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英语教学中的美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教学美是一种融社会美与艺术美于一体的特殊美学形态。它的本质属性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具有个别性、创造性、审美性等三维特征和高激励、高效益、审美等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2.
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体现,文学功能系统与价值系统互为表里。各种文学功能不单独存在,而是具有混融性和整体性。文学认识、教育、娱乐和审美功能的统一,源于文学在真、善、美等价值倾向上的一致。审美功能是其多种功能有机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考察美的发展历程 ,可见美是一种场态存在 ,美只能在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作用之中产生与存在。这种特殊的场态存在使美具有了个体性、不可传递性、普遍有效性、主客体统一性、形象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艺术美是人类的主要审美对象,它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艺术美的来源有四:一是现实中美的属性;二是现实中丑的属性;三是现实中不美不丑的属性;四是现实中亦美亦丑的属性。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观点、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与现实的美、丑、不美不丑、亦美亦丑特性在艺术形象中的结合,是艺术家创意的物化形态。它的本质,与其它美的形态一样,也是人的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内在精神的感性显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价值论哲学, 认为美是一种价值形态.美不是预成的, 而是生成的.美是客体的审美属性与主体的审美需要在现实具体的审美活动中契合而生的一种价值.美的生成机制包括三个要点: 来源于客体的审美属性, 取决于主体的审美需要, 在审美活动中生成.  相似文献   

6.
论悲伤美     
作为美的一种类型 ,悲伤美 (悲美 )理应是同阴柔美 (优美 )、阳刚美 (壮美、崇高 )和幽默美等相并列的一种美。论文对悲伤美的概念、本质、特征、美感效果、存在领域 (即表现 ) ,以及悲伤美的审美意义等问题加以阐述 ,以期使美的类型体系更趋完善、合理和科学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科学美主要社会功能的初步探讨 ,试图发现它在审美文化方面的价值属性。科学美具有对人的激励功能、启迪功能和愉悦功能  相似文献   

8.
关于长城的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城在它的实用性功能消退以后,积淀了一种巨大的审美功能。长城的美主要是崇高美,即壮美。构成长城这种审美特征的主要因素,在于它自身的建筑美与自然美的高度融合,在于它的审美形式与悲剧性精神内涵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9.
科学美学思想在平行结构中的映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是承认宇宙美的存在,宇宙美的表现形式是秩序与和谐,强调理性认识与美感直觉的统一。作者认为平行结构具有语言美的属性和语言审美价值的特征,它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平行的表层,音韵和节律,秩序与和谐,多样性与统一性,归纳美和逻辑美等都映射着科学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进人现代工业社会,技术品的审美成为人类审美活动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功能美、结构美、肌理材质美和形式美等技术品的美的构成要素角度出发,着重讨论了这些互相联系、互相交叉的构成要素的美的特征和本质,从多角度揭示了技术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原始演剧形态,傩戏所呈现出来的美学景观与美学想像同现代戏剧有着诸多不同之处。文章以贵州省各种类型的傩戏为分析文本,论析了其美学特质的几个层面:傩戏的戏剧结构体现了碎片与连贯的辩证法则;张扬着生命本质力量与生命觉醒意识的群体美是傩戏的审美本性;用大量象征符号建构的傩戏面具蕴孕了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中和、气韵...  相似文献   

12.
交通是由人类行动本能演化而来的、为满足自身生活和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实现人、物、信息空间位置转换的社会活动。现代交通美学就是一门分析研究人们交通活动中的审美规律,指导人们正确按照“美的规律”构建现代交通理念、设计现代交通工具、规划现代交通网络、营造现代交通景观、提高现代交通效能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深入研究现代交通美学,有效运用现代交通美学研究成果,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引导交通事业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书法艺术的形态、美学品格、哲学思想、艺术精神体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学精神特征。中国书法艺术对现代设计具有积极的影响和借鉴意义,应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学精神与现代设计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4.
现代童话是儿童文学中幻想性最强的体裁,幻想性是现代童话的基本特征,幻想美是现代童话的审美核心,它对童话的内容有实质性的影响.这里试就现代童话的幻想性美感的艺术表现手法,探析现代童话幻想美的艺术特征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5.
中性现象是当今社会文化转型的产物,而在这种转型时期,更需要我们以一种冷静的态度去认识和对待,去分析和引导。文章试图通过对中性现象的透视,揭示当代人审美特点的变化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规律,从而呼唤一种新的审美思想和理论———中性美的诞生,引导当代人在健康的审美轨道上走进心灵的幸福。  相似文献   

16.
审美经验是杜威美学的关键概念,出于不同原因对其意义的领会长期处于晦暗中.为了澄清审美经验概念,通过置于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框架下,经对比性分析阐明美学研究方法就是基于逻辑学的探究理论,因此作为动态经验的审美性质具有工具与智力的特征.基于此,艺术创作的内涵扩展为一种生产性技能而进入到技术领域.审美经验理论超越现代科技与审美生产力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强调艺术创作在现代科技和工业生产体系构建中的重要性,指向一种基于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在协作性社会关系之中的技术美学.  相似文献   

17.
当前,休闲已日益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美学应投以必要的关怀,作出解读,给出评判,给予引导,这正是美学的当代使命。休闲不仅是个简单的时间概念和社会现象,更是一个美学概念和文化范畴。休闲具有不同的审美含蕴、结构层次和风格类型,其中审美自由是通达休闲美的前提条件,审美情趣是休闲美的核心意蕴,而审美体验则是连接审美自由与审美情趣的桥梁中介。三个要素之间相互沟通,有机关联,构成了较为完整的“休闲美系统”。  相似文献   

18.
童庆炳的文学审美特征论认为审美(情感的评价)是文学的根本特征,它质疑并纠正了以形象为文学本质特征的理论偏颇。审美特征论目的在于寻找文艺创作公式化、概念化的根源,并从学理上解决文艺与政治的"不从属"关系问题,使文学回归审美的、情感的诗意的空间。文学审美特征论在学术上体现出对话与整合之路,它一方面吸收了前苏联审美学派和"美在关系说"的思想精髓,而且继承、发扬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重情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9.
由于研究角度和关注点的不同,西方学者对西方现代性的特性有不同的阐释,但他们主要关注其断裂、理性化和反思性特征.实际上,反传统、理性化和反思性是西方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它们影响了西方现代审美思想和现代美学流派的发展,并使其呈现出反叛西方审美传统、反对工具理性和反思西方审美局限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音乐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之花中最灿烂的一朵,它蕴含着丰富的崇高美、悲剧美、意境美与和谐美.中国古典音乐正是因为具有了上述四种美质,才具有神奇的魅力和感人的力量,才流传千年而永不衰败.中国的现代音乐,只有充分吸收中国古典音乐的精华,借鉴中国古典音乐的美质,才有可能发扬光大,永远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