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曾多次到武训的故乡柳林、武庄一带去了解关于武训的情况,发现当地有一些民俗和武训有关。研究武训,不能离开他生活的客观历史环境,因为离开这种客观历史环境,有些问题就很难得到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考查鲁西民俗,理清它与武训的关系,对于正确地理解和评价武训,对于纠正武训研究中的某些以讹传讹的问题,是将会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武训是不是教育家?是怎样一个教育家?本文从大量的史实出发,就武训其人、武训兴学、武训精神和武训评价等颇有争议的问题,畅述了笔者一家言。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小学武术教育的历史发展,对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为学校武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跨界民族问题的生成、发展和演变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存在着既相互联系又互有区别的问题领域。总的看来,国际环境转换和外部势力的推动是我国跨界民族问题生成的主要根源;边疆跨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相对滞后和跨界民族形成过程中历史问题的现实投射是其客观诱因。综合考察历史与现实、国际和国内因素,构建解决跨界民族问题的内政与外交政策体系,应是未来我国解决跨界民族问题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极左思潮的清算,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问题理所当然地被提了出来。笔者翻阅了当年那些批判文章,认为下述问题当有进一步辨析的必要。一、关于武训兴学的动机不少批判文章一口咬定武训兴学是出于向封建地主阶级投降的卑劣目的,而断然否定他“办个义学为贫寒”的良善动机。论者往往首先引证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70年的历史发展,可以从三个大历史的角度加以审视:一是从后发现代化国家建国70年的角度考察新中国70年的成就。与日本、德国以及亚非拉美一些后发现代化国家建国70年的现代化发展情况相比较,新中国70年发展速度居于领先地位。二是从中国历史上重要王朝建立70年的角度考察新中国70年的发展。新中国70年时的发展状况与中国古代汉、唐、宋、明、清诸朝代建立70年前后的发展状况相比较,这些王朝在建立70年时基本达到了王朝发展的快速上升期,就这一点来看,新中国70年的发展状况与这些历史上的王朝具有相似性。必须提醒的是,在比较新中国70年与中国历史上王朝70年的历史发展时要防止循环史观的研究方法、防止静态的研究方法、防止离开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研究的弊端。三是从国际共运历史发展的角度审视新中国70年的社会主义实践。新中国70年的发展是社会主义道路在落后国家成功发展的典型,它丰富了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使得社会主义制度大放异彩,提升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活力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武训(1838——1896),山东堂邑柳林镇武家庄(今属山东冠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之家。他一生行乞积资,兴办了三处义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颇引人注目的人物。武训逝世前后几十年里,记述其生平与兴学事迹的文牍、碑刻、传记和纪念文章,不下数十百种。在许多问题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舛互错谬,时或可见,乃至以讹传讹,谬说流行。本文择其重要者进行考证辩析,澄清事实,恢复历史本来面目,以求对武训及有关问题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武训是我国清末一位以乞讨为业而兴办三处义学的“千古奇丐”,被外国教育辞典称为“无声的教育家。”自1888年兴办义学至今100余年以来,国内形成了大量的有关武训的奏折、传记、题词、回忆、评论、批判等文献资料,或褒或贬,内容十分丰富,名家名言名著不计其数,犹如大海,洋洋可观。对此,人们如何在大海中取其珍珠呢?近日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张明、李武林等主编的《武训研究资料大全》给人们开辟了一条良好的途径。人们沿着这条途径既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武训其人,又可以纵观武训评价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9.
《武训传》是文艺界老前辈孙瑜同志根据武训“行乞兴学”故事编导而成的电影,它出现在建国初期的银幕上,不久就引起争议,后来发展成为批判运动,被称为新中国文艺战线上的第一场斗争,为以后文艺批评中大搞群众运动,乱打棍子、乱扣帽子、不分敌我的极左做法开了先例。一九八○年以来,在《齐鲁学刊》和《山东聊城师范学院学报》的积极倡导下,我们重新审视、评价电影《武训传》和当年对它的批判,给因武训问题而蒙冤受屈的同志平反昭雪,对历史上的失误进行深沉反思,对  相似文献   

