前的坚定决心,装进了书包。书包里装着我,一个踌躇满志的阳光少年!书包$丹阳市埤城中心小学沃得诗社@黄晨燕~~  相似文献   

2.
远去的皮影     
杨荣兴 《北京纪事》2014,(11):F0002-F0002
制作皮影的老艺人胡长友今年已80岁了,家住平谷区胡庄村。对我们的到来老人很高兴,把皮影的整个制作过程刮毛、描样、雕镂、着色、熨平、上油、订缀等跟我们详细地解说了一遍。整套制作技艺看似简单,实则细致复杂,没有几年是学不来真技术的。制作皮影是胡长友家祖传的手艺,已有三代,他从小就跟父亲学习皮影制作技术,干了一辈子的皮影制作。他的皮影在平谷十里八乡享有直誉。  相似文献   

3.
远去的列车     
今天仿佛是离别的日子,天空飘着霏霏小雨,让人感到几许凉意,凄凉孤寂,越发让人平添了些许惆怅。车站也不是太热闹,站台上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人,但大多都是送出门打工的子女的,身边断断续续传来哭泣声。此时在我身边,有一个女孩,她刚上车来我就注意到了。她隔着车窗扔给站台上父母的几句简短的话语让人觉得心酸:“妈,我走了,照顾好爸,别给我写信,费神。”就这样几句冰冷冷的话至今萦绕在我耳边。和刚才那些缠绵着亲情而又催人泪下的离别话语似乎大相径庭。从她黝黑丰满的脸庞、朴素的衣着以及刚才她上车那“咔嚓咔嚓”的脚步声,脚上穿的拖鞋,…  相似文献   

4.
《社区》2007,(21)
昨天跟韩国来的朋友吃饭,闲聊时问他对北京的什么东西印象最深。他侧着头想了想说:"四合院。"我相信,对于我们这些老北京人来说,在童年的回忆中,四合院的确占了很重的分量。那时人们的生活都集中在这青砖灰瓦、幽静曲折的四合院里。  相似文献   

5.
远去的马帮     
庄文勤 《老友》2008,(8):18-20
马帮昔日茶马古道之魂在群山连绵的滇西,在滚滚奔涌的澜沧江两岸,马帮是极其重要的交通工具,素有"山中之车"的美称。解放前,由于澜沧江的阻隔,山里与外面的交往,仅凭一条古老的驿道与一座叫做"青龙桥"的沧江铁索  相似文献   

6.
远去的记忆     
许光军 《山西老年》2014,(12):20-20
“文革”中后期,随着军管会的成立和各级领导干部陆续出来工作,山西洪洞县赵城公社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应运而生。时任县委常委、公社党委书记的张铭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经党委研究,由公社党委秘书负责组建管理。  相似文献   

7.
远去的美丽     
踏在青青的草地上,美丽渐渐远去,回首,绿色已经不再。当一种美,离我们远去的时候,我们才更能感受其中的韵味,正如草色,遥望才更显青翠。  相似文献   

8.
远去的炊烟     
沧江鱼 《老友》2011,(10):14-14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曾几何时,这一曲《又见炊烟》把多少人的情感带回到故乡炊烟的馨香中。那时。我们乡村人家做饭总是离不开柴火。所以,砍柴便成了家庭生活中一项重要的议事日程,大人砍柴,小孩拾柴.门前那或大或小的柴垛是村民相互炫耀、  相似文献   

9.
这些年住进了楼房里,耳边清静了许多。而想起临街居住的日子和那远去的叫卖声,心里不免掀起层层涟漪。那时天刚亮,卖—豆—腐—啦!的声音,像揭开一天序幕似地把我从熟睡中喊醒。虽然我没有买过他一块,但总想看看他的身影。临街的窗就像一个万花筒,我看到的不只是卖豆腐的,还有匆匆上学的;推着小车,摇着拨浪鼓卖百货的;扛着一条长凳口里喊着:启刀嚰剪子的;还有挑着担子补锅钉  相似文献   

10.
远去的蝉鸣     
龚本庭 《社区》2014,(20):48-48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喜欢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不仅仅是因为它恬静自然、优美如画,更因为词中有我熟悉的明月、疏星、蝉鸣和蛙声。读着这首词,我的思绪就走进儿时蛙声蝉鸣的乡村世界,走进那无忧无虑的欢乐岁月……农村孩子的夏天是沐浴着蝉鸣声度过的。  相似文献   

11.
远去的高二     
倏忽间,我已坐在了高三的教室里。高二那些让我思念让我留恋让我难忘让我伤感让我欢喜让我忧的日子,永远地一去不复返了。但我还是常常想起我那远去的高二。  相似文献   

12.
沉重的书包     
早上,妈妈帮我把书包背在肩上,“唉呀,书包怎么这么重啊!”妈妈惊讶地说。“哎,没办法呀,科目太多了,少背了哪一本都不行!”“中午别忘了把书包背回来,精简一下。”妈妈叮嘱我。我一溜烟儿地跑了。  相似文献   

13.
书包的遭遇     
下午放学后,主人把我遗忘在公园里,自己却坐着太空船回家了。天渐渐黑下来,我单独在公园呆着,既伤心又害怕。忽然,一个黑影慢慢地  相似文献   

14.
鲁迅对我而言,太冷硬。也许这就是我那时的中学课本给我的印象。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个干瘪的老头,也有温情的一面。但却依然会心而笑,中学课本里的鲁迅,是他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15.
王志琴 《新天地》2017,(8):36-37
美食有很多种,比如直接来点龙肝凤髓之类寻常人根本吃不到的,冲着这份稀奇,就是美食;传说中给食欲不振的帝王开胃,饿上三天,什么食欲都来了,这时候能饱肚的都是美食;又比如思乡的人,一口家乡菜,百种思乡情,这也是美食.  相似文献   

16.
周柳莺 《老友》2009,(11):19-19
看热播电视剧《潜伏》,除了欣赏余则成机敏果敢的个性,更多的是看余则成所穿的服装,尤其是他穿中山装时,凸显出的儒雅之风,让我倍感痴迷。从电影、电视里的服饰  相似文献   

17.
玲玲的书包说大不大,只有二、三本书的体积,但说小也不小,可以装得下春天!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有三种基本人生态度可以选择。如果你选择的是凡夫俗子的人生态度,那么你的人生轨迹就是:出生、吃饭、喝水、睡眠、结婚、衰老和死亡。  相似文献   

19.
记得第一次去录像厅是在1988年,那年还在读高中。时隔这么久,要不是这次单位要求采写有关电影的专题,看录像的那些事还真是一个遥远的记忆。对着电脑屏幕,还会常常想起当初第一次站在录像厅门口的心情:紧张,刺激,新鲜,迷茫……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余秋雨的散文集《山居笔记》为研究对象,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与"势"的相互交织,来探询20世纪末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中国文人的历史及其未来的思考.通过对具体文本的解读,从"成功文人"、"隐士"和"小人"这三个角度,来剖析余秋雨在20世纪末营造文人"英雄过去"与"美好未来"的苦心,但是无论是"讲述话语的年代"还是"话语讲述的年代"所造成的历史语境和现实环境都在无情地击碎着余秋雨美丽的梦想.他所经营的"王朝"已经远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