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会学校与美国对华文化渗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代来华的西方列强中,美国的对华政策独具特点。长期以来,美国在与其他列强一道从政治、军事、经济上侵略中国的同时,还特别注意舞弄精神侵略的所谓“长远之计”,企图从知识、信仰、道德等方面对中国人民施加影响,以达到从思想精神上奴役中国人民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从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运动,面对西方列强赤裸裸的侵略行径,中国人民曾经以血肉之躯,奋起反抗。但是,近代中国人民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大多是从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感性认识出发的。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则要到五四时期。也就是说,由于俄国十月革命  相似文献   

3.
“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和日本经历了大体相同的遭遇,采取了大致相同的政策.伴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深,西方近代文化大规模地传入中国和日本,中、日固守的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日益受到冲击和挑战.为了解救民族危亡,19世纪的  相似文献   

4.
论租界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复杂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租界在近代中国产生过错综复杂的影响。它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但也促进了中国城市的成长及近代化;它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桥头堡,但同时又是近代西方文明的扩散基地;它既是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加紧经济掠夺的基地,又有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它既是罪恶的渊获、藏污纳垢之地,又是进步活动中心;它在中国战乱之时宣布中立,比平时更像一个地道的独立王国,但同时也给中国人躲避战火提供了避难所;它既是列强对华进行思想渗透、加强精神奴役的据点,又是西学在中国传播的中转站。尽管列强在华广置租界的主观动机与客观效呆之间存在着差异,但它们毕竞是最大的获益者。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受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国力日衰,民族危机深重。因国内外刺激,为了挽救危机,国人主张实业救国,兴办近代职业教育,以增强国力,抵抗外敌。在多次学习西方技术实践中,清政府起了主导作用,积极制定并颁布近代意义的学制,扶持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发展,使其得以在中国成型,并最终以制度形式加以确立。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在近代中国之冲突,几乎使每一个先进的中国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也使他们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中西文化的不同认识,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人民面临着反对西方殖民侵略和学习西方文化。反对封建主义和维护民族主权的双重选择。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对于中西文化的认识正是在这复杂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作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的孙中山先进,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根据孙中山先生对中西文化的认识,可将其文化思想演变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时期:辛亥革命爆发  相似文献   

7.
帝国主义在中国:文化视野下条约体系的演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代帝国主义实施侵华行为的中国当地条件制约或限定了侵略的方式和特性。外来侵略者通过条约体系内化为中国权势结构的一部分 ,又依“例外法则”在中国形成一套与西方基本价值时相冲突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故这些西方代表在中国表述着“西方”却又不完全等同于“西方”。列强既要中国实行改革以维持西方标准的“正常”秩序 ,又是与西方标准相异的中国秩序之构建者和维护者 ,扮演着改革推动者和既存秩序维护者的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后期是由传统诗歌向近代诗歌转变的时期 ,黄遵宪的《人境庐诗草》即为这一转变的出色代表。它反映了由于中国人逐步走向世界 ,诗人的视野已开始关注域外的新鲜事物 ,诗作越来越突出地体现出具有近代意义的新哲理、新观念。人境庐诗深刻地表达出对列强侵略的警觉和对西方文明先进性的认识 ,生动地记载了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足迹和对东方国家备受欺凌的命运的反思。尤其在艺术手法上难能可贵地达到了传统形式与新思想新意境相交融的境界 ,遂使黄遵宪在近代诗歌史上占据着极重要的地位 ,被公认为近代“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9.
从英国侵略军以船坚炮利炸开中国的大门到“五·四”运动近一个世纪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是中国亿万民众倍受西方帝国主义欺凌、唤响和本国封建统治阶级剥削、压迫的血泪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英勇无畏、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史。所以,中国人民眼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表现最突出的主题。近代爱国主义内容的充实与发展,始于中国人民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所进行的反抗斗争。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开端,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积极鼓动、宣传反侵略的先驱…  相似文献   

