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象征自始至终伴随着人类的思维活动和情感生活。作为一种诗美艺术的表现手段,象征具有不可多得的美学特征:主客体高度统一;以一寓多,以有限寓无限;立体化、感觉化,开放式地把握和表现事物及人类的思想情感。本文在探讨象征的美学意义,分析国内外关于象征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象征与其他艺术手法的相近之处,为诗歌的表现手法拓开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神曲》是但丁以无比的激情和最深的虔诚歌颂上帝的见证,也体现了他在经历意大利的动乱和自己的思想迷误后以博大的胸怀对最高的善的追求。这是人们公认的。但《神曲》的美学意义在国内并未得到重视。应该看到,《神曲》是但丁对美的激动人心的探寻,也是一次竭尽心力的对美的前所未有的创造。他探寻的起点和创造的依据是中世纪的美学思想。但丁对中世纪美学提供的理论和见解比不上中世纪的大哲学家、思想家,但是《神曲》则最为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中世纪美学。正因为此,吉尔伯特、库恩  相似文献   

4.
德国哲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施反思了当代的泛审美化现象和传统美学的危机,提出了建构新美学的主张,认为这一新美学应该是超越传统美学的美学,应该是多元化、跨学科的美学.  相似文献   

5.
从审美和文化角度探讨中世纪欧洲宗教建筑与音乐的关联,以时间作为轴线,将中世纪建筑和音乐形式与内容的发展的近似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从宗教和艺术的文化共通性的角度说明了两种艺术形式的关联更多是出于美学上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7.
中世纪时期,波斯的诗歌创作持续发达。这主要是受到了波斯民族性格、文化习俗和伊斯兰教派神秘主义现念与表达方式的深刻影响。在美学风格上,中世纪波斯诗歌突出地表现了五个特征:泛神主义;自由无拘的精神;奇特、丰富的审美意象;隽永、深沉的哲理性;完美而成熟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8.
论意识性象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文学象征理论过于粗疏,落后于文学发展的现实。意识性象征和具象性象征是最基本的文学象征类型。意识性象征以多层次的心理内容构成象征结构体,具有独特的象征展示方式。它既能真实展现人物的复杂心态,又能传达深刻的哲理内容,产生独特的美感。  相似文献   

9.
问题意识与超越情怀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问题意识淡漠、运作性不强,是制约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突显问题意识,需要矫正体系本位意识、功利主宰导向和片面意识形态化。向问题意识转变,意味着在设问方式和应答方式两个方面都应有相应的转变。提倡问题意识,不能抱持急功近利的心态,而要张扬一种超越情怀,并在咨政与怡情、建构与解构、学者人格与多元追求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生活美学"已经成为了全球的最新美学思潮,国际美学界在拓展美学疆域的基本路数上是一致的。德国美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施所做的工作是呼吁美学回到日常生活,并将这种美学称之为"超越美学的美学",也就是超逾"以艺术为中心"的美学。在波兰举办的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上,当韦尔施重提"超越美学的美学"话题之时,却得到了美国环境美学家阿诺德·伯林特的反驳,但伯林特要求美学走向环境与韦尔施主张美学回到生活其实是殊途同归的。然而,生活美学并不像艺术哲学和环境美学那样是由西方美学家提出并占据了主导的美学思潮。东西方美学家几乎共时性地提出了"生活美学"的理念,而且,中国美学传统自本生根地就是"生活美学"传统。刘悦笛邀请国际美学协会前任主席柯提斯·卡特主编的《生活美学:东方与西方》英文文集,就致力于在全球范围之内、在东西互动之间来共同推动生活美学的进展。刘悦笛指出生活美学是东西方异曲同工创造出来的,它有着东西方两种哲思资源,但也面临着挑战,需要加以积极应对。赵强进而指出,晚明时期生活美学的要义就在于以"受用清福"为旨归的生活观念的生成,以营构艺术化、优雅化的日常生活情境、增进世俗日常生活的快乐为旨趣。  相似文献   

