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倩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
《美丽新世界》和《乌托邦》这两部经典的英国小说,作为反乌托邦和乌托邦文学的代表作,它们的思想都曾深深地影响了那个时代人的想法。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这几个概念的对立:科技与宗教、科技发展与人类个性发展、人性的毁灭和人性的张扬。通过这一系列的对比,我们明白:人类在追求自身发展进步的同时,不能盲目地追求科技进步,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伯牙琴》与《乌托邦》是东西方文明阐释和谐社会观的经典代表,二者在公允与民主、涉世治世的理论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发掘二者的契合之处,不仅可以对道教与基督教本身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而且对今天和谐社会的建设亦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将多丽丝·莱辛太空小说《南船星系列》第二部《异族婚姻》置于乌托邦传统中进行解读,发现她笔下的三区王国是一个女性与男性共享的乌托邦社会,这个社会既不同于男性的乌托邦社会,也与女性主义者的乌托邦有明显的界线.她从三个方面改写了乌托邦传统:女性在乌托邦社会与男性享有同等的权力;军队、权力、"正义"等男性所崇尚的理念全部遭到放逐;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庸,她们是思想者、反叛者.但是她通过女王艾伊思的遭遇揭示了乌托邦社会存在的弊端如对思想、情感等的钳制,对异己分子的排斥和打压.她认为只有打破封闭的文化,实现文化互动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散文集《秋日的村庄》,是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文联作家协会会员、大庆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市文联创作辅导部主任张科二十多年来散文作品的结集。作者以真挚的感情,质朴的文字摹写那份浓重的乡情以及人世沧桑。作品多情而炽烈,柔情而深邃,朴素而清新,给人以更多的哲思和感悟。 相似文献
5.
生命意识的焦虑——评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亮程的文章之美,不是美在才华,尽管他的这些文章已经非常漂亮。但是他的宝贵并不在于这些文章,而在于他的情感和灵魂所处的状态,在于他的情感和灵魂跟这个世界构成的关系之中。刘亮程用那种和谐的眼光、善意的眼光、爱惜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于是到处看见了阳光的灿烂,看见了鲜花的欢笑,看见了蚊子在认认真真地觅食,看见了老鼠在兢兢业业地劳动,看见了驴在生机饱满地交媾,总之,满世界都是令人欢喜的东西和气象。 相似文献
6.
伯吉斯的《发务橙》是英国反面乌托邦小说之一,它从自由意志的极端放纵所引发的暴力行为、自由意志的极端控制所引发的自我异化以及由此导致的人类的生存悖论等三个方面,阐释了反面乌托邦小说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忧思与警示:人要拥有自由,但个人意志的极端自由会导致邪恶,而对自由意志的极端控制又会导致人性沦丧,最终走向自由意志和道德选择权的双重失落。 相似文献
7.
8.
浪漫主义、《镜与灯》及其“乌托邦”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把浪漫主义当作一种产生于欧洲文化传统进而旅行到全球的世界性文学理论思潮和文学运动来考察 ,在对西方浪漫主义文论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 ,着重讨论了其奠基性理论著作《镜与灯》的意义及影响 ,并结合浪漫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流传和在不同语境中的接受 ,指出 ,作为一种超越本土范围的最早的文化全球化现象 ,浪漫主义在不同区域的接受和流变导致它产生了诸多不同的变体 ,它实际上充当了两个角色 :既是一种历史语境中的文学现象 ,同时也是文学生产和理论批评在当代的一种新的变体。在当今这个缺乏文学想象力的时代 ,重温浪漫主义文论及文学必然有着某种重建“乌托邦”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恩斯特·布洛赫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视角,全方位考察了乌托邦的功能与作用。乌托邦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范畴和艺术范畴,也是20世纪一个重要的哲学—马克思主义范畴。虽然在布洛赫之前,就有了各种文学乌托邦类型和社会乌托邦构图,但是布洛赫第一次把"具体的乌托邦"上升为哲学—马克思主义范畴,使其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马克思主义不仅为人类描绘了一幅共产主义自由王国的美好图像,而且动员人类筑梦—追梦—圆梦,让人类世世代代的美好梦想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相似文献
10.