10.
<正> 近代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关系,是极为错综复杂的,有侵略、被侵略的关系,经济贸易的关系,文化交往的关系,等等。本文仅试图从一个侧面,探讨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阶段性及其特点。一、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古代,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欧洲于14世纪发生了文艺复兴,它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中国,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汹涌的冲击,清朝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招致了落后挨打。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统治阶级内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邓廷桢、陈化成、裕谦等爱国官员和将领,揭开了近代反抗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篇章。考察这个历史过程,揭示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给地主阶级抵抗派以应有的历史地位,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武力侵占香港,用炮舰打开中国大门之后,中国遭受了东西方列强一百多年的殖民侵略和压迫,中华民族陷入了深重的灾难之中。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反抗和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获得民族独立和解放.今天,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百年夙联终于实现.以史为维,可以知兴替.回顾香港被占领到回归这段屈辱历史,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深刻的教训和有益的启示.一、鸦片战争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以鸦片战争和割让香港为开端的中国近代史,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并且一步步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在…  相似文献   

13.
张鸣岐主政广西时期,中国正值内忧外患时期,为有效地应对西方列强对中国西南的侵略,他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变革措施,包括调整军队编制、建立近代军事学堂、发展近代电报系统和铁路网络。这些举措顺应了世界近代军事变革潮流,大幅提升了近代广西的防卫能力,有效地维护了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铁路作为一种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压迫而被引进来的。西方侵略者用炮舰打开了闭关的清朝帝国的大门,为了扩大对华侵略,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俄、英、美等国把修筑铁路提到对华侵略的日程之上,它们对清政府接连不断地提出在华修铁路的要求,但都被拒绝了。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湖,而攫取中国铁路权,则是列强侵略中国计划中的首要一环,所以它们争先恐后地利用不同方式吞噬中国的铁路权。从一八九五年至一八九九年,中国的绝大部分领土都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各自划分的“势力范围”,中国一万多公里的主要铁路干线都被帝国主义各国控制着。与此同时,中国人对铁路的认识由肤浅转为深化,刘铁路的态度由排斥转为接受。一八八一年,为解决开平煤矿运煤的需要,建成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一唐胥铁路。中法战争后,倡议筑路  相似文献   

15.
一、台湾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的重要战场台湾,作为我国东部海防的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台湾为七省门户,各国无不垂涎,每有衅端,咸思吞噬。”犤1犦(P643)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明清时期,台湾先后遭到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早期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侵略;在近代也不例外,台湾遭到西方列强无数次的侵略,而成为近代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台湾地区军民的反侵略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鸦片战争之前,英国侵略者为了方便向中国各地倾销鸦片,就多次企图以台湾为据点,但都…  相似文献   

16.
试论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可贵思路与方案苏利娅1840年,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用强权和大地轰开了古老中国长期封锁的大门.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了一向以“天朝上国”自居、鄙夷外国、妄自尊大的大清王朝,揭开了中华民族屡遭西方列强侵略、...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的湖北是民族矛盾最激烈的地区之一。富有反抗斗争精神的湖北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对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实践活动,曾起过重大的影响。今天认真回顾和总结这段历史,对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扬革命传统,不忘民族耻辱,深化改革开放,振兴中华,都不无启迪。一从19世纪中叶开始,以英帝国主义为首的西方列强用鸦片输入中国,通过封建统治集团中最腐败的分子毒害中国人民,掠走我国黄金、白银,从而造成了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危机。面对这一严峻问题,广大人民迫切要求禁止鸦片输入,…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的血泪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也是清王朝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给中华民族带来无限苦难的历史;对这段历史,我们不仅不能忘记,而且应当不断提醒今人,警示后人。1840年,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陆续用“坚船利炮”打开了闭关锁国多年,一直做着“天朝大国”、“天下中心”的清王朝的国门。英国率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M中芙南京条约》之后,其它列强纷纷步其后尘,接道而至。1840-1919年,短短80年间,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不平等条约难以说述。这些不平等条约强…  相似文献   

19.
赵豫林 《理论界》2008,(12):122-124
近代化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之一。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地主阶级改革派为了抵御外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20.
150年前,鸦片战争一声炮响,中国社会前进的自然道路被斩断,中国历史发生了大转折,中国社会的方向被严重扭曲,被迫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产生了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科学地评析帝国主义侵略对近代中国造成的影响,如何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的国情。本来,这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因为早在半个世纪以前,毛泽东同志已明确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很显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为什么难以正常发展?近代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尝试为什么一再失败?中国为什么长期陷于一穷二白的苦难深渊?归根到底,不能不溯源于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所以毛泽东同志又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