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这样一个青年,常常因为自己矮小瘦弱而自卑。一次,他的妹妹遇到一个撒野的恶人,大声警告说:“我有哥哥,你胆敢欺负我,我就喊他揍你!”她边跑边喊,青年听到妹妹的呼救,连忙冲了出来。那个歹徒一见是个小个儿,不禁狂笑起来:“就这么个小臭虫也算哥哥,来吧,我用一个指头就按死你  相似文献   

2.
《北方人》2006,(2)
洪战辉,湖南怀化学院的一名在读大学生,在11岁那年家庭突发重大变故:父亲疯了,亲妹妹死了,父亲又捡回一个遗弃女婴,母亲和弟弟后来也相继离家出走。洪战辉稚嫩的肩膀过早地压上了生活的重担。从读高中时,洪战辉就把这个和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并把妹妹带到自己上大学的异地他乡上学,如今已经照顾妹妹整整12年!  相似文献   

3.
正妹妹发来一张照片,拍的是母亲的中餐:一碟父亲出国前种的卷心菜里露出几块红萝卜的身影,一碗榨不出几滴油水的笋干皱巴巴地蜷缩着身子,色香味俱无。即便只把饭菜当做安抚肠胃不闹事的我,面对此菜也难以下咽,更何况是自喻为美食家的妹妹,也难怪她这么大呼小叫地向我告状说母亲不善待自己。可我对此已司空见惯,母亲一个人的餐饭,向来如此。劝她改变,难  相似文献   

4.
兄妹俩     
有一对兄妹,哥哥长得非常漂亮,妹妹长得很丑。兄妹俩都爱照镜子,哥哥照镜子的时候想:"我这么漂亮,别人都喜欢多看我几眼,我为此而高兴。"妹妹照镜子的时候想:"我怎么这么难看呢?如果有哥哥一半儿漂亮就好了。" 哥哥总是嘲笑妹妹的丑陋,妹妹总是嫉妒哥哥的美貌。一天,妹妹对父亲说:"爸爸,哥哥总在脸上涂脂粉,真  相似文献   

5.
母亲胆大     
王石 《可乐》2008,(6):32-32
树根在地下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树冠的辉煌。大多数母亲都柔肠百转,恨不得儿女在手心里长大。但我母亲全然不同,对儿女的管教向来很有气魄。我和姐姐读小学时,就分别被母亲委派带着弟弟妹妹,千里  相似文献   

6.
爱的温度     
周礼 《山西老年》2009,(12):22-22
从小我就喜欢喝粥。每天早晨,母亲总会不厌其烦地为我熬上一碗红枣粥。当我还在睡梦中,母亲就轻手轻脚地披衣下床。然后来到厨房,舀米,淘米,洗枣,生火。粥熬好后,母亲就隔着房门喊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内疚     
正我10岁那年,父亲随东北建筑工程公司支援大西北去了。父亲离家不久,爷爷死了。爷爷死后不久,妹妹出生了。妹妹出生不久,母亲病了。医生说,因为母亲生病,妹妹不能吃母亲的奶。哥哥已上中学,每天给母亲熬药,指挥我们将家庭乐章继续奏下去。我每天给妹妹打牛奶,在母亲的言传  相似文献   

8.
张锦芸 《百姓生活》2008,(12):32-32
(一)国庆节去看望母亲之前,我和妹妹带着6岁的小外甥秀灏,一起去自选商场给母亲买东西。秀灏却把他妈妈选的商品重新放回货架,妹妹见了,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振振有词地说:"花那么多钱,浪费。我们刚买了房子没钱了,  相似文献   

9.
正她温暖了我苦难的童年我的童年有两大苦难,一是失去母亲,二是饥饿难忍。1960年的中国是饥饿的,5岁的我在幼儿园里,最深的记忆居然是爬到槐树上撸树叶子吃。我最难忘的记忆是,我和哥哥不管谁去盛粥,都会先盛出一碗米较多的,放在锅台上,那是留给母亲吃的。自从生妹妹之后,母亲一直在生病,极需营养。可是,连病带饿的母亲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年仅29岁!  相似文献   

10.
奶奶的花瓶     
马淑敏 《北京纪事》2014,(7):100-101
母亲是个教师,但一到发工资的时候,她就从笑眯眯变得脸色青紫:“一样干活,为啥我的就这么点?什么时候才能转正啊?”  相似文献   

11.
因为妹妹,我多挨了妈妈很多的骂。妹妹人小,嘴巴也小,常常好吃的妹妹还没开始吃,我的就已经一扫而光了。趁妈妈不在,我就连哄带骗,好话说尽,  相似文献   

12.
汪苹 《老友》2013,(7):17-17
每逢7月1日,我的母亲就会想起她牺牲了的妹妹。抗日战争开始后,母亲的妹妹冯玲来到皖南参加了新四军。1939年7月1日,冯姨不幸在泾县云岭牺牲。得知噩耗后,母亲邀丁志辉阿姨、顾莲英阿姨一起从上海奔赴安徽,经岩寺兵站转达泾县云岭,也参加了新四军。这张照片就是母亲与两位新四军女战友的合影,左起分别是:母亲、丁志辉阿姨、顾连英阿姨。  相似文献   

