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清修《四库全书》,馆臣为作《提要》,人简事繁,错误之处颇多,故余嘉锡先生作《四库提要辨证》,纠谬补阙,蔚为巨编。笔者习治元史,披阅《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有关元代典籍之《提要》,觉《提要》之误未经余先生辨正仍往往有之,故狗尾续貂,作“正误”数则。  相似文献   

2.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考略彭明哲《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续目提要》),是1925年日本“东方文化事业委员会”利用日本退还我国的“庚子赔款”,由其所属“北京人文科学研究所”邀请我国部分著名学者,耗时十余年,仿照乾隆时《四库全书总目》,纂修...  相似文献   

3.
学界对《四库全书》库本提要的价值讨论不多,估价不足。笔者以金毓黼先生所编《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易类》为例,参以文渊阁、文津阁库本提要,与浙本、殿本《四库全书总目》进行比勘后认为,库本提要自有其独特价值,一是可证《总目》等诸本提要之误,二是可补诸本提要之缺失。   相似文献   

4.
此稿原为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小学类》而作,系选取《四库全书》所未收及修书后有关古声韵学之重要著作,加以剖析,论其得失。其体例仍仿《四库全书提要》。  相似文献   

5.
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读一过,即略知学问门径矣。析而言之,《四库提要》为读群书之门径。 (张之洞《輶轩语·语学第二》) 余之略知学问门径,实受《提要》之赐。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序录》) 《四库提要》对我是一位最好的老师,它教给我的东西,比过去学校中任何一位老师教给我的还要多。 (王运熙《古典大学文献及其检孛·序》)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简称《四库提要》,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是清代中叶在朝廷主持下纂辑《四库全书》的相连产物。自从《四库个书》修成以后,一直到十九世纪末,中国学者很少不受《四库提要》的影响。就是在今天,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化  相似文献   

6.
关于《六家诗名物疏》徐超《四库全书》收录《六家诗名物疏》五十五卷,但在历来的目录学著作或辞书里,其书作者或题“冯复京”,或题“冯应京”。至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之《索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均已指明当为“...  相似文献   

7.
易经包含的内容甚广,“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易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经一部)。而《易经》又将太极作为万事万物的起点:“易有太  相似文献   

8.
《明宫史》校辑者吕毖的生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曾在《关于“明抄本<立斋闻录>”和“明刻本<宫闺秘典>》一文(见本刊一九七九年第五期)中由谈《宫闺秘典》而谈到《酌中志》和吕毖校辑的《明宫史》。拙作中之说吕毖是“明太监”,主要是依据《四库全书总目》卷十六史部部“《明宫史》”的“提要”的,当时曾参考过清莫友芝《持静斋藏书纪要》中《明朝小史》“提要”所记的吕毖事迹,这“提要”中虽也说吕毖“《四库总目》以为(?)明宫监”,但又说“苏城西南灵岩山下小桃源是毖隐居处,有墓碑记其辟谷及祷雨异证,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明代史评提要阅读的基础上展开述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中国古典目录学集大成之作。其史部设史评类,著录历代史评著述。明代史评收入正目仅有2部,而列入存目却多达61部。《提要》对明代史评的评论,既有对明代学风之批驳,又有对于明代学者史学素养之褒贬。《提要》对史评经典《史通》极为推崇,在对明代《史通》研究的批评中表达了对于明代史学研究的认识。对明代史评著述的评论中,反映着《提要》之史学观念与评论方法。  相似文献   

10.
邓文原(1258~1328),字善之,一字匪石,祖籍为宋代绵州巴西县(今绵阳市),父邓璋,流寓杭州钱塘县(今杭州市),因而生于钱塘。二十岁时,南宋灭亡。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被江浙行中书省任为杭州路儒学正,晚年做过国子祭酒兼经筵讲习官。卒时七十一岁。 邓文原比赵孟頫小五岁,诗文与赵齐名,两人关系很好,都是元代前期文坛上的重要人物。《元史》说他有文集若干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66《巴西文集》的《提要》说:文原所著,“有《内制集》、《素履斋稿》,今并未见传本。此本(指《巴西文  相似文献   

