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民族特征、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以及该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这些都是属于特定语言的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因此,了解中西方不同的语言现象所体现出的不同的价值观、文化内涵、社交语境和文化背景语境,将会更好地促进中西方间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任何两种发达民族的现代语言,都具有相互对称的性质。研究这种性质,对于明确外语教学的最高目的和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所独有的交际工具。虽然民族不同,所形成的语言也不同,但语言作为社会交际工具,是人类用来交流思想的,而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这个总的客观存在,这个共性的东西,反映在不同民族的语言上,就提供了各民族语言相互对称的基础,即发达民族的现代语言,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反映了人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镜子,是民族文化的碑铭。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无不在它的语言中留下印记,民族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维特征、认知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都能在语言中找到证据。语言造词与其文化理据之间是一种镜像关系,语言造词的理据必然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民族文化也必然反映在语言的造词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民族声乐的艺术风格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由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声乐艺术风格。本文就这三个方面介绍民族声乐语言的艺术风格,增强学生对民族声乐语言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成语、谚语、习语是语言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中的精华,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中西方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民族传统、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等都有着诸多差异,这些文化差异导致了中西方各自成语、谚语、习语的形成、使用与发展。英汉成语、谚语、习语分别记录了不同民族的历史,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经济生活,透视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针对中西方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技巧的阐述,旨在更好地把握两种语言的特点,增强处理语言尤其是习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言民族歧视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民族偏见、隔阂、矛盾、冲突和仇恨。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语言民族歧视的几种现象,即语言理论和观念中所表现的民族歧视;词汇意义所表现的民族歧视;文字形态所表现的民族歧视。同时论述现代社会消除民族歧视现象的努力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中西方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的差异对汉英两种语言有着深刻的影响,形成了汉英语言的不同特点.了解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对两种语言的影响,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从宏观上把握两种语言的特点,微观上增强处理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不同文化的语言必然带有民族文化的烙印,含有民族文化的内涵。翻译不仅涉及两种语言,而且涉及两种文化。语言互译由于文化差异会给传译者带来困难和障碍,其具体表现在词汇不对等、词义不重合、语义联想不一致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民族文化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汉语和英语是源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两种不同的语言,故无论是英语教学还是英汉互译皆经常涉及相关语言的民族文化,因而必须重视对于相关语言中文化蕴义的理解与表达。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电视新闻播报可以形成少数民族地区语言生活的强大示范功能这一现实,本文以对某电视台的跟踪监看结果为依据,对电视新闻播报语言失范的表现方式及原因、影响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提出杜绝电视新闻播报语言失范的对策,即推广普通话意识、守诺意识、开放意识、强化完整的媒体竞争意识、建立规范新闻媒介用语的长效机制,从而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的语言生活。  相似文献   

11.
该文简要论述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分析和比较了汉语和英语的句法结构、某些语法手段以及中美两种不同文化在称谓、生活方式和礼俗规范上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2.
语言风格,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总结和分类,它可以归结为语言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个人风格和表现风格。这些不同的风格都有其形成的原因。 (一) 时代风格语言的时代风格是指某一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时代形成的语言风格。不同时代的人们,在社会生活、思想情操、语言修养方面都有差异,这反映到语言风格上,就使不同时代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语言的时代风格是时代精神在语言中的客观体现。不  相似文献   

13.
中英动物成语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成语是与动物有关的。这说明在古代,不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动物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反映了人类生活的一个侧影,为人类的生存,语言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但是由于东西方民族所处的不同的地理环境,及各自不同的社会心态和风俗习惯等,而使得各民族对各种动物有着不同的认知,反映到以动物构成的成语中也体现了各民族的民族色彩及认知方面的差异。本文拟就东西方民族对各种动物的不同认知看中英动物成语构成后的异同及其语用效果等。一、中英民族对狗的认知狗是动物中最普通的一种,与人类的生…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民族的“语言接触”,产生了语言的种种变化,语言混合和语言替代是其中的变化形式之一。语言混合包括语码混杂、皮钦语和克里奥尔语,语言替代有自愿的语言替代和被迫的语言替代两种情况,本文讨论了产生这些语言演变的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5.
汉英两种语言在造字、语法特征和话语组织三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语言的差异与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具有一致性。汉语和英语的语言特征分别体现着两种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 ,并对两个民族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汉语和哈萨克语的反义系统在语音形式、构词方式、表达色彩、对立联想、语义关系等方面都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点。这些特点是两个民族社会生活、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在语言上的反映。通过两种语言的反义词对比研究,可以帮助学习者完成向目的语思维方式的转换,以便正确地用目的语表达思想。  相似文献   

17.
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和思维的“直接现实”,其形成和结构势必受到思维方式的影响。虽然人类在思维方面有共性,但是不同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顺序不尽相同,思维方式各有所异。因此,各民族语言在结构、词序、联结等方面有各自的特征。本文就汉、英民族思维方式的轮廓进行了比较,并对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在语法结构和句子联结中的投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思维与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思想的形成要借助于语言来实现,人类思想的表达和传递也要通过语言的形式来完成。然而,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思维方式是有差异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必然会导致表达思想内容的相应的语言形式的不同。本文主要从语言的不同侧面,探讨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其本质在于将熟悉或具体的认知域概念映射到陌生或抽象的认知域中,产生新的概念,借以把握陌生或抽象的事物。文章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考察了隐喻“语言即世界”在汉英语言中的具体表现,发现汉、英民族基于类似的生活体验,常常将语言视为空间、物质和人,将语言视为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具体事物的隐喻尤其丰富,这些隐喻反映出汉英两个民族基本一致的语言认知观。  相似文献   

20.
比较分析是人们认识研究事物的基本方法.不同的语言在形式上存在诸多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不同民族思维方式与习惯在语言上的反映,与语言的翻译关系密切.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可以使翻译更接近其等值性。分析比较不同语言的差异性,也可以深刻地了解不同语言的特点,对学习语言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