10.
武训以一乞丐之身,积30年之艰辛,创办义学,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陶行知把武训精神归纳为一个"学"字,提出要"造成一个好学的中华民族",是对武训精神的升华.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课程经历了8次重大改革,历次改革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主要涉及课程改革的动因、条件、过程、内容、模式等方面,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如何研究借鉴国外课程理论,我国课程改革理论缺失,课程改革脱离现实,片面强调国家需要而忽视学生个体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四川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与学科建设成就进行提纲挈领地回顾与展望,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四川哲学学科在新中国成立的70年峥嵘岁月中,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四川特点的奋斗之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哲学学科经历了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前的曲折前进阶段,自改革开放后到上世纪末的繁荣发展阶段,从21世纪以来直到目前的学科交叉、渗透与融合的新时期这三个历史阶段。在新时代里,四川哲学学科还将紧随国家学术热点,扎根巴蜀、放眼世界,立足传统优势学科、积极发展交叉学科,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宗教学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提升文化自信等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建立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西双版纳傣族、布朗族地区义务教育与宗教传承的关系十分密切,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对其发展历程以及当今“普六”、“普九”中取得的成绩等作一简要回顾分析,对存在的问题作出科学的评估,十分有利于调适义务教育与宗教传承的相互关系,以促进当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武训(1838—1896),山东堂邑柳林镇武庄人(今属山东冠县)。他以乞丐之身,靠着行乞,一心办学,先后创办了柳林崇贤义塾,杨二庄育英堂,临清御史巷三处义学,开创了乞丐办学之先河,因此,被人们誉为“千古奇丐”,世界上称他为“无声教育家”,在中国教育史乃至在世界教育史上树起了乞丐兴学的一面旗帜。综观百年的武训研究,可以说经过了三个时期:第一、是清末时期的武训研究,第二、是民国时期的武训研究,第三、是建国以后的武训研究。这几个时期的武训研究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但依其活动的范围、规模与表现形式的不同,又可以称…  相似文献   

15.
结合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最近30年来的正反历史经验,阐明民主通过实践其自由、平等的内在规定和原则,成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要备件。  相似文献   

16.
建国前后中英两国对香港的政策及其影响邢悦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中英关系和香港问题的历史转折点。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收回香港,恢复对整个香港地区的主权只是时间和方式问题。本着马克思主义的求实精神,本文拟对新中国建立前后英国对香港的政策...  相似文献   

17.
武训,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穷毕生精力,行乞积资,创办义学,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不论怎么说,都不能认为是坏事。但是,一九五一年,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批判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运动,其声势之浩大,涉及范围之广泛,使国人为之惊悸。在以后的二十几年里,武训一直被看作万劫不复的历史罪人。近几年,学术界对武训和《武训传》进行重新评价,武训的历史面目基本被恢复。不过,如果我们不是把眼光盯  相似文献   

18.
我国石油区域发展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油区是我国石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载体 ,油区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前景。新中国建立以来 ,石油区域从少到多 ,从小到大 ,经历了三个阶段。当前 ,在各个油区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因此 ,对石油区域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从初创、改革、发展到深化的变迁历程中呈现出四个阶段性特征:工资补助以实物拨付,福利待遇实行统包制;解决工资补助拖欠问题,福利待遇趋向市场化;关注工资补助倾斜力度,福利待遇迈向法制化;工资补助“提标扩面”,福利待遇趋于规范化。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的变迁历程进行检视可发现:经济体制与财政投入影响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的政策走向,管理体制变革促进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的调整与革新,文化观念转变使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由“潜藏”走向“明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呈现出制度微调、制度置换、制度断裂三种变迁样态。与此同时,“学习效应”“协调效应”、初始成本与政策过程的“黑箱”现象使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在变迁历程中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未来在制定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时应关注政策环境因素,提升政策设计的前瞻性和民主性,在突破路径依赖中寻求政策革新。  相似文献   

20.
全景式考察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发展,既要看到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时序延展,也要回望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现代化走向。把中国式现代化置于近代以来承续衔接的整个历史进程之中,可见中国式现代化源出于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期间中华民族为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进行的艰苦抗争和曲折历程,肇始于新中国的诞生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朝向“四个现代化”目标探索前进,崛起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足发展,成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路径遵循与世界影响得以充分彰显。从回顾和展望的长视域看,中国式现代化正历经两个依次联通的“一百年”,已呈现出从盲从到自主、从被动到主动、从后发到引领、从跟进到创新、从自救到利他等一系列规律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