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7 毫秒
1.
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具有暂时性和历史过渡性,考察市场经济,必须把其一般物质内容与其社会形式相结合;市场经济,从其生产要素配置的物质内容看,具有生产力属性,从其生产要素配置的社会形式看,具有生产关系属性;从生产力角度看,它具有适应一切社会化商品经济的普遍规律和共性,而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角度看,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经济又有着丰富的个性和特点;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体现市场经济一般,又须具有切合自己国情的市场经济特殊,应是二者的有机统一;不加分析地照搬西方经济理论,在方法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是错误的。必须以《资本论》方法为指导,客观评价西方经济理论,结合我国国情,创立自己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从方法论上作了阐述。文章认为,在新形势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的基本要求和条件是:坚定的政治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坚持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以及所应具有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  相似文献   

3.
从经济体制改革角度看,中国改革开放30年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和体制创新的30年,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回顾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分析认为,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内涵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基本特征是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基本框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一定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体现中国特色,更好地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理论创新的典范--从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谈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社会生产力方法的基础上 ,对社会主义制度下怎样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 ,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他的出发点是探索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使社会主义能够发挥出它固有的优越性 ;他一开始就把市场经济仅仅作为一种组织经济的方法和手段 ,把计划、计划经济、计划调节 ,市场、市场经济、市场调节看作是同义语。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一次从理论上破除了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到西方经济学一致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制度属性的陈旧观念 ,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 ,使我们在计划和市场关系上的认识有了创造性的重大突破 ,为建立新的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解决了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关键问题 ,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他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一理论的核心和基础是把大力发展生产力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对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的大国尤为重要。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重大突破。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改革开放,允许私营,个体经济存在和发展等共同构成了这一特色理论的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6.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植根于实践中的理论,是植根于唯物史现基石上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性原则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原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的哲学依据。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坚持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更为突出和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经济问题的基本观点,详细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反对用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总结了我国和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极大丰富和发展,它体现着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本质特征和最深刻的内容.文章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创新,主要是揭示了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主要是将保持党的先进性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机统一起来,将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一步提升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三大经济理论问题,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多种经济成分的统一.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文选》中有着丰富的市场经济思想。回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经过了几代马克思主义者的探索,江泽民是集大成者。他构建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框架,论述了中国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即坚持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必须加强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原创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中国经济体制方面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灵魂。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日益科学化地把握商品经济的历史客观性和不可逾越性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关系的认识,经历了肯定社会主义中存在商品经济、把市场经济视为资本主义特征,肯定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统一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肯定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内在特征、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三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深刻认识到现代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深厚融合基础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中国经济体制方面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系统地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这一思想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理论误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这一思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起,奠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了理论基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讲话内容,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科学体系,书中阐述的基本思想和理论观点,既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深…  相似文献   

13.
人的个性发展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终目标、价值尺度和发展动力。生产力标准和人的个性发展标准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两把重要尺度,二者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把马克思的个性理论应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对于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验教训、对于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和实质、对于未来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想不断发展,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国家,即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生产力发展和人的个性发展标准不动摇,把生产力的发展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  相似文献   

14.
“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点和支撑点 ,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的活力和科学性所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一种注重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理论 ,是一种崭新的生产力社会主义观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在反对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主张市场也可为社会主义服务等方面是理论上的盟友,共同完成了对传统的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理论的突围。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只是和西方市场社会主义一道完成了这一任务,而且还在总结和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对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进行了多方面的超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的成果,而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左”的理论和实践的拨乱反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本质论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位置,但必须将其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即“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存在为既定前提的。邓小平的“三个是否有利于”的标准与社会主义本质论相联系,它不是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而是判断改革开放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对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邓小平同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其一,从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看待生产力,阐明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与社会主义的联系。其二,提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找到了一条社会主义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途径。其三,把生产力确定为判断社会主义真伪的标准。其四,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18.
如何推动并衡量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先后提出实践、生产力、三个有利于标准,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实践(行为)的合理性,乃至于综合检验认识与实践的是非得失,生产力与三个有利于标准都是实践标准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核心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并统一于人民性的基础上。实践标准结束了僵化迷信,生产力标准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路线的具体化,三个有利于标准纠正了“左”“右”尤其是“左”的片面理解,力主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三个代表”的全新标准提供了有力的实践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东西方经济学家都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看作是水火不相容的东西 ,或看成毫不相干的“两张皮” ,或只承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市场经济存在、运行的外部条件 ,而不承认他们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和有机的统一。但是 ,自从党的十四大明确确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崭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已经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无限的发展前景和潜力 ,因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实现了对原有经济理论、经济运行方式的根本突破。所以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分析邓小平同志关于经济改革的重要谈话出发,指出邓小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是他在经济改革进程中坚持实践第一和生产力第一的观点,率领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取得的成果;是他运用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的规律和中介原理,继毛泽东之后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进行了具体深入的分析而得出的科学论断。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