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真内涵在于“通达现实世界”,与此相应,通往现实世界的历程构成马克思哲学革命出场路径,具体表现为:从“理想主义”向“现实本身寻求思想”是马克思通往现实世界的基本前提;从探寻“理性现实”到研究“感性现实”是马克思通往现实世界的重要转向;从“异化劳动”到“对象性活动”切入现实意味着马克思通往现实世界的深入发展。在揭示全部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过程中,现实世界从初次显露到完整呈现。这代表通往现实世界的彻底实现,马克思哲学革命由此真正出场。  相似文献   

2.
《求是学刊》2018,(6):1-6
文章基于马克思的现实观探讨如何切中中国社会现实,以及对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的启示,即以马克思现实观的核心内涵——"实践的创造性"为出发点,突出马克思的现实观对中国实际情况的创造性变革和改造,这样才能突出国家治理的中国特色。首先,要把握中国社会现实,明确社会实存的本质,以及还原现实,对现实客体(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进行研究;其次,国家治理要把握理论-现实-实践三者之间的关系;再次,还要运用马克思切中现实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论超越     
1.王超越性是哲学的最高本性。1.2人类生活中存在着一个基本的事实,即人们对现实的理解永远存在着不完满世.假如我们企图去把握正在经历的现实,就会发现这个现实的瞬间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从而我们的理解也就滞后于现实.因此,人只是生成着,“我是我自己,可是,我并没有把握我又已.”(思斯特·布格赫语)现实的混饨促使人们在对现实的超越中去把握现实。现实自身的不足,也使其在本质上具有难理解住.直观的现实是真实、实在的,并具有其自身完满性.但少我们在时间的序列中反观现实时,我们既会发现,任何此在的、孤立的现实都是…  相似文献   

4.
关于"现实"的哲学论题一直以来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究其原因,一方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性质和使命关怀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也与哲学史上哲学家们对"现实"的不同理解有关.因此,从哲学史出发弄清楚"哲学中的现实"与"现实中的哲学",既有助于解决"现实"的理论问题,又有助于解决"现实"的实践问题.鉴于此...  相似文献   

5.
在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教学中,发现几种教材对现实性这一范畴的论述各有已见。先抄录于下: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说:“现实就是现在存在着的客观实在。现实性这个范畴不是简单地说明个别事实的存在,而是客观实在种种联系的综合,现实是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现实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过程中,它既是过去的现实发展的结果,又是引起将来‘现实’的原因。现实之所以成为现实,是由于它内部深刻的规律性、必然性所决定的,它的某些具体特点、  相似文献   

6.
张灯  庄青青 《创新》2016,(6):61-67
共产主义是一种理论,是一种社会理想,更是一种现实的运动。这种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离不开主体前提、物质前提、交往前提。当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中国最大的现实,共产主义现实运动在中国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马克思称为共产主义的是一种现实运动,这种现实运动必须实现六个超越,即超越分工、阶级、异化、私有、地域、劳动,才能走向共产主义。因此,在研究共产主义的时候,既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又要不断超越现实,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相似文献   

7.
一、理想和现实:改革的必然趋势理想是一种动态的、具有鲜明层次性的科学范畴。对于不同历史时代的人或阶级都曾经历了从现实到理想,再从理想转化为现实,现实再转化为理想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  相似文献   

8.
刘骧群  王耀武 《学术交流》2006,(11):136-139
城市乌托邦是一种希望通过设计和建造理想城市来解决现实城市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思想观念。在城市发展史中,城市乌托邦始终在伴随着现实城市,同时又与现实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城市乌托邦的主要作用在于对现实城市的批判性、未来指向性,以及平衡城市规划中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城市乌托邦并不以现实为价值取向,反而因其固有的批判性而进入历史,并存在于当下。  相似文献   

9.
徐燕 《学术交流》2005,(8):159-163
自从父系社会确立了男权统治地位,女性的行为准则逐渐被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规范下来,成为根深蒂固的社会现实法则.在集体无意识的强大规范下,无论是女性的自身行为违背了社会现实法则,还是超越了现实法则,她们或者被强大的社会现实力量压倒,或者被当作一位不可超越的天使神圣化,只能成为一个美好但没有生命的对象.无论是违背还是超越了社会现实法则,女性的命运都无法走出经典的悲剧结局,这既是经典作家们对社会现实的精确演绎,也是个性化作家的集体无意识流露.  相似文献   

10.
普遍语言构成了世界的实在性——日常现实,小说的虚构语言构造了世界的非实在性——虚构现实。不管它是使人忘记生活还是唤起对生活的渴望,不管它是面临生存还是走向死亡,抽象地看或从理论上审视虚构世界,它与现实世界差别不大,仿佛不过是现实世界的延伸。然而实际上...  相似文献   

11.
现在人们一般都将和谐社会的范围限定于现实世界之中,这其实是很不全面的.在网络时代,虚实和谐是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内涵.虚实和谐指的是虚实之间即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相对平衡状态."多元"与"平衡"是虚实和谐的两个基本要求.实现虚实和谐的最大障碍是虚实冲突的存在.虚实冲突既表现为虚拟对于现实的侵蚀,也表现为现实对于虚拟的控制.要从虚实冲突走向虚实和谐,就必须防止网络世界成为"网络利维坦",同时也要防止现实世界成为"现实利维坦".  相似文献   

