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独创 ,是研究人类历史的唯一科学的观点和方法。邓小平准确地把握了这一科学的观点和方法 ,创造性地将其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 ,在许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一、创造性地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的理论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而生产力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邓小平始终抓住这条规律 ,将其应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条规律。首先 ,邓小平将解放、发展生产力纳入到…  相似文献   

2.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门哲学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总画面,它的任务是认识社会历史的一般规律。历史科学研究的是具体的历史过程,它的任务是认识各种具体历史过程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即社会历史的特殊规律。因此,可以将哲学与史学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分别称为“哲学历史规律”与“史学历史规律”。它们是社会历史的一般的与特殊的规律在哲学家与历史学家头脑中的反映。由于人们对这两种认识的特性不清楚,常常将这两者混淆起来,在史学研究中出现了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取代对特殊历史规律的探讨的倾向,或月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否,…  相似文献   

3.
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马克思实现哲学思想根本革命变革的标志。它作为一门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或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基础。我国的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实行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一种伟大实践,其理论基础当然也只能是历史唯物主义。但是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门科学,并没有穷尽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真理;相反,它仅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社会与人的科学方法论基础。它要永葆青春活力,其内容就必须随着人与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体制改革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它就不可能成为改造社会、改造人自身的方法论基础。因此,关于体制改革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可以大致分解为这样两个紧密相联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掀起了一场存在论革命,实现了由认识论境域向感性本体论这一存在论新境域的转变。马克思对认识论的彻底批判是历史唯物主义成立的先决条件,而且马克思对知识的理解也彻底转向了存在论。这样,历史唯物主义消解了人类认识的思辨维度,知识的存在论性质由此被揭示为实践意识的观念形态。马克思还尝试建设一门真正的实证知识,它是人的科学与自然科学相同一的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心态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对社会心态的研究,是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研究。历史唯物主义与认识论实质上是统一的。因为认识论要研究的主体是社会活动的人,要研究的客体是社会活动着的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认识论要研究的认识及其本质和规律,实际上就是社会的认识——社会意识及其本质和规律,要研究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实际上主要是指社会存在。社会心态研究是揭示社会意识与社会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的问题。几年来学术界对这个问题曾展开了讨论,发表了不少有益的意见,但也有一些看法是值得商榷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存在着商品经济,价值规律还存在并发生作用,价值规律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两者的相互关系怎样,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相互关系,这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着手研究:一、价值规律与按比例发展规律的相互关系;二、价值规律与计划规律的相互关系。将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分开为两条规律这个意见早就有人提出来了。我赞成这个意见。首先这一规律事实上是两条规律。它一方面要求社会劳动的分配遵守一定的比例;一方面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服从统一的计划领导。前者是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要求,后者是计划规律的要求。其次,将这一规律分为两条规律对于研究有好处。这不仅使我们有可能分别对两条规律作深入一步的研究与认识,而且便于我们分别研究这两条规律与其他经济规律的相互关系。例如对我们现在研究的这个问题来说,分别研究价值规律与按比例发展规律的相互关系以及价值规律与计划规律的相互关系就可以使我们的研究深入些,明确些。否则混在一起,时而研究的是价值规律与比例性的关系,时而研究的又是价值规律与计划性的关系,难免有含混之处。  相似文献   

7.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历史规律的科学 ,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流俗理解”。其实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对历史所作的存在论考察。流俗领会的历史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是对有待被意识所关照的肯定作为唯心主义抛弃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对历史的理性批判。古典哲学的“形而上学”因素仍然包括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特征之内  相似文献   

