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如何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着力构建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而紧迫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2.
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一个重大原则,是构建社会主义牙口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和力量源泉。既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又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享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建设与享有的高度统一,才能不断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工会组织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支持、参与改革,广泛开展以“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为主要内容的竞赛活动,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享受中共建,为社套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党的十七大又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也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要"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奋斗方向。如何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构建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事业提升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将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环境友好、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新局面.笔者将从指导思想、制度保证和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方面探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6.
早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政治报告就提出并多次使用“和谐”一词。比如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使“社会更加和谐”,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完成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坚持和发展十六大提出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7.
浅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坚持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突出强调“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8.
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命题蕴含着全体人民共有工作、共同富裕、共享休闲的内容,因而,全体人民共享休闲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共建共享"的具体措施和现实路径之一;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享休闲,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9.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是我们党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趋势、顺应人民群众根本要求的基础上所做出的战略性举措。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阐述构建和谐社会,倡导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并且强调,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这一重要论断明确了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的性质,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作出这一重大科学论…  相似文献   

11.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核心命题,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正确理解其深刻内涵,以全体人民共同建设为前提,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基础,处理好若干关系,建立健全发展成果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提出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第一次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把和谐社会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明确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自此以后,理论界围绕着和谐社会的内涵以及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认为,讨论中必须确立一个前提,即: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要构建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不是别的社会。不是任何社会都能够实现社会…  相似文献   

13.
从党的十六大以来,“和谐”一词反复出现、频率极高。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等。所有这些如春风拂面,让人备感亲切,使人深长思之。  相似文献   

14.
方敏 《金陵瞭望》2008,(22):74-74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提出以来,玄武湖街道便把建设和谐社区作为切入点,并在不断的探索中形成了街道特有的社区“四化”建设模式和“七驾齐驱”局面。  相似文献   

15.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途径和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建和谐社区要贯彻"共建共享"的理念,以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为此,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十分重要.根据全国各地的经验,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应通过参与社区社会管理、提供社区服务、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承担社区事务性工作、化解社区矛盾、动员社区成员参与、拓宽社区资金来源、影响社会政策制定等途径,以及志愿服务、机构服务,政社合作、组织建设等具体方式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这一思想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针对国内国际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所进行的又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共建共享"思想具有丰富的基本内涵,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丰富发展,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孙泊 《江海纵横》2009,(6):46-48
全国文明城市这一“金字招牌”,南通人期盼已久、努力已久,终于实现、令人振奋。创建回头看,新世纪以来,南通文明创建持续推进,硕果累累,深入渗透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全市上下一心,共享共建,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为南通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持续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它以社会主义为前进方向和理想追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旗帜,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神纽带,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准则,其根本价值取向集中地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取向,切实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其中根本在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9.
张吉明 《中华魂》2013,(5):14-16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其中“就业是民生之本”,“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从根本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为此,要充分认识就业再就业的重要性,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为实现社会和谐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建设美好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目标。从“天下大同”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人追求“和谐”的理想图景已渐趋明朗。然而,和谐社会的建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要建设一个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不仅需要实践的探索,更需要理论的反思。从国家治理角度看,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让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民主也好,法治也罢,都只是人民群众“自治”的保障。王允武教授主编的《中国自治制度研究》一书,作为目前较为全面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