11.
卢靖、卢弼兄弟辑录《四库全书总目》中有关湖北先贤之作而成《四库湖北先正遗书提要》四卷。然其并非仅仅钞录,还于每书下罗列众多版本以补《四库全书总目》之缺,又对所辑提要内容进行了考辨,以纠《四库全书总目》之误。文章阐述了该书的编纂缘起、编纂经过,揭示了其所具有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董康作为清末民初著名的藏书家,亦是促成《续修四库全书》编纂的关键人物。其在日本访书时对戏曲小说进行穷尽似的搜罗,但却在《续修四库全书》编纂过程中,又因其小说观念中的“区分意识”,遂提出了剔除章回小说的建议。这就有必要对其参与编写通俗小说类提要的历史真实进行考证。通过文献分析可知,目前学界判断董康参与编写通俗小说类提要的理据存在若干问题,再结合当时编书过程中的相关史实,可推断出董康所撰写的提要应该仅为明人文集49篇,并不包括小说类提要。  相似文献   

13.
订譌杂录     
订正别人著作中的(讠为)误,很难有系统,更谈不上论著,但清人胡鸣玉竟然汇集成书,命名《订(讠为)杂录》,收入《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而且《提要》肯定了它“网罗会粹之勤”,认为它“考订声音文字之(讠为)”,“但引古书,互相参证,不欲多生新意,自见所长”。  相似文献   

14.
神韵辨     
王士祯为清初诗坛领袖,吴陈琰评其诗说:“先生兼总众有,不名一家,而摄其大凡则要在神韵。”(《蚕尾续集序》)《四库全书总目》云:“士祯论诗,主于神韵。”(卷一九六《渔洋诗话》提要)王士祯虽主神韵,却没对神韵这一概念作过明晰的阐述。人们对王士祯之所谓神韵的传统解释是“风神韵致”。不过,“风神韵致”四个字并非比“神韵”两个字好懂,所以这种以古解古,等于同义反复,并不能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人周云青早年所著《四库全书提要叙笺注》,有意师从汉儒诂经之法,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各部类之总叙、小叙训注,实事求是,简洁明晰,给初学者提供了很大便利。晚出之张舜徽《四库提要叙讲疏》大抵从新学角度加以讲评,影响较大,而二者取向颇有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6.
九十年代,我国出版界的一大盛事,就是《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出版发行。这对抢救保存古代文化典籍,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有着积极意义。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荣任该丛书的总编纂。针对是否像当年人们给《四库全书》写“提要”那样,给《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写“提要”的问题,季先生发表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意见。李先生不主张写“提要”,主要是担心写不出高水平,被人们说三道四。然而,这样毕竟对年轻一代学习与研究《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少了参考的东西,算不算“不着一字,未显风流”呢?愚以为:应该组织力量,发动饱…  相似文献   

17.
群经之首的《易经》,文简旨奥,艰深难读。历代治《易》之书,又多“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添枝加叶,穿凿附会。《易》说愈繁,《易经》愈难了。近得广西大学沙少海老先生近著《易卦浅释》,展读不能释卷。沙老以“浅显”注释“艰深”,《易经》古义庶几大明。  相似文献   

18.
《通雅》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方以智的代表作。自从康熙五年(1666)正式刊行以来,《通雅》曾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清初学者姚文燮甚至认为,方以智撰成《通雅》之功,“当不在禹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通雅提要》说作者“考据精核,……穷源溯委,词必有证,在明代的考证家中,可谓卓然独立矣”。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也把方以智与清代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相提并论。然而,勿庸讳言,学术界对  相似文献   

19.
四库全书《诗类》五种提要有同有异:书名同,卷数异;有无修刻者;字数篇幅差池;剖判汉学、宋学异辙,并打上颂圣烙印;《四库全书总目》所论有时未为公允。各提要著录之卷数差池有三大主因:一是乾隆下令对书籍的抽毁、删窜等等;二是书前提要纂写时间与书籍编成时间有分异;三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编撰者未如实著录书籍之卷数。各提要内容歧异之原因在于义理学之儒者逐渐退隐,汉学派主导了经术舞台,表彰汉学,抑黜宋学。援引错误、表述错漏之原因是编纂者未尽能比勘核查群书。  相似文献   

20.
《易》之为书,广大悉备,无所不包,概而言之是为三道:天道、地道、人道。《周易》论天道、地道,是为阐述宇宙的普遍法则和哲学的一般方法,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确立人道。清朝著名学者焦循说《周易》是“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四库全书提要序》),这可谓是阐发《周易》旨意的鞭辟入里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