8.
对于“实践”,可以从两个方面界定:一是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或者从存在论角度,具体地分析实践的结构、功能,研究人类是如何通过他们的实践活动来改造世界的,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所要研究的实践.一是从精神活动,或者说从认识论的角度,来具体地分析实践在人类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人类是如何通过他们的实践活动来理论地把握世界,达到真理性的认识的.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这就是能动的认识论所要研究的实践.更一般地说.前者是哲学本体论所要研究的课题,后者则是认识论所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一、文献资料在科研活动中的意义和作用 1、文献资料是生产科研成果的物质基础 文献资料同人类的实践活动和认识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进行科学活动等实践中,获得了经验和认识,一旦将它们记录于物质载体,就成为资料,可供人们在再实践中作研究、参考用。人们在再实践中又获得新的经验和认识,再记录于载体,又形成新的资料。由此可知,资料的产生过程是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条规律的,是一个反复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国内理论界对实践概念在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的地位重视不够,没有把实践的观点看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社会存在、人的本质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等问题的深刻理解。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再认识。一、实践是人们社会存在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马克思多年诚实探讨的结果,恩格斯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并从另一条道路得出了同一结果。一部历史唯物主义史,就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双翼的双桅船不断前进的历史。本文拟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各自的思想线索作一比较考察,以深化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社会实践,都离不开对规律问题的认识。如何认识、如何表达规律这一极其重要的哲学范畴,直接影响到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影响着社会主体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在传统的哲学概念中,对规律是这样表述的: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是反复起作用的”。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  相似文献   

13.
制度文明应纳入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文明应纳入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体系贺祥林我国学术界对制度文明的研究已跨过10个年头,为推进这一研究的深入开展笔者认为,现在应当将制度文明范畴纳入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体系之中来认识和把握。一历史唯物主义,就其每一个基本范畴来说,都是从实践中提出的,都是...  相似文献   

14.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既要为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提供哲学依据,又要为日常生活层面的观念拜物教批判提供学理支持,这就要求我们从历史本质论与历史运行论的双重角度,来拓展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历史唯物主义承认历史过程是由现实的个人所推动的,但并不认为历史过程的解读必须从个体的观念入手。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是用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动,解释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层本质,而不是用实践的主体性来否认历史过程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从物质生产实践出发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学说,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这一理论形成过程的梳理,阐明其形成的内在逻辑和特征。认识和挖掘这一理论的价值,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丹 《晋阳学刊》2011,(5):72-75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两大发现之一,它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对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学界出现了诸多相对主义理解和可能性解读。针对于此,本文首先立足对“现实的历史”的重新阐释,揭示其本质的确定性,这构成规律的必要前提;进而通过对《资本论》中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运行规律:G-W-G’和W-G-W’的解读,最终证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确定性思想。  相似文献   

17.
历史比较研究方法是对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和对照,并分析其异同及缘由,从而寻求历史规律的一种方法。梁启超、马克思都十分重视这一方法。我们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介绍了历史比较研究方法的概念、意义、条件、适用范围和目的,并辅导学生撰写历史比较研究的论文,总结和认识了许多历史规律,加强了对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首创的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他把马、恩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中国化的产物和结晶.这条思想路线内涵极为丰富,博大精深,大体包含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样四个方面,其中实事求是是核心和灵魂之所在.文章循着这个思路,对毛泽东有关的思想理论观点分别作了梳理和阐述,并就邓小平、江泽民对这条思想路线的发展和创新谈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9.
社会协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它决定着一定社会形态的兴衰,制约着相应阶段社会质变的前途。这一普遍规律就是社会协调规律。深入探讨这一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在实践中反复提出的重大课题,无疑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过去由于种种原因,理论界对此一直研究甚少。今天,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已经为我们对这一规律在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运用指明了方向。本文试图对这一规律问题,提出我们的浅见,不妥之处,恳请指教。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在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群众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指导下进行的,对党建的理论研究也必然是围绕这四条路线展开的。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着眼,对党的四条路线相互依托,内在统一的关系作几点辩证思考。一党的思想路线是一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路线,这条哲学路线要想与群众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具体地指导群众实践,必须通过政治路线及相应的方针、政策等决策思维的环节。因此,为了搞清这种特殊的思维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