陈柏峰的新著《乡村江湖》,以“混混”问题为切入点,引入区域比较的视角,使我们在中国农村的非均衡性中看到了村庄的极端重要性.从陈的研究中汲取经验,如何重塑村落社区的“公共性”,培育农民的社会自治能力,真正地“找回村庄”,是当前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人类处境从来都是人至为关注的核心,人类艺术活动全部渊源于这个既抽象又具体的区域,浩如烟海的艺术创作,无论什么流派,都试图对人类处境做出真实的反映。“反映”有两种,一种是横向的,着眼于平行地再现眼前这个世界;一种是纵向的,力图以展望的形式表现世界是什么样子。在文学上,大致上可以认为前者属于现实主义,后者属于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2.
贺雪峰教授的新著<乡村的前途>,为当前中国农民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即"低消费、高福利"的生活方式.在当今消费经济时代,这种生活方式看起来像一种乌托邦.但在中国当前语境下,这种乌托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农民生活的底线希望. 相似文献
13.
国民精神是一国国民所共有的气质品格和精神风貌的总和,是在自然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下生成的,其中的社会因素主要指社会制度。社会制度塑造了国民精神并决定其性质。通过对乌托邦中社会制度与国民精神的考察以及对乌托邦的经济、政治、法律、宗教制度等方面的辨证分析,探索社会制度是怎样塑造国民精神的。 相似文献
14.
<消失的地平线>讲述了几位西方人士在中国滇藏地区一神奇山谷中的喇嘛寺院的经历.作品出版年代时值一战二战过渡期,这个名为"香格里拉"的乐园,其各项设施与生活方式既古朴又现代,其中中国情调与"中国风"的突出,尤为引人注目.但小说中所创造的各种中国意象与所带来的中国情调与"中国风",其意义的终点并非在于对东方的推崇与肯定,而在于西方对于自我身份的构建和定义与对文明的自省. 相似文献
15.
《故乡》与《寻根团》具有互文的意义,后者是文化诗学小说、后寻根文学。它传承《故乡》对"乡村现代性转型"的拷问,在鲁迅的文明/愚昧的启蒙起点上,超越时空,立足于身份认同、反思现代性、三农问题等维度发问,显示更加决绝的出走姿态。主人公王六一的认同从失根—寻根—扎根;从身份的建构—解构—重构,终于完成"故乡"从乌托邦—异托邦—恶托邦的认识转化与出走。农民心灵的安顿、溃败乡村的建设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6.
卢梭的社会政治学说在西方思想史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卢梭站在工具理性的对立面———价值理性的角度上,构筑了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社会政治乌托邦。然而正是这种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为现代的人们提供了社会治制的规范和标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民主、平等、自由、人权等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7.
18.
《聊斋志异》的男权话语和情爱乌托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聊斋志异》爱情故事有明显封建教诲化倾向,爱情女主角经作者主观意志过滤,以男权话语扭曲成“蒲松龄式”女性形态:以男性需要为中心,子嗣凌驾一切。作者久以鹤梅当妻子,用小说精神漫游,创造出穷书生驰想天外的情爱乌托邦,以神鬼狐妖形式出现的女主角对落魄书生无条件忠诚,只付出不索取。因作者对两性采用双重标准,“矢死靡他”的爱情被纳入“双美一夫”男权轨道。只有男性中心酸腐论调减退,道德说教让位真实人生、真情真性,对女性美观察描写占主导地位时,作者才能创造出鲜活的女性形象并蕴含深邃哲学内涵,爱情故事得以姹紫嫣红、日久弥新。 相似文献
19.
《大同书》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性表述,即关于理想社会的描述,在中国思想史上,足称事关制度设计破天荒的系统性创设。惟有将《大同书》的研究置于正统乌托邦思想史的框架中,始能把握《大同书》的意义及其与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传统的优秀思想文化中,关于理想社会的描述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中《礼记·礼运》篇的“天下为公”、“大同社会”,就像一把火炬,从先秦一直燃烧到当代。在我国历史上, 接拿这把火炬的无数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