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克思晚年设想是对他世界历史思想的深化和发展,其实质是为东方落后国家发展开辟一条有别于西方社会的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在此种意义上,马克思晚年设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勾联,马克思晚年设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参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晚年设想的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其形成有内在的理论逻辑,主要体现在: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全面坚持与发展;二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品格的系统传承与弘扬;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突破与飞跃。准确把握这一科学体系形成的理论逻辑,对于我们进一步坚定理论自信、增强理论自觉、推进理论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内在整体性要求既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进程,又要研究它的逻辑结构和内部关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围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为逻辑起点,辩证转化出包括理论硬核、外围理论在内的整个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对发展本身的正确认识与科学评价。马克思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出发,提出了评价社会发展的双重尺度,即历史性尺度与价值性尺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特征,分别从物质生产的客观性逻辑和人类价值追求的主体性逻辑对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评价尺度理论进行了丰富、发展和深化,并由此生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评价尺度理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通过对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理论大思路的内在逻辑的探寻,揭示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及其主要内容,从而比较全面地把握这一理论的精神实质。文章遵从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基本方法,探寻了这一理论缘起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基本理论构架和基本内容,并且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阐述了这一理论作为真理的正确性和对社会实践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这个理论体系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也标志着我们党的理论建设更加成熟。全面系统地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结构,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都是从其逻辑起点演绎出结构严谨的理论系统,逻辑起点所包含的内在矛盾推动着整个体系向前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也是因其逻辑起点的内在矛盾推动展开的,该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推动着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是当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同时,这一对矛盾范畴的内在紧张与对立又规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性质和任务,逻辑地演绎出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阶段性和历史性,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的阶段性和历史性,并且使其具有一定的适用域。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基本解决,新的矛盾逐渐凸显,这必将成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创新与发展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8.
从经济史与经济学的“源流”关系视角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逻辑,发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确立于苏联,发展于中国,出现了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两种理论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历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三个发展阶段。根据这个新的历史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史的历史研究,第二步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史中抽象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南都学坛》2019,(4):89-94
现代性问题作为当前社会发展所遭遇的困境,已为众多思想家批判反思。其中,马克思与吉登斯的理论观点极具代表性。虽然马克思未直接使用"现代性"这一词汇,但他对资本运作逻辑的揭露和颠覆中,蕴含着对现代性的透彻分析及批判。受马克思的影响,吉登斯始终在"资本主义"历史语境下致力于批判和重建现代性,这是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一种微妙的"继承"。两者关于批判解决现代性危机的探索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核心不谋而合,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代性批判维度,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关于公有制产权关系之我见周铁山一、明晰产权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众所周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要求我们必须改革传统观念、改革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第一,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生产力高度发达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包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贯穿着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民族与世界统一的内在逻辑。深入研究和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内在逻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需要深入研究马克思晚年手稿,厘清“农村公社—东方道路—中国特色”的内在逻辑。马克思试图将农村公社视为东方社会的基础和本质,并将其上升为总体性范畴,有如商品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的功能。农村公社并不是资本主义体系之外的另一个问题,而是它的必要环节。马克思研究农村公社,是要确立“西方资本主义-东方社会”这个完整世界体系中的东方维度,是要找到一把解开东方社会奥秘的钥匙,以便解释东西方互动构成的资本主义总体危机。至于商品经济解构农村公社,进而影响东方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形,马克思设想了两种模式:俄国社会的“跨越”模式,以及其他东方国家的“冲击—解体—重构”模式。由于某些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较早、较彻底地消灭了农村公社,建立了强大的宗法皇权体制,故我国的现代历史路径有较大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伦理学基础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颇具争议。被教条化、实证化理解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正是产生此争论的根源所在。而基于实践性、历史性语境中的解读指明了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内在的伦理学向度,即内蕴于非道德化的社会批判与社会发展话语中的对人类真正道德化生存的伦理承诺。必须回到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伦理语境之中,重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4.
提出以“三个代表”为核心建构江泽民学。概括了江泽民学的本质含义。阐述了江泽民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科学概括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规定 ;关于发展道路 ;关于治国方略 ;关于发展新思路的思想 ;关于“三个代表”理论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关于外交政策 ,以及关于努力实现统一的使命。这些构成了江泽民学的重要内容 ,确立了江泽民学在当代中国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回首20世纪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千年专制制度,揭开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积极探索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命题;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使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成为现实;邓小平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谷的情况下,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时代,把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在以往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种种偏离。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要进一步向前发展,就必须把“回到马克思”和“回到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确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17.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新社会阶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社会理论中有两种典型的阶级阶层理论和方法——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和韦伯的阶级阶层理论。新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并将成为我国社会结构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立足于唯物史观视角,主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方法,通过与西方中产阶级的比较,来分析我国新社会阶层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奋进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论断。“五个必由之路”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也科学指明了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五个必由之路”在对新时代面临的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回应中,引领新时代中国取得重大成就,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高校思政课要深度阐述“五个必由之路”的理论内涵,深刻把握“五个必由之路”的内在联系,深入理解“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意义。高校思政课既要结合新时代的丰富实践,讲好“五个必由之路”的中国故事,也要加强理论阐释,讲好“五个必由之路”的内在逻辑,以解疑释惑。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论述 ,深刻、全面、精辟。它逻辑严密、层层深入 ,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即马克思要“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分别是指“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制”,生产资料的“人人皆有的私有制”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些观点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事实上,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内涵应该是生产资料,而不是消费资料或者生活资料;重新建立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单一的公有制,是对私有制的扬弃。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也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