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浒传>叙事结构的"有机"还是"无机",是学术界长期以来讨论的话题,因为它关系到触摸长篇小说的生命形态,是把握作品人生和审美意蕴的根本.本文在厘清理论探索的基础上,对<水浒传>的叙事潜隐结构进行了分析,从而阐明了<水浒传>叙事结构的"有机"内涵,印叙事结构的形态及其组合性和转换性.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的创作明显受到了《水浒传》的影响,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互文"关系。《水浒传》构成了认识《红楼梦》的重要"前理解"。《红楼梦》研究中若干争议性问题,置于这种互文关系中理解可以得到有效阐释。分析《红楼梦》在人物形象设计、结构安排、主旨寄托等细微处借径《水浒传》,探察其主旨并非专在表现男女爱情,而是一定程度上含蓄表达了对当时朝廷主流话语的逃离,特别是借助青春女子们的人生悲剧寄托了现实社会中曹家所遭受的"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委屈,表达了作者的愤慨。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的文本结构与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浒传》并非简单地是一部反映百姓造反的小说,在草莽英雄传奇故事背后隐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知识阶层所代表的“道”与君权系统所代表的“势”之间的对立冲突构成这部作品的基本意义生成模式。这部作品主要表现的是以儒家为代表的古代知识阶层的价值取向与精神困惑。 相似文献
4.
杨冬梅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2):54-55
《水浒传》是由表层结构——社会历史层面,深层结构——文化意识层面,潜层结构——人本意识层面所构成的,这三个层面由浅入深,纵横交错、渗透融合,彰显着巨大的文化悲剧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水浒传》的版本要算是最多的了,孙楷弟先生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就注录了近三十种。在这众多的刊本中,既有繁本与简本的区别。又有源与流的差异。以回数而言,则有七十回本、百回本、百十回本、百十五回本、百二十回本、百二十四回本以及不分回本的不同。其中影响较大的为七十回本、百回本和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自明朝末年金圣叹删定以后,风行三百余年,掩没了其他一切刊本。近现代以来,随着《水浒传》多种明刊本的陆续发现及专家学者们的深入研究,金圣叹的谎言被戳穿,百回本、百二十回本《水浒传》以强大的生命力重见天日与七十回本共同流布人间。 相似文献
6.
7.
8.
9.
《水浒传》的重叠式形容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大星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9,(5)
《水浒传》中重叠式形容词有AA、AABB和ABB三种格式。本文主要讨论这三种格式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和它们的结构关系、结构意义,三种格式的拟声词也一并讨论。 相似文献
10.
我们抽样统计了《水浒传》24回近20万字的语料,对书中的单音词词类及各类复音词进行定量统计,并分别对之进行了描述,借以反映元末明初汉语构词法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1.
<释名>是一部专门探求事物名源的佳作,与<尔雅>、<说文>堪称我国训诂学史上声训、义训、形训的三大里程碑.<释名>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观:编排上更为细致、系统化、合理化,成为后世类书中词语分类取法的对象;义训上开创了以声训统系全篇的新的训释方式,发展了原有的训释方法,有力地推动了训诂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水浒传》的写定者是赞成走受招安这条道路的 ,其赞成招安的意图 ,有机地贯穿在小说的艺术形象及文本的整体结构体系之中。而他之所以又描写招安与反招安的内部冲突和外部斗争 ,描写义军招安立功之后的悲惨下场 ,乃是他根据人物的思想性格逻辑 ,从历史现实出发 ,理智地而不是感情用事地进行如实描写的结果。本文还分析了作者为什么肯定招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前有关<水浒传>主题的几种主要观点有农民革命史诗说、宣传投降主义反面教材说、为市井细民写心说、忠奸斗争说等.这几种说法虽有一定道理,然并未能抓住问题的实质.笔者认为<水浒传>的主题应当是<水浒传>通过梁山好汉们轰轰烈烈的斗争故事,极大地宣扬了"尽忠报国"思想,并指出"功成身退"才是粱山好汉们应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15.
我国民众,特别是很少受过正规教育的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其关于历史、社会、政治、人生甚至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许多知识都来自于小说。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即便像《水浒传》这样影响深远的文学名著,其涉及到的知识也并非全都正确,至于其他的小说就更不用说了。《水浒传》中的知识性错误主要出现在历史、宗教、天文、历法、地理、医药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略论《水浒传》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岳论丛》1991,(1)
<正>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水浒传》的认识价值、伦理道德价值进行了许多探讨和争论,然而,对它的审美价值却较少有人从整体上进行系统的论述,在现实生活中,真与假、善与恶和人们的关系更为直接,人们首先在这些方面做出自己的判断。然而,当人们评价的是一部文学艺术作品时,他首先应当注意的是这部作品的审美价值。如果将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抛在一边,单纯地挖掘其认识的与伦理道德的价值,就等于抛开了所要研究对象的本质,那就不是对活生生的具有不朽艺术生命力的有机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的叙事神理杨义中国早期章回小说的成书和流布,多经历过一个错综复杂的历史过程。所谓作者、版本的考证,以及本事溯源,都是对这个历时甚长,原作、改作者甚夥的历史过程的外在表征的清理。当我们把眼光从这些外在表征,转向考察这个漫长的史程在文本上的内在... 相似文献
18.
一文学作品的人物,是作者从生活实践中提炼塑造而成的,水浒英雄人物自然也要先活现在作者脑子里.水浒一百零九人(包括晁盖)的身份、职业、性格,并非信手杜撰,而是作过精心选择安排的.按上山前的身份、职业约可分为大地主、大富豪,中小地主,各级军官,知识分子,小商小贩、小店主,手工业者、卖技的,农户、渔民、猎户,杂役,社会闲汉、放赌行的和绿林好汉共十类.其中下层社会的人数最多,他们是小商小贩、小店主、手工业者、农、渔、猎户、 相似文献
19.
杨国玉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2):36-40
在现在的各种通行本《水浒传》中,仍然“顽固”地存在着一些错讹,这些错讹实由草书形讹所致。比如,在《水浒传》现存最早的百回本完整刻本“容与堂本”中,使人困惑不解的“狮子腿”之“腿”乃“髓”之讹,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三寸钉(丁)谷树皮”之“谷”乃“枯”之讹,令人不知所云的“用五轮八宝萬着两点唇水眼”之“萬”(万)、“着”、“唇”分别系“左”、“右”、“神”之讹,“眼”字衍。“容与堂本”中的这些草书致讹例实可视作其源出祖本的“遗传”特征,表明它与祖本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近年来,《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问题又引起了文史界的广泛注目。这是由江苏省兴化、大丰两县又发现了一些据说是有关施耐庵的文物资料引起的。这是个由来已久的老问题。“水浒”故事虽然流传甚早,但《水浒传》的刊行和广泛流传却是始自明代嘉靖年间,早期的几种版本的署名又不一致,或署罗贯中,或署施耐庵,或 相似文献