11.
实践美学与超越美学的论争是新时期美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纵观两者十几年的论争,其争辩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对概念上;一是实践和生存之争,这是美学研究本体论(哲学基础)之争;二是现实性与超越性之争,这是审美本质之争.这两对概念在康德美学中都有着或明或暗的阐释,特别是康德美学的主题"自然与自由和谐论"以及"两种实践的观点"对科学评价这场论争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通过对康德美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实践美学与超越美学论争的得与失.具体而言,超越美学是一种以"为什么"代替"怎样"、以追问代替体验、以终极关怀代替现世关怀、以许诺代替创造的美学,它只是顾及了美学家自己理论运作的快感,对人追求现世幸福的大愿并无裨益.扩而言之,这是一种美化世界末日的美学,它建设的审美乌托邦像一个空洞的馅饼,像海市蜃楼般的幻象,它引诱人舍弃一切现世的幸福去追赶,但到头来往往还是可望而不可即.在这方面,实践存在论美学是有其理论价值的,它通过对实践的新阐释,将实践理解为人的一种生存境界,在实践的自由创造中产生审美和艺术,这是一种立足于现实的美学,但并不忽视人的生存处境,是对康德、马克思实践自由观点的超越和发展,因而可以看作是美学在新世纪的一条突破之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象征艺术在小说领域里兴旺了起来,阅读作品时,常常品味到象征的意味,看到象征的色彩,感受到象征的气息和氛围,出现了作品象征性和象征化的作品。评论家不断称赞某作家的象征手法、某作品的象征意义。于是,有人提出象征体系、象征模式、象征思潮等等艺术范畴的新概念。这是一个极好的势头,是小说不满足于传统的情节结构和人物性格刻划等旧模式的一种突破。应该看作是小说艺术的一个进步和胜利。然而,小说中的象征艺术并非始自今日。它是古已有之的,从魏晋以后的笔记小说、唐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自我的产物,原始宗教意识给象征思维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空间;同时,象征思维更加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人们最初的宗教思想。原始宗教意识促进象征思维的发展与原始宗教意识象征思维表现方式两个方面,凸现了原始宗教意识与象征思维二者的密切联系,进而为我们展现了人类早期奇妙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4.
在1925年左右,象征的概念开始成为中心。艺术作为直觉和表现或者作为想象,美作为客观化的快感,这些都没有人谈了;代替了这些讨论的是人形成象征和符号的特异能力在艺术上的意义。这个运动是多方面的,有时候和人类学与人文学科联合,有时候和数理逻辑或逻辑实证主义联合,也有时候和心理学或者重新和宗教联成一气。研究符号和象征的科学结了这许多联盟,并且时常从这些联盟借来  相似文献   

15.
司空图给中国美学史带来了贡献,同时也带来了困难。司空图(837—908年)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虞乡县)人,是唐末的诗人,也是诗论家,咸通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有《司空表圣集》传世。其中的《二十四诗品》和一些谈论诗赋的文章,集中表明了司空图对诗歌美学的非凡见解,是中国古代文艺美学史上超越美学理论的系统建构,在中国美学史上有重大影响,直到今天仍能给现代文艺审美创造以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6.
遗过对实践一词使用内涵的分析,说明实践作为哲学概念是科学的,但作为美学的逻辑起点有其局限性。继续固守以实践论认识事物的主客二分方法研究美会引出许多混乱和问题。外在于人的对象性研究往往使人成为某种特殊的存在物,而忽视了审美活动的感悟特征,忽视了主客同一的审美现实生成特点。只有将关学研究回归人的生命本体,使生命本体以外的对象成为认识的对象,生命自身成为自我观照的目标,才能在主客相融的深层联系基础上生成美、认识荧。生命美学的方向将为人的发展拓展无限空间,也为美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世纪波斯文学中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世纪波斯文学名著《列王纪选》和《蕾莉与马杰农》为范例 ,从美学悲剧性的角度 ,分析了它们所表现的悲剧人物的美学特征及陷入悲剧的基本方式 ;论证了古代波斯的悲剧冲突和悲剧结局的美学特征 ;揭示出了古代波斯民族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中世纪美学的研究现状、审美观照和审美感知等几个方面,考察中世纪美学理论中对近现代美学产生重要影响的审美经验思想。  相似文献   

19.
关于香草在《离骚》中的象征意义,前人早有认识.王逸说:“言已修身洁清,以为衣被;纫索秋兰,以为佩饰;博采众善,以自约束也”.他对《离骚》香草象征意义的揭示,对于我们研究这篇辉耀千古的杰作,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但是后世学者在继承其说的基础上,却将他的观点加以扩大和泛化,以为屈赋凡言香草,都是诗人把内在的诉之于理性的内容,化为外在的诉之于感官的美的形象,这种美的形象都是善的象征,这种认识就失之偏颇了.我以为屈赋中的香草有两个不同的象征体系,即以《九歌》为代表的性爱象征体系和以《离骚》为代表的人格象征体系,这两者的象征义虽然各不相同,但香草中所隐含的巫术意识却有内在的联系.本文试就两个体系分别论述,并对这两者的沿革与香草的神性因素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20.
针对梁宗岱的象征灵境论,通过文化哲学的方法,在对比中揭示了象征意境所具有的美学内涵,分析了在体验象征境界的审美状态中,"契合"作为一种审美体验所具有的融合性、澄明性和超越性特征,明确了梁宗岱的象征灵境论在现代美学中的独特价值,拓展并深化了现代美学的意境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