12.
《求是学刊》2015,(5):1-6
法律和道德规范是对现实的反映并同时作用于现实。以精神实践方式反映现实的规范可以用来解释人如何适应他根本无法理解的现实。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确立需要经过实践确证。法律实证主义并非完全可靠,价值体系虽并非能被社会指标体系证明,但它是有效的。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应该考虑到道德规范产生的特点及其对个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揭示并切中当今的社会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目前所面临的根本任务。黑格尔通过对主观意识及其外部反思的尖锐批判,第一次在哲学上揭示出理解社会现实的可能路径。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哲学的这一遗产,其批判的成果不仅瓦解了理念与现实的思辨唯心主义联盟,而且彻底重建了社会现实的本质性向度。在这个主题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康德主义解释势必意味着取消社会现实的那一度,意味着返回到主观意识的哲学,因而也势必意味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实际解体。通达社会现实的道路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命线,而这一学说的真理性也只有在这条道路上方才能够持之不坠。  相似文献   

14.
兰一斐 《唐都学刊》2010,26(6):79-81
从理论上讲,现实题材电视剧是当下生活的一面镜子,它能以艺术化审美的方式洞烛现实社会,关注社会生活的时代变迁,以高度负责的艺术精神张扬时代情怀。从现实上看,当下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与播出数量极其有限,能够称之为艺术精品的少之又少。究其实是现实题材电视剧矛盾冲突缺失,戏剧张力不够。官方、制作方和社会大众都有从各自立场和角度发出的种种批评与解读,孰是孰非,根本原因首先是因为在市场化了的影视剧市场,作为投资者现实题材电视剧制作风险较大,其次是作为创作者对当下的现实生活没有得到艺术性的"沉淀",难于把握其内在神韵,无法克服必须让矛盾冲突缺失这一障碍。  相似文献   

15.
揭示并切中当今的社会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目前所面临的根本任务。黑格尔通过对主观意识及其外部反思的尖锐批判,第一次在哲学上揭示出理解社会现实的可能路径。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哲学的这一遗产,其批判的成果不仅瓦解了理念与现实的思辨唯心主义联盟,而且彻底重建了社会现实的本质性向度。在这个主题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康德主义解释势必意味着取消社会现实的那一度,意味着返回到主观意识的哲学,因而也势必意味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实际解体。通达社会现实的道路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命线,而这一学说的真理性也只有在这条道路上方才能够持之不坠。  相似文献   

16.
王林梅 《东西南北》2010,(10):20-21
现实永远板着一副无情的面孔,它始终有它自己的安排而不为任何人所左右。我们不能改变现实,就只能改变自己的心态。而只要自己的心态一变。那个所谓不能改变的现实。其实就已经在变了。  相似文献   

17.
杨有庆 《创新》2014,(4):38-43,90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对作为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空间批判,分析其空间批评如何将各种具有空间特征的文学与文化文本置于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中,考察文本形式与社会历史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从各种空间化的文本形式的连续与断裂处探究其所蕴含的现实内容与意识形态观念,进而达到对资本主义所营造的"超空间"现实的总体性"认知绘图",寻找某种乌托邦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人是客体存在,也是主体存在,无论人的思维活动指向自然世界还是指向精神世界,人都是无法回避的认知对象.人要认识人,这是客体世界向人提出的课题,也是精神世界向自我提出的课题.看来,重要的不在于我们是否谈人,而在于怎样谈人。马克思在其一生的革命活动中也曾不同程度地关注过人。值得指出的是,马克思始终以现实的态度关注人,这种现实精神不惟表现在他把人放于现实关系中,从人的现实活动、现实关  相似文献   

19.
根据文本存在的形态,可将文本划分为现实文本、意向文本和理想文本。现实文本是当前存在的文本,或者以往曾经存在于历史上某一处的文本,不管它是存在于作者头脑之中或之外,哪怕它过去仅存在了一段很短的时间。意向文本是仅仅作为作者的意向而存在的文本。理想文本则是仅存在于某一解释者头脑之中的文本,是解释者认为作者已创作或应当创作但事实上作者从未实际创作过的文本。一、现实文本  存在于或业已存在于解释者头脑之外的文本,我称之为现实文本。现实文本又至少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历史文本、当代文本和中间状态的文本。对现实文本所作…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认为艺术远离现实世界,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艺术与现实之间有着明显的和无可争议的区别。但现在人们认识到,这种区别既不明显,也非不可争议,而且带来了许多问题。重要的是,这些问题对人们很有启迪,能够帮助认清艺术在日常生活中所处的复杂而又微妙的地位。一、艺术与现实关于艺术与现实之间区别的争论已有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这种曲折性和随之而来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有关“区别”本身内涵的论点颇多,相差甚远。最早的论述者是柏拉图,他反对艺术源于生活、模仿现实而又不等同于现实、艺术只是反映真实世界,因此必须有别于真实世界的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