13.
我的奶奶叫姜玉芬,我和妹妹有时候叫她“省奶奶”,有时叫她“费奶奶”。为什么一个奶奶有两种称呼呢?这是由她当家理财引起的。奶奶50多岁了,看东西不清楚,经常指鸡为鸭,我和妹妹劝她买副老花镜,她总一笑了之“:家里用钱的地方多着呢,能省几个是几个。”一般家里夏天都用空调或者电扇驱暑,奶奶房里却没有,我再三劝她买个电扇,她都说“:电风扇不如自来风”,果断地拒绝了。奶奶这么节省,我和妹妹就叫她“省奶奶”,可是我和妹妹缺什么了,她就把“省”字抛开,不怕费钱,所以我们又叫“她费奶奶”。这个星期天,我到奶奶家玩儿,奶奶见我来了就问“:…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目光     
《北方人》2006,(5)
小时候的记忆里,母亲的目光是慈慈稠稠的,带点笑意,带点嗔责,也带点佯怒。尤其是当我淘气,她总会这样看着我。有时还捉住了我的小手,说,弟弟(从小,她就不叫我的名字,而是叫我“弟弟”),你看你!你看你!可千万别让你爸知道了啊……到了自己都近花甲之年了,回想起这一幕时的感觉是遥远朦胧得近乎于包含些童话意味了。我是独生子。母亲是在连续五次习惯性流产后才保住了我这一胎,并用剖腹产的方式把我生了下来,那是在抗战胜利后不久,父亲接受了任命,携同家眷从重庆飞来上海履新。后来每每谈及此事,母亲总要重复她那个观点:你能顺利来到  相似文献   

15.
母亲周年祭     
2016年2月28日下午2点20分,母亲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3月1日上午,我捧着母亲的骨灰领着弟弟妹妹们走入墓地。
  不到100米的路走得异常艰难,母亲捧在手心里越来越重,最后的一程我竟然有些踉跄起来了。  相似文献   

16.
很多年前,我在整理照片时,发现了一张很老的照片,上面有母亲、我和4个妹妹。我记不得当时的情景,就问母亲。那是1959年的圣诞夜,空气中弥漫着节日的喜庆。当时母亲带着我们姐妹离开父亲已经一个多月了。那个时代单身母亲是不被社会接受的,周围的人都用歧视的眼光看我们一  相似文献   

17.
导演生活     
那年暑假,母亲将我和妹妹关在家。我们没一个玩具,家如囚笼。我只好和妹妹打架,打得妹妹大哭。母亲摘菜回来,不看妹妹脸上的泪痕,放下竹篮,说:"瞧我给你们带来什么。"我们快乐地扑过去,母亲拿出辣椒和茄子。口母亲说:"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变一变呢?"她让我们从篮子里找出两粒黑豆,从篱笆上折下几根红荆条,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让  相似文献   

18.
陪伴母亲     
吃了晚饭,陪着母亲出来散步。在落日的余晖里,母亲的脸安详而红润。这么多年了,仿佛是第一次这么近、这么仔细、这么认真地看母亲。母亲老了,岁月的消磨和疾病的困扰,让她的身体那么快就衰老下来。她的头发变白了,变少了,没有了年轻时的光泽。 一阵微风吹乱了母亲的头发。我停下来,很小心地替她整理好,然后把她领口的扣子系上。我看着母亲,她的眼睛依然清澈透明,神态里还保持着一直让我颇感亲切的优雅。我们  相似文献   

19.
往事絮语     
尹世昌 《北京纪事》2017,(10):54-55
生日面 小时候,除盼过年就是盼过生日了. 我家不管谁过生日都离不开吃面条——生日面. 每到我和弟弟、妹妹们的生日时,母亲就早早开始准备,买这个弄那个.面条则由母亲亲自擀、亲自煮,甚至还给伴酱浇上卤,我们只需端起碗来——吃.  相似文献   

20.
“名字”不过是一个人的代号,无非是区别人 与人而已。可是,就一个人来说,却并非这样简 单。因为无论是“奶名”、“官名”,还是“字”、“号”, 无不反映出父母之爱,本人之心。 我幼时,曾经有个奶名叫“蚕儿”。为什么能 叫成这么个名字?是懂事后从母亲与舅姨们口中 得知的。我是个独苗,母亲兄弟姐妹七人,把我围 起来,不知该怎么亲、如何爱。我系头生,母亲奶 足,一岁多时已吃成了个“白胖胖、肉墩墩”的小 宝贝了。来年春日,正值桑嫩蚕肥之时,母亲带我 去姥姥家住。外祖父系前清童生,最爱孩子,尤其有了我这个合家头苗的外孙孙,更视为掌上明珠。这次到来,看到小外孙甜睡在满炕蚕盘丛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