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雪彦  张亚辉 《民族学刊》2015,6(4):8-16,95-97
古典进化论学派学者麦克伦南(John· Fergus· McLennan)曾在其著作《原始婚姻》中对一妻多夫这种婚姻家庭形态进行了论述。麦克仑南对一妻多夫的基本看法是,这种婚姻家庭形态并不是一种例外和反常形态,而认为一妻多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和普遍阶段。麦克仑南的这个论点是基于他对人类早期社会基本图景的推论和分析。本文试图在说明麦克伦南关于人类早期社会与婚姻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来讨论一妻多夫制在其中的序列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试论藏族的“一妻多夫”婚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藏族地区的“一妻多夫”婚姻 ,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研究专题 ,但是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所开展的深入、系统的实地调查尚不多见 ,一些研究也仍然停留在现象描述的层次。本文分别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一妻多夫”婚姻方面的研究成果 ,特别介绍了美国学者戈德斯坦结合藏族土地继承制度和劳役制度来分析婚姻形式的研究 ;同时 ,联系藏族的婚姻禁忌、妇女社会地位等方面分析了藏族“一妻多夫”婚姻的产生原因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比较了印度巴哈里和西藏一妻多夫制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勾画了土地与自然条件、主干家庭的功能、人们获取与保持地位的一般途径、个人的选择自由与服从命运等因素同一妻多夫制 (还有“多夫多妻制”)之间的关系轮廓 ;揭示了巴哈里和西藏两种社会中决定婚姻形态与家庭形态的基本原则 ;展示了一妻多夫制的好处、弊端和实行条件 ;提出了西藏的一妻多夫制本质上不是对自然生存条件的适应 ,而是对生产力和经济水平导致的社会结果的适应 ;最后得出西藏和巴哈里的案例的方法论意义。作者还引用了欧洲、日本和尼泊尔的有关事例 ,使论述更加有力。  相似文献   

4.
一、国内外对这一婚制研究的概述 一妻多夫制(Polyandry)大致有两个类型,一类为兄弟共妻(Fraternal polyandry),一类为非兄弟共妻(Non-fraternalpolyandry),又称“纳亚尔式”,以最先发现有此俗的部落──印度东南部马拉巴地方的纳亚尔人(Nayar)中而得名。后者可根据共妻者的关系进一步划分为“父子”、“叔侄”、“舅甥”和“朋友”等亚型。我国藏区的一妻多夫婚绝大多数属于第一种类型,第二种类型较少。一妻多夫制的两种类型,在汉族地方也曾有过。《淮南子》就有所记…  相似文献   

5.
真曲河谷一妻多夫家庭组织探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妻多夫制 (Polyandry)是一种仅占世界婚姻总量 1 %的奇特婚俗与家庭制度 ,①在我国 ,至今还保留在藏族、珞巴族、门巴族以及一部分纳西族中。② 笔者曾以真曲河谷的田野素材为基础 ,③ 对该婚制的研究状况、婚姻的发生率及其与生产方式的联系、当事人的选择与结婚成本、家庭类型和结构、社会调节过剩妇女的机制等问题作了初步阐述。④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 ,涉及这一婚制下的夫妻生活、丈夫 (兄弟 )间的关系、⑤ 人口生产以及子女对父亲的称谓。一、房屋建筑与家居生活真曲河谷全长 4 0公里 ,最宽处 8公里 ,最窄处 2 0 0米。河谷地…  相似文献   

6.
对藏东藏族家庭婚姻结构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家庭婚姻结构至今的状况看 ,婚姻关系内涵着两性间的利益关系 ,家庭婚姻结构是与特定社会环境下的利益关系相适应的。也就是说 ,个体家庭作为社会的经济单位出现 ,仍然有其独立自主的经济利益 ,个体家庭的维持必须有可支撑的经济基础。我们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来讨论存在于我们身旁的社会事实的。一、藏东藏族家庭的婚姻结构形式婚姻结构这里指两性由婚姻形式缔结的组合状态 ,如一夫一妻或一妻多夫或一夫多妻等。关于西藏地区藏族家庭婚姻结构形式的一妻多夫现象 ,已是不争的事实。写于乾隆五十七年的《西藏志》这样记载 :“一家弟兄三四人 ,…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在西藏,一天一妻是最普遍、占绝大多数的婚姻家庭形态。但在偏远的农牧区至今保留着“兄弟共妻”、“姊妹共夫”和三岩‘如措”父系社会的“一夫多妻”的古老婚俗。人们常说的“一妻多夫”在西藏是指“兄弟共妻型”的婚姻家庭,即几个同胞兄弟共娶一个妻子,共同组建一个家庭;所谓“一夫多妻”则是几个同胞姊妹共招一个女婿组建成家庭,这与三岩‘啪措”父系的“一夫多妻”有所不同。以上几种古老的婚姻家庭形态与阶级社会中纳妾的现象或几个陌生男人共用一个女人的现象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兄弟共妻型家庭和姊妹共夫型家庭中,没有明…  相似文献   

8.
“骨系”等级婚制是卓仓藏人婚姻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婚姻形式而言,它是一种等级婚,它的产生,主要来自阶级制度.在卓仓藏人用以强化族群属性的各种手段中,“骨系”等级婚制的保留与发展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本文试图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卓仓藏人“骨系”等级内婚制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作一浅显分析.  相似文献   

9.
卓仓藏人的骨系等级婚制及其渊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扎洛 《民族研究》2002,(4):65-72
生活在青海东北部的卓仓藏人 ,根据每个家族有无狐臭体味遗传及其程度 ,把整个社会划分成三个骨系阶层 ,每个阶层就是一个内婚群体。由于经济等方面的原因 ,跨阶层婚姻在卓仓藏人中也是允许的。其中 ,以较高阶层的女性嫁给较低阶层的男性为表现形式的下嫁婚 ,因其社会意义明显而更为常见。这种跨阶层婚姻使社会保持了一定的流动性。本文还对卓仓藏人骨系等级婚制的渊源做了初步探讨 ,认为这一制度源自卓仓藏人的迁出地卫藏地区 ,并进而可追溯到古代印度社会 ,但后来又受到安多藏区地域文化及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用大量篇幅谈到了人类婚姻家庭的发展序列。他在谈到因母权制的颠覆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夫一妻制之前,曾经提到一夫多妻制与一妻多夫制这两种并不普遍通行的婚姻形式,并且很风趣地称之为“历史的奢侈品”。但恩格斯对于这一“历史的修奢品”没有来得及详加论述,认为有些问题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拟就中国西南地区的藏族、珞巴族、门巴族和僜人所提供的民族学材料,对这一